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物流园区建设与枢纽经济发展分论坛于2019年11月17日在江苏南京举行。北京交通大学运输学院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张晓东担任主持人,6名行业专家和学者发表了演讲。后三位演讲嘉宾主要分享内容如下:
一、张敏 顺丰集团政务总监、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 演讲题目:区块链技术在物流园区的应用与实践
区块链技术在物流行业有真实的落地场景和应用,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用这项技术解决物流中的实际问题。
11月1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考察江西最大的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考察关于猪肉价格的情况,为什么看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一因为这里对物价信息反映最直接也最灵敏,对零售价格也可以发挥调节作用。第二因为市场中既有搞经销、收购的,也有搞运输的,政府会想方设法降低流通成本。从这两个点看,虽然全国大部分的物流园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有很大不同,但不管园区类型如何,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在物理空间上有相应的布局,会产生很多物理的要素,也沉淀了大量的要素。
(一)物流园区的价值实现:全要素联通
大数据会成为未来园区、枢纽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改经贸〔2019〕352号文件也提出物流园区的互联互通。物流园区互联互通除了大型的枢纽间通道联通,还有一方面就是数据联通,只有物理和数据要素的联通,才能真正实现各个物流环节的联通。在实现物流园区全要素的联通中,物理联通其他专家已经讲得很透彻了,我与大家关注一下数据部分的联通。
(二)物流园区互联互通:从数据信息到数据资产
数据部分的联通就是将园区枢纽掌握的数据信息转化为数据资产,要关注两点:第一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信息集合在一个平台上,需要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平台上所有相关方的交易成本和交互成本,实现多方协同。第二规避风险,解决信息泛滥的问题,杜绝信息造假。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说明信息泛滥造成的信息风险是非常大的。第一个是在网上五块钱可以买一个微信包,说我现在出车祸了需要打钱,声音就是这个人的。第二个是很多年轻人有一段时间流行玩名为“陌陌”的软件,可以对视频中的角色用自己的照片换脸,其实这在使用的过程中,风险是非常高的。
(三)区块链的技术特点
为什么会讲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很有用的技术。去中心,区块链不再依赖于中行处理节点,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记录、存储和更新;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任何人为的干预都不能起作用;透明性,区块链的数据记录对全网节点是透明的,数据记录的更新操作也是透明的;不可篡改性,区块链系统的信息一旦经过验证添加至区块链后,就会永久储存,无法更改;开放性,除了数据直接向关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匿名性,区块链采用非对称式加密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实现了数据的安全存储,并需要用户授权才可以访问。区块链一直宣扬去中心化,如果是从透明和分配角度考虑,我们承认是去中心的,但同样因为在任何时候,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一切,掌握了数据的人、运用区块链的人、运用这些技术的人还是有一个中心化的过程,只不过中心化的过程当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中心、透明的技术。运用这样的技术在我们大规模的运用阶段,是可以解决创作价值和规避风险的价值的。
(四)区块链的发展阶段
区块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0时代的数字货币时代(是比特币、莱特币等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是与转账、汇款和数字化支付相关的密码学货币应用),到2.0时代的智能合约时代(以太坊、瑞波币为代表的智能合约,是经济、市场和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再到3.0时代对区块链技术全面应用的畅想,在社会领域下的应用场景实现,为各种行业提供去中心化解决方案。区块链3.0时代一旦降临,就将颠覆我们现在的所有认知,我们将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不再有信任危机的时代。
中国将区块链视为国家战略意义的新型产业,政府对其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已经推出一系列支持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
(五)业务应用
区块链在物流园区可以实现这样几个方面的应用:一是数字资产变成交易资产;二是实现业务协作;三是存证溯源;四是数据交换。下面结合我们不同的园区场景,来讲一些实践经验。
1.工业型物流园区: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物联网、共享制造
