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农产品供应链、冷链物流与乡村振兴专题分论坛于2019年11月17日在南京召开。分论坛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与电商学院党委书记于晓胜博士主持。分论坛邀请了北京物资学院魏国辰教授等8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分享。主要内容如下:
一、魏国辰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演讲主题:《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一)对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1.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是未来冷链物流发展的最新指向;是冷链物流总量和规模增长达到一定阶段后,冷链物流动能转化、冷链物流结构优化、冷链物流协同与可持续发展、冷链物流管理创新、客户满意度显著提高的结果。
2.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本质
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提质、增效、降本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3.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标志
强烈的冷链供应链物流质量意识;强劲冷链供应链物流服务供给体系; 强有力的冷链供应链物流质量促进机制;先进的冷链供应链物流设施;强大的冷链供应链物流质量保障能力。
4. 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
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重构物流体系的迫切要求;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是增强经营主体竟争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冷链物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5.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冷链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冷链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冷链物流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冷链绿色物流取得进一步发展;冷链物流服务品质继续提升;冷链物流国际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二)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构建思路:输入因素(技术、政策、市场),过程管理和输出结果。
2.构建步骤
3.评价指标筛选和确立
一级指标包括:冷链物流质效、结构、管理、技术、政策和市场;二级指标包括:冷链物流效率,冷链物流全员劳动生产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耗下降率,规模以上冷链物流企业利润增长率,冷链物流企业数量,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占比,冷库容量,冷藏车保有量,公路里程,铁路里程,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费用系数、服务管理能力,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专利授权量,研发与实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量,人均冷链食品消费增长率,居民人居消费贡献度。
(三)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1.31各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
研究搜集整理了2014-2017年我国31个省发展数据,对我国各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指标主要来源与《国家统计年鉴》、《物流统计年鉴》等权威数据,针对个别缺失数据,采用SPSS软件的数据代替功能对缺失数据进行预测。
将六个主成分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中的方差作为权重,同时结合所研究区域在因子的载荷,可以得到31个省市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
2.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创新冷链物流运营模式、进一步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开发应用先进冷链物流技术、进一步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打造智慧冷链物流生态圈、提升冷链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
二、冷志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演讲主题:《物联网环境下粮食供应链模式理论与实践创新》
(一)供应链管理创新的共识——管理情景
1. 供应链成为国家战略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指导意见》。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中国供应链发展进入新阶段。
2.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试点推进政策
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围绕试点目标,针对所在行业共性痛点和自身短板问题,创新应用信息技术,组织形式,以及商业模式,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和整合,着力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促进产业降本增效(均衡),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和创新转型。
3.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二)粮食供应链模式理论的分析
