李敬泉 中储智运创始人兼总工程师
在第十八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的演讲
(2019年11月16日江苏·南京)
一、互联网+“需求域”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流通业态创新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特别是智慧物流领域。“智慧物流”是物流研究领域在新时代的新描述,也是新科技(主要是互联网关联科技)驱动物流发展的综合集成。从本质上讲,智慧物流是一种互联网+“需求域”的实践探索。那“需求域”到底是什么?
根据美国学者分类,“需求域”分为两大领域,一个是有形商品,一个是服务产品。有形商品分为三类,分别是便利品、选购品和特殊品。服务产品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有线型决策服务和扩展型决策服务。
在有形商品中,便利品以日常快销品为主,特点是单价比较低,商圈窄、购买的频率比较高,从需求产生到需求满足的等待时间比较短,同时顾客忠诚度比较低,像一些柴米油盐酱醋香烟肥皂这类生活必需品。选购品主要指和刚才我讲的便利品比较相反的商品,特点是单价比较高、商圈宽、等待时间比较长、顾客忠诚度比较高,比如家具、品牌服装、高档及个性化商品。还有一类特殊商品,是已经形成指名购买效果的商品、满足特殊需要或具有特殊功能的商品。比如我喜欢LV包,LV包对我来说就是由选购品中的一种特殊商品,我会到店里会进行库存搜索、形成极高的一个忠诚度。
在服务产品中,消费者认为服务商品之间的差异性不大,进而介入程度不需太高,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投入会低很多,会作外围处理,而且市场营销人员也容易通过暗示影响消费者的决策的服务,比如家政服务,房屋中介,快餐配送,出行服务等。而对于扩展型决策服务,当消费者认为服务商品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可替代性较差,进而介入程度高,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投入高,消费者会采用“中央处理”,而不会采用“外围处理”,消费者的忠诚度较高的服务,如婚姻撮合、医疗救护、家政服务等等。我们看到《非诚勿扰》中的嘉宾,很难因为参加一次活动双方相识,就结婚登记生孩子,因为这种扩展型决策服务,要进行深度的中央处理。
从消费品对商品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投入,可以将扩展型决策服务、选购品、特殊品归纳为高介入商品,而便利品和有限型决策服务是低介入产品。互联网+“需求域”最容易取得成功的是低介入的有形商品和有限型决策服务。而高介入商品通过“互联网+”成功的案例较少,就是因为信用体系的问题。因为对有形商品和有限型决策的低介入服务,用户很容易取得信用妥协,例如柴米油盐也就百元钱,客户愿意承担诚信风险。
物流服务属于高介入产品,那互联网+物流难以取得突破的原因是什么?一是交易周期比较长,从货物装上车到运到目的地,周期往往2-3天甚至10天8天都有可能。二是不可储存性,载重量十吨的货车,如果今天没装到货,明天也还是只能装10吨。三是交易价格的高弹性,考虑因素有车型、温度、方向等。四是交易条件复杂,标准化程度比较低。因此,物流互联网化就比较复杂,因为物流与上下游关系有极强的关联性。
近年来,中国货运行业虽然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业态,但是本质性的价值创造还是比较艰难。中国货运市场的特点是小、散、乱、差,货运过程长、环节过多、空载率高。有些人可能会说,很难看到高速公路上有车空驶。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就像饥饿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但很难在大街上看到有人饿死,同样返程空驶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整车直达运输,为了避免空驶所付出的等待成本是非常高的。从根本上来说,车主不是不愿意拉货,是因为货主对车主缺乏信件、担心难以把控风险,所以很难将货物交给承运方,这就产生了空载问题。
从物流行业供需两端视角来看,物流供给端的供给与物流需求端的需求存在巨大的错位,物流行业需要一个能够提供第三方服务的组织出现,同时解决两端的需求问题。同时,因为物流行业信用缺失,需要一个具备信用保障的、可实现线上运力交易的“交易共享平台”。现在交通运输部正在对这种平台进行试点,明年1月1日将改名为“网络货运平台”,我认为这个新的中间运输组织,将有效解决物流行业的信用问题。
为什么这么讲?我先比较一下,这几年出现的运输业态。首先实体配送站,部分解决了信用的问题。其搭建一个空间,车主货主当场见面,通过电子屏进行价格比较,但很难有效的解决发展空间制约的问题。因此诞生了另外一个业态——信息平台,也叫撮合平台。撮合平台由于信息的真实性和货物的安全没法把控,在拓展空间上也受到极大的制约。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承担货物运输责任和货损、货伤、货物灭失责任的第三种平台——网络货运平台。从发展历程来看,实体配送站——信息平台——网络货运平台,实际上是信用关系的递增。网络货运平台通过大数据驱动与区块链技术构建智能合约创造信用,实现信用转移,构建信用堡垒。以前是熟人经济,通过面对面构建信用关系。现在通过新技术将信用打包,创造了信用堡垒。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网络平台发展也存在合理性,如下图所示。