互联网发展我们更多的是享受到消费互联网的红利。在未来5-10年,我们的着力点会更多集中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同时,之前重点实现的是移动互联,大家可以不带电脑,但离不开手机。未来会实现的是万物互联。今年工信部和发改委发布的文件都不约而同,针对新的制造模式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问题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在《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产业〔2019〕226号)中,提出服务能力共享。围绕物流仓储、产品检测、设备维护、验货验厂、供应链管理、数据存储与分析等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服务需求,整合海量社会服务资源,探索发展集约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能力共享。《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发改产业〔2019〕1762号)中提出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鼓励物流、快递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鼓励物流外包,发展零库存管理、生产边线物流等新型业务。鼓励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协同“走出去”。
(1)区块链技术下的医药供应链:类型A
我国出了疫苗事件后,社会公众对药品、疫苗的关注非常高。离开了一定的温度的疫苗是失效的,我很多的同事不在内地打疫苗,因为不知道疫苗的存储过程如何。现在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改进。原来监控只是在第三方仓储和配送阶段发挥作用,现在开始延伸到生产端,在生产线的时候就进行编码,对什么时候如何生产出来进行记录,在编码过程中,通过对生产体系的改造,就实现了全流程追踪。注射的时候,我们与海尔合作,做了专门疫苗生产的冰箱,打通所有链条。通过信息生产的技术,深入到产业制造中,更好的服务企业制造,实现产业协同,从原来只在仓储和配送环节的应用,直接延伸到生产端。
(2)区块链技术下的医药供应链:类型B
在实践过程中,还有更往前延伸的场景。对中药材基地进行溯源,设计原料仓WMS系统对原料仓进行布局,通过物流流通优势,延伸到原料加工和生产包装过程中,实现全程的追踪和溯源。最后追溯到配送至医院和药房的阶段。
2.农产品物流园区:区块链追溯,塑造可信、高价值品牌
近年来,随着各类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传统的检验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规范和消费者要求。商品溯源覆盖率低,溯源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根据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现实平台的数据计算,2014年我国各种初级农产品的可追溯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如欧洲和日本的牛肉溯源比例均达到了100%)。在我们平时可以吃到的东西当中,能够做到溯源或者追踪到出处的产品,基本上最高在0.22%,所以我们不知道喝的牛奶里面是不是有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保证消费者吃到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难题。农产品的部分卖点会使消费者产生溯源需求,主要有地方特色、高品质、安全等,消费者对此类卖点的产品会非常关注其买点内容的真伪,从而就产生对应的溯源需求。例如,对于地方特色,溯源要求是原产地保真,比如苏州阳澄湖的大闸蟹,“洗澡蟹”非常多。
针对这些问题,顺丰推出丰溯农产品进行溯源。丰溯溯源采用物联网,实现农业端到端产业链的数据自动采集,杜绝信息造假;并且利用区块链技术,联合顺丰速运、第三方质检机构、政府部门共建农产品数据联盟链,杜绝数据篡改。案例:大闸蟹协会希望顺丰能够在运输中证明阳澄湖大闸蟹的来源。假冒问题的发生导致消费者对商品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可溯源成为了产品品质的保障标签。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大闸蟹腿上绑物联网感应设备,可以通过地图信息看得到螃蟹定位在哪里,吃了什么东西,养了多少天,什么时候运出来,全程可追溯。
在农产品物流中,最重要的是解决信息造假的问题。我们在一些比较大的农产品产地园区当中,重点解决这个问题。运用顺丰产地地图,实现原产地实时监控,结合完整物流信息,预处理中心分选,权威质检机构监测,实现种植过程全称追溯,这个技术叫“田间地头通”。通过这样技术也可以指导当地的种植,这是产业协同的一个体现。
通过物联网传感器采集农产品种植、加工、运输过程中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存储、加工和处理,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助力农业智慧管理,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数据上传至顺丰丰溯平台,实现溯源全流程信息透明和可追踪。丰溯农产品追溯同传统溯源相比有明显优势,利用区块链技术,联合顺丰速运、第三方质检机构、政府部门共建农产品数据联盟链,解决了传统溯源的数据中心化存储、产品窜货等最大痛点。
3.保税物流园区:跨境溯源,实现保税新零售
保税物流园区对溯源需求也比较大。例如,大家在天猫国际买化妆品的时候发货地显示宁波保税仓,这时候大家觉得这个东西品质有保证了,是从保税仓发货的。可痛点在于保税仓东西之前是从哪里来的并不知道,因此就出现真伪难辨的问题,而且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运用区块链技术,创新保税+社区零售这一创新模式,将保税区开进了社区店,带来了革命性的海淘消费体验,实现现场溯源,现场购买,现场清关,现场取货。把保税仓的服务,延伸到国外产品供应地前端生产环节,进行信息植入和输入。可以检测到它的源头到底在哪里生产,生产情况是怎么运用的,国际运输路径等。通过一物一码的方式实现了全流程追溯,链条当中也有第三方质检参与和跟踪。在这个过程当中,受益者是消费者、电商平台、保税园区以及海关监管机构。我们也帮海关监管机构解决了大量进口产品的监管问题。
4.国际物流园区——国际联运智能合约,线上一单制