1.粮食供应链管理目标特征
原粮供应链+成品粮供应链;成本逆控,以质量效益为主要目标,成本加效益。
2.前沿问题:粮食供应链组织机构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粮食物联网技术是运用感知设备采集大田种植、粮食物流等领域的现场信息,通过数据传输和格式转换,最后将获取的海量粮食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并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现粮食的自动化生产、最优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系统化物流、电子化交易,进而实现粮食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目标。
3.粮食供应链组织机构的供应链商业模式
是指企业实施供应链战略的商业模式,供应链商业模式为粮食供应链组织机构进行供应链管理决策中各契约的总和。
(三)粮食供应链模式的主要问题
主要包括:粮食供给安全基础上的优质优价问题;粮食物流成本问题;粮食供应链的系统问题需要智能化解决的问题;粮食供应链商业模式优化问题。
(四)物联网环境下粮食供应链模式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五)物联网环境下粮食供应链实践创新
三、曹献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与电商学院院长、教授 演讲主题:《冷链物流助力乡村振兴》
曹献存院长首先分析了2012-2019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目前市场总量已达到2万亿的规模,未来5年仍会每年保持6%左右的增长。国外发达国家生鲜的冷藏率达到95%、损腐率5%左右,我国的生鲜冷藏率35%左右、损腐率10%以上,仅损腐一项就是2千万的损失。冷链物流仍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
冷链物流的发展可以减少生鲜损耗,增加农民收入;便于生鲜长距离运输,扩大销售半径;延长生鲜销售周期,带来季节性溢价;产品保鲜保质,利于销售;有利于生鲜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和标准化。总体产业化提高了,损耗减少了,又增加了冷链物流的产值,实现了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富裕,进而加速乡村振兴。
目前,各级政府都在支持发展冷链物流,物流企业也在加大冷链物流的布局与投入,像万科、新希望等非物流企业也在跨界布局冷链物流,农民、合作社、生鲜电商企业自建冷链物流的积极性也很高。可以说,四股力量在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冷链物流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
曹院长建议,冷链物流的发展要科学规划,避免盲目性;要整合好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加强示范引领,规范行业管理;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行水平。
四、瑭杰广州大学博士 演讲主题:《基于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竞争模型的政府冷链物流企业扶持机制的优化研究》
冷链物流是保证易腐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质量变异的关键。政府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支持是基于其高成本和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将其市场份额最大化。然而,现行的政府支持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在申请和审查过程中,由于申报资料复杂而不打算申请支持政策。另一方面,缺乏评估支助项目效果的标准,因此无法发现资金的某些不当使用。一些特定的措施没有解决被扶持企业的主要问题。
瑭博士通过假设和模拟市场,建立了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竞争模型,然后对政府对冷链物流企业的扶持机制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优化的思路。
五、杨芳长沙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演讲主题:《冷链物流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解读
杨教授首先解读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的总体目标,以及为实现工作目标所提出的六大行动。
(二)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及规模
冷链物流需求迅速增长。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到1.887亿吨,比上年增加4120万吨,同比增长27.9%。
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之后,中国生鲜电商市场 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2018年我国小龙虾市场规模超过3000 亿元,大闸蟹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2886亿元,比2017年增长336亿元,同比增长13.2%。
冷链产业的价值与地位愈发凸显。2017-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安全委员会、工信部、公安部等20余个国家部委出台了15部涉及冷链物流产业的政策规划,将冷链物流产业作为保障食品和民生安全的重要手段。
(三)冷链物流运输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运输需求总量达到1.887亿吨, 比上年增加4120万吨,同比增长27.9%。全国冷链运输总收入为2164亿元,同比增长13%。从运输货品类型来看,85%为生鲜冷藏冷冻食品,15%为医药及相关产品。
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冷藏运输设施设备配备落后,先进设备使用率较低,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市场集中度低,标准化过程出现阻碍;冷链物流人才短缺;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等。
(四)冷链物流运输发展趋势