左边是一个信息平台下交易的成本,假设有M个货主,有N个车主,他们的交易关系是M×N。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信用转移,形成网络货运平台这种商业模式。交易次数由于中间方承担运输责任和货物风险,使交易次数变成了M+N,物流交易成本几何级下降。所以与信息平台相比,网络货运平台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这几年网络货运平台的倍增态势,在理论上与这种降低物流成本的合理性存在极大关系。所以,从信息平台到物流交易平台的转移,实际上就是一个信用转移,构建了信用平台,降低了交易次数,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
在平台上,用户晋级图谱是匿名用户—登录客户—签约客户—对话型用户,这实际上是一个交易过程。平台需要将用户打造升级成为对话型用户,只有虚拟场景的对话交易,才能建立信用堡垒,完成和熟人交易同样的信用效果。我们构建一种关系型交易的模型,包括信息搜索、线上交涉、线下交涉、交易履约、客户信任、关系延伸等,通过这个模型来构建互联网+需求域的复杂高介入服务产品的交易模型。
二、中储智运应用“数智化”构建“智能合约”的信用堡垒破解货运问题途经
中储智运应用数字化构建“智能合约”的信用堡垒来破解货运问题是借用互联网手段的一个具体的体现。中储智运有两个平台,一个是物流运力共享平台,另一个是网络货运平台。物流运力交易共享平台实质是一个“商流”平台,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及抢单议价模式实现运力与路线的高效匹配,提升司机业务效率,降低油料消耗,碳排放,让每一笔交易能够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客户与平台能够共享该“商流”带来的价值。网络货运平台是在物流运力交易共享平台开展的基础上打造的“数字化物流管理”平台,实现了对业务“四流合一”的规范化管理,网络运输实现运输全过程控制、货物安全、精准服务,让货主物流无忧。中储智运以“物流运力交易共享平台”与无车承运“网络货运平台”,通过双平台构建“商物一体化”数字供应链体系。
建立信用堡垒,首先要确保人脸识别、实名认证和公安认证网的联网对接,通过构建“核桃信用分”来打造线下交易场景。比如汽车后市场,司机保险、供应链金融、物流消费、物流场景管理等都是在“核桃信用分”之下应用延伸,这是物流领域率先创造信用分的应用。
还有中储智运的棱镜系统——智能匹配,有22个智慧领域的发明专利,帮助货主方和司机方有效智能衔接,极大降低了交易费用和探索时间。棱镜系统中的运输健康指数,是中储智能选取稼动率、实载率、准时送达率、出险率、运价偏差率等指数构建的,帮助我们判断车辆运输反常情况。其中,稼动率是我创造的一个概念,是车辆正常运行时间和实际运行时间的比例。比如车辆早上8点出发,晚上8点回来,但其中5小时堵在路上,这就是稼动时间。运输健康指数在整车运输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有效提高平台的匹配的效率。同时,中储运也推出了运价指数。从中储智运的货运结构来看,75%是大宗物资的整车运输,所以我们研究出来大宗物资整车运价指数。我们将分析结果推送给货主方,帮助货主决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三、中储智运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中储智运在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的加持下,在央企背景资源的有效支撑下,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我们收入增长757.1%,平台注册司机规模达到150万人,150万都是有成交信息和交易记录的,而不是一般的初级的会员信息。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一直坚持以运力交易模式开展业务。这五年来的每一笔运单,都留下了运价运费、运距轨迹、车辆属性、货物种类、装卸确认、结算支付等980多个大数据标签,为我们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支撑。在交通运输部的监控平台上,我们平台的单据接入准确率、整合社会车辆规模、运单规模、货运总量、运输费用总额都是领先的。
目前,中储智运平台已开发货主客户15000余家,众多知名大型生产制造、贸易型企业已正式平台上线,平台已开发货运会员150万名,公司承运货物涉及钢材制品、产钢原料、纸浆、成品纸、玻璃、棉花、塑料、食品、饮料、光伏设备等多个行业产品。中储智运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内知名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2014年曾对我们进行报道。同时,中储智运还积极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除公布运价指数、运输健康指数外,还参加“流动中国”公益活动、组织货车司机代表走进中储西安公司和中国一汽解放等等。
这几年,随着中储智运交易量、数据维度、数据量的增加,我们正在积极构建新物流生态圈。通过提供物流大数据业务、物流金融业务、物流业务以及物流新消费业务的生态圈,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客户的需求,试图建立一个用互联网+物流取得成功的示范案例。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储智运能希望和业内同行一起探索“互联网+物流”的发展新途径,谢谢各位!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更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物流学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