国家的战略部署中,包括一带一路、枢纽规划等,国际物流通道实际上在逐渐向国际贸易通道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国际铁路运输中存在联运规则不统一,运单无物权属性,法律标准不一致等问题。
我们建立自主可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基础服务、一站式组网运维、领域级可复用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区块链平台。现在强调的自主可控也是国家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原因,自主可控由我们自主知识产权区块链的基础服务,我们可以实现一站式的运维组网,解决刚才提到的国际运输中的问题。基本的原理就是实现“一单制”单据信息核碰功能,通过核碰发货人、收货人、班列号/船号、集装箱号和起运时间等核心要素,来核验中欧班列进出口物流信息的真实性,运用于出口信用证和汇款场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业务效率,节约企业结算成本,促进贸易结算便利化。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交易的真实性可以追溯,实现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实质性掌握。
(六)适配场景
从技术层面看,首先是多方参与,比如政府、第三方监管机构、消费者平台等。第二是相互信任的成本的问题(防篡改要求)。从商业行为层面,各方要有参与动力,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链上链下信息一致。从发展趋势层面,对原有场景替代,模式上创新以及产业深度融合。
通过这样的技术,将来我们实现的不仅是可以互联互通的物流园区生态,更可以实现可信物流园区生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存证、交易监管来生成价值,同时在资产数字化和数据资产化中实现价值的传输,最后通过多中心弱中介、激励生态化来实现园区和产业的结合,实现价值分配。
二、周凯 新疆国际陆港集团副总裁 演讲题目:乌鲁木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路径探索
(一)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位于“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三大经济走廊交汇处,是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承载平台。中欧班列已实现稳定开行。从2014年至今,已开行2800列中欧班列(2017年跻身全国前三名)。目前开行班列线路达20条,通达中亚及欧洲18个国家、25个城市。全中国中欧班列的65%从这里通过,有天然的核心优势。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有三个分区:第一是依托乌鲁木齐西站,建设的乌鲁木齐西站国际口岸贸易区,建设成为集铁路口岸综合服务、班列双向集结组织、国际多式联运、国际商品交易集散和商务商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陆港区发展核心引领区。第二是北站商贸物流集聚区,加快资源整合,转型发展为现代物流、国际商贸、总部基地和品质居住协同发展的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第三是三坪综合保税服务功能区:集装箱中心站与西站国际口岸贸易区国际物流组织功能形成功能互补;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为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保税综合服务发展集聚区。
(二)乌鲁木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今年10月22日乌鲁木齐书记向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汇报工作,何立峰副主席指出,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乌鲁木齐建立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依托乌鲁木齐天然区位优势以及对哈萨克斯坦、欧洲等方面的优势,建设面向国际国内的枢纽港,国内班列在乌鲁木齐可以重新集结组织。
1.发展定位和主要功能
乌鲁木齐陆港发展的定位:第一是新疆全面开放核心物流枢纽;第二是中欧班列西通道的集结组织中心;第三是国际供应链组织服务中心;第四是全市枢纽经济发展动力引擎。
主要功能:专业物流服务、班列集结组织、区域分拨配送、多式联运转运组织、国际物流服务、枢纽综合信息服务、供应链集成服务。
2.畅通国际国内通道网络
国际考虑欧洲、中西亚和南亚方向,国内考虑西南、中部、华北和东南地区,构筑连接亚欧的陆港区双向通道网络。现在向东和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等港口简历比较稳定的联系,最近我们也和西部十三省打造南向通道。
联合成都、重庆等地,由双(多)枢纽联合制定中欧班列运行方案,将中欧班列海关监管单元由按列监管缩小到按集装箱单元监管,组织搭载出口货物集装箱和国内货物集装箱的班列从始发地发出后在乌鲁木齐多式联运中心卸下国内货物和空箱,由乌鲁木齐集结中心进行补轴、补货作业后驶往欧洲。
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联合成都、重庆等地,由双(多)枢纽联合制定中欧班列运行方案,将中欧班列海关监管单元由按列监管缩小到按集装箱单元监管,组织搭载出口货物集装箱和国内货物集装箱的班列从始发地发出后在乌鲁木齐多式联运中心卸下国内货物和空箱,由乌鲁木齐集结中心进行补轴、补货作业后驶往欧洲。
集拼集运模式成效。中欧班列“集拼集运”取得了多方共赢的积极成效。对铁路部门来说,直接提高了铁路运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对中欧班列运营方来说,重载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同时节约运营成本超过10%;对新疆外贸企业来说,货物搭载测试班列出口,每节车厢运费由8330美元降至7600美元,节约了8.7%的运输成本,进口运费由5000美元降至3900美元,节约了22%的运输成本。