冷链市场需求空间旺盛;冷链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已成趋势;人才是冷链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新技术装备引领冷链行业变革;跨界竞争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特征。新材料、新技术,机械制冷、液化气体制冷等新制冷方法,冷藏集装箱等将得到广泛应用。
六、洪岚北京物资学院农业与食品物流研究所教授 演讲主题:《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与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
(一)数字经济下的农产品流通创新
1.新零售
“新零售(New Retailing) ”是一种新型的零售模式, 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 通过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物流渠道, 强调服务的体验化与场景化, 从而提升电商企业的运营效率。“新零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 实施智能化、网络化的全渠道布局, 突破了传统零售边界。
案例分析:盒马鲜生
盒马鲜生的商品货源主要有直供到店、非大仓直接配送到店和全球采买。盒马鲜生与纯电商相比,优势在于获客成本低、仓储物流成本低、产品损耗低;与传统超市相比,优势在于拥有“线下体验,线上消费”的运营模式,线上产品丰富,线下不在于获利,而是作为线上销售的配套设施。盒马鲜生的数字支撑体系为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自有物流+第三方物流,门店类型包括:盒马标准店、盒马小站、盒马Mini、盒马F2、盒马菜市、盒小马。
2.农批市场产业链下沉
陕西欣绿农批----西安米禾供应链(食材配送),地利农批的惠民超市,天津东疆港大冷链商品交易市场(为冻品进口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冷链商流、物流和金融解决方案)。
3.社区新零售模式实践
美团买菜是由美团小象事业部推出的一项生鲜零售业务,运作模式为“APP端+便民服务站”。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前置仓没有考虑在支持政策中;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办证慢,准入门槛高;产品没有标准;配货预测难。
(二)农产品流通体系主要问题
1.城乡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
产地缺乏带冷库的集散中心,农用地设施条款又致产区预冷库无用地指标;区域内农批市场的物流标准化运作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城市治理与管理相关理念与规定暴露冷链服务行业基础设施不足、“最后一公里”仍是物流行业的痛点;环保政策要求严格,地区间的检疫文本认证程序等提高物流企业运营成本;重点生鲜品类及其物流的主要运用场景缺少缺少物流(包含冷链物流)规范指引,导致冷链断链,引发市场失序。
2.农产品流通创新发展瓶颈
农产品品控,是产地的难点,商家的痛点;水产品和水果的增值税抵扣手续繁杂,影响农产品采购;如果净菜类初加工日需农产品不能享受绿色通道政策,则会加大中央厨房类企业物流成本;信息化、产业数字化进程缓慢;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亟待市场规范;政府多头管理,且缺少协调,导致企业负担增加。
七、王永刚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物流研究所所长、教授 演讲主题:《食品冷链高质量发展探析——兼论三维度产教融合》
(一)建立铁路冷链运输体系
提高冷链货运班列数量,推动铁路“门到门”冷链服务。2019 年2 月,24部委共同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 发改经贸〔2019〕352 号),文件中至少7处提到推进铁路运输。铁路冷链发展存在三大瓶颈,一是铁路冷链基地网络不健全;二是铁路冷链装备发展滞后;三是铁路冷链信息化水平低。
(二)探索云仓共享、跨界融合等新模式
“共享冷链物流”:以京东云仓、菜鸟云仓、鲜易云仓等为代表的冷链云仓。跨界联合创新:南方航空、中航工业、富士康等不同类型企业跨界合作,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机遇。
(三)推进“一站式” 冷链多式联运
以冷库为转接点的联运模式:将铁路线延伸至冷库基地,通过冷库基地设施完成铁路与公路运输的衔接与转运;由铁路冷藏车装运完成“冷库到冷库”的长途运输,由公路冷藏汽车完成到客户地点的短途运输。
多式联运(内陆型)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集装箱全程不拆封,进出境口岸与公、铁、空、海以舱单为主的“一单制”监管信息体系,利用舱单数据共享、分拨、分拆及合并等功能,实现“一单到底、物流全球”的目标。
(四)实施食品冷链物流智能化改造
加强数字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货、车(船、飞机)、场等物流要素数字化;新型数字化供应链,加入移动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等新要素;物联网技术整合温湿度监测、车辆称重等多种功能,提升货物运载的质量控制力;通过物联网链接产生大量数据,数据处理由本地置换到云端,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五)探索“三维度”产教融合
1.“宏观—经济学”:冷链产业发展及其经济影响(现状、问题、预测等)。
2.“中观—管理学”:冷链运营与管理优化(时间、温度、成本;粮食冷链)。
3.“微观—工学”:冷链工程设计、技术设备研发(制冷、冷藏运输、温控与信息、保温材料;传感器、自动温控、物联网)。
八、张喜才北京物资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演讲主题:《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研究新框架》
张主任总结了冷链物流发展的四大背景:适高保低惠民生、农业供给侧改革内生需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补短板强基础;六大特性:中间性、集散性、隐蔽性、专用性、网络性、外部性;八大困境:总量困境、断链困境、发展困境、标准困境、安全困境、硬件还是软件的困境、信任的困境、政府与市场困境;八大对策:新思路、新网络、新组织、新标准化工程、新技术设备、新模式、新管理、新人才。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更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物流学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