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中,中欧班列“集拼集运”物流组织模式,明确要求作为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构建新疆国际陆港体系。以陆港区作为双向开放核心枢纽港,以各市地州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枢纽港,以重点边境口岸作为口岸门户港,构建全疆国际陆港发展格局。
先期重点联通昌吉市、奎屯市、哈密市、吐鲁番市、塔城市、喀什市、阿克苏市、库尔勒市、阿拉山口市、霍尔果斯市、吐尔尕特、红其拉甫等重要节点城市和口岸,逐步覆盖全疆各地州主要城市和口岸。
3.打造中欧班列信息服务枢纽
打造数字化中欧班列、打通“一带一路”物流信息链。对接中国、哈铁、俄铁、欧铁等铁路信息中心平台,加强与蓉新欧、渝新欧、汉新欧等班列对接。促进交通、公安、海关、市场监管、气象、邮政等部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实现中欧班列西通道沿线监管主体、班列运行主体、贸易主体的多主体信息互通。推动多枢纽内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
4.陆港枢纽供应链集成服务
加强与生产制造企业、国际供应商、贸易渠道商和零售商的业务对接与信息交互,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价值增值能力,为客户提供包括国际采购、国际运输组织、进出口通关、保税物流、供应链库存管理、信息追溯、跨境金融结算、供应链金融等一体化供应链集成服务。
5.打造“枢纽+平台+产业”枢纽经济发展范式
我们要打造“枢纽+平台+产业”枢纽经济发展模式,有一个比较接地气的方式,叫集货建院建设。集货就是把货源集过来,建院通过物流的枢纽出现了这些装卸、配送、国际物流、国际保税等业务,吸引更多的其他企业来这里发展。
6.打造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建设合作过别合作园区,规划建设丝路带国际产业合作中心,吸引各国的经济发展机构、工商会、知名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入驻,打造成为新疆参与国际化合作的名片。
推动与中西亚等在特色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特色药用植物、民族医药领域合作,推动与欧洲在以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合作,推动与日韩在物资中转、流通加工和转口贸易等合作。
二是探索飞地经济发展。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发挥自治区内不同地州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优势互补、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的“飞地经济”合作。
加强区域交叉融合和产业跨界渗透,以全疆范围为底图垂直整合产业链、进行全链条布局,中游突破、两端跟进,完善发展成果分享机制,形成以陆港区为核心引领的全疆产业共生共享共赢新模式
(三)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国际自由贸易港从航运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投资和金融中心到具有全球影响力自贸港的演变,与陆港区以国际商贸物流为引领推动开放型产业聚集的发展路径一致。陆港区将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港建设,培育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动能,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将推动新疆从开放的洼地成为新一轮开放的高地和前沿。
海港是绝大多数国家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共同选择,是由历史条件、产业基础和全球产业分工模式决定的。随着洲际铁路、航空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内陆具备了直接进行国际贸易和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条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推进,海向通道不再是内陆城市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唯一途径,以陆路为导向的国际运输组织和产业布局正在加速形成。新疆是连接亚欧大陆板块核心枢纽,陆港区向西可集聚来自欧洲、中亚、南亚地区的产业要素,向东可承载来自沿海及广袤内陆腹地的产业转移,来将成为亚欧大陆上东西方向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聚集交换的重要节点。
在打造内陆自由贸易港方面有三个突破方向:一是研制国际货运提单和人民币结算为突破口,推动建立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路国际运输和贸易规则体系;二是全面提升以中西亚国家和南亚国家与俄罗斯方面的开放合作,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多边贸易创新,模式创新;三是加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物流服务和国际产能合作对接,全面提升国际供应链控制力和产业组织服务能力。
乌鲁木齐的打造,我们也在高位推动、人才支撑、政策支持以及公共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确保工作顺利高效推进。
三、卢越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博士 演讲题目:郑州国际枢纽城市发展模式探讨
(一)国际枢纽城市的发展脉络
物流枢纽到枢纽城市的基本逻辑,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物流枢纽自身的建设运营。第二是枢纽支撑产业发展以及产业反哺枢纽能级提升。第三是枢纽和产业共同作用下的枢纽城市发展,在城市发展架构下枢纽、产业和城市的互动升级。
郑州国际枢纽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郑州综合枢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第二是枢纽驱动下郑州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第三是郑州国际枢纽城市面临的机遇和处在的位势。
我们提出从枢纽到产业到城市的分析架构,在这个架构中,借鉴了物理中的概念,包括创新枢纽动能应该怎么做,第二产业的内容应该怎么发挥。这里我们提到的产业应该有四个维度的考虑。第一是自身产业链之间的维度,第二是各个产业链之间的维度,第三是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第四是区域和区外怎么样通过要素的流动来实现,最终建立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
(二)创新枢纽动能,推动综合枢纽高质量发展
在枢纽动能上,郑州拥有四个类型国家物流枢纽,形成空港引领的郑州国际综合枢纽发展架构。郑州空港枢纽的特点第一个就是政府的投资与投资保障。北京、上海等航空枢纽无论是在运量还是服务能力、服务能级,应该都要比郑州好很多,郑州能够脱颖而出一方面是其他城市没有报空港型枢纽,另一方面是河南省和郑州市将郑州定位为对外开放空港型城市的决心是很大的。因此建立了全省协调的枢纽建设、运行、管理体制以及枢纽关联企业的招商、配套、服务机制。
第二个特点是郑州航空货运和物流先发优势显著。郑州枢纽在整个城市架构下,承担了60%的全河南省的对外的进出口额度。
第三个特点是郑州空港枢纽高质量发展路径初现。一是航空物流的多领域、全链条服务能力,包括与综保区一体化服务,在生鲜、冷链、大件等领域专业化服务团队具备较大优势,辐射全省的航班与陆空一单到底。二是国际航空货运网络价值链的延伸,包括郑州与卢森堡、乌塔堡等合作。三是陆空枢纽之间联动体系。
(三)激发产业内能,建立产业生态系统
枢纽驱动产业发展的机理。枢纽通过对强流动性要素的聚集,强化国际供应链的控制能力;通过创新要素的引进和相匹配的产业运行模式设计,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引导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枢纽产业发展模式。第一是提升枢纽、城市和产业的关联度和依存度。例如郑州依托枢纽引进了富士康,并在富士康的基础上发展众多集群。利用航空枢纽便利的服务以及区位条件吸引富士康,在富士康引进过程中,又针对于富士康所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提升了一系列服务配套,并对企业落地、企业人才服务等提供系列优惠条件。在此基础上,不但实现了产业上下游的建立,还实现了品牌的建立。最终实现智能终端产业在郑州落地。第二是产业要素补足和聚集、升级和辐射。第三是产业体系建设到产业生态演进。先期枢纽关联度高的产业集聚,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的硬件和软环境;通过产业环境改善吸引更多产业要素汇集,实现产业链高端环节和新的产业集聚;探索产业集聚和产业环境螺旋上升、互促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四)释放城市势能,打造国际枢纽城市
第一是发挥政策潜力,形成发展合力。对于郑州国际枢纽,包括黄河流域、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央的政策提的越来越多是方向性和红线性的政策。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是红线高质量发展是方向,其中关于郑州,提出的是探索有郑州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再看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探索,也是内陆开放先行先试门户枢纽的问题。郑州国家枢纽相关的行政区划角度看,郑州主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各县市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人才、品牌、机制、土地、金融等都是需要枢纽所在的承载区域共同协调发展来推进的。
第二是解构区域市场,激活消费潜能。激活消费潜能在最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到。以郑州为例,它面临怎么样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未来五年内还有5千万人口面临城镇化,将释放2亿元。增速来看,河南还保持了一个很高的增速。结合整体人口分布图就能看到,如果以河南郑州为中心这样画一个圈,有亿级的人口体量目前尚未满足,比较权威的测算其实是目前我国有3-5亿超级市场规模还尚待开发。
第三是打造枢纽经济集聚区,建设国际枢纽城市。枢纽经济集聚区的枢纽功能是以航空港、高铁站、国际陆港等为核心枢纽,构建起以货运和客运多式联运为基础支撑的综合枢纽体系。枢纽经济集聚区的产业功能是按照枢纽关联度的不同,枢纽核心产业与枢纽的依附度较高,枢纽关联产业更多依靠城市产业生态来实现集聚。枢纽经济集聚区的开放功能是在综合枢纽的口岸功能上,包括多种运输方式的口岸,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指定口岸;在开放软环境上,制度型开放成为重要探索和突破方向。枢纽经济集聚区的城乡统筹功能是随着综合枢纽建设和枢纽周边开发不断推进,枢纽经济集聚区成为城市新的功能板块,将承接老城区的产业和人口转移,促进城镇化进程。
在目前国际经贸形势,国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背景下,园区枢纽经济已经从物流服务提供商,向生产和从事新的功能发生演变。综合型园区和枢纽的未来应该着眼于服务供应链的领域,服务产业链要素,以及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更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物流学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