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与应用专题分论坛于2019年11月17日在江苏南京举办。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系主任王晶教授担任主持人,湖南工商大学教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黄福华等4位学者与企业代表发表了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一、黄福华 湖南工商大学教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演讲题目: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创新与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黄福华教授首先介绍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他认为生鲜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也不同于其他农产品,其供应链内含着一系列特殊的矛盾与问题,并从国家政策文件、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冷链物流发展一级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对国内农产品建设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
黄福华教授认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重技术驱动,轻需求驱动。重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核心驱动供应链发展,不以生鲜农产品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2)重基础设施建设,轻队伍组织建设。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核心主体缺失或者作用不明显,断链现象比较普遍,运行成本过高,难有增值效果。(3)重运作流程,轻整体结果。现实社会中链条上的企业过分注重自身利益,缺乏整体意识,合作创新能力不强,从而导致供应链条的失衡。(4)重模仿性单一创新,轻系统性整合创新。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黄福华教授认为其原因在于:(1)供给者与消费者时间错位派生的供求矛盾;(2)生产者与消费者空间错位派生的成本问题;(3)生产者和消费者分离派生的信用缺失;(4)生产模式与流通模式错位派生的产销矛盾。
最后,黄福华教授提出了具体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策略,具体包括:第一,重点解决生鲜农产品“一公里”问题,运用新技术和新模式助推行业升级,加速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发展。第二,瞄准多层级需求构建多元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政府,市场,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多元化供应链体系。第三,构建以人为核心,整合各方资源的供应链创新体系。
二、王元卓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演讲题目:数据大脑驱动的农业大数据应用
王元卓研究员教授介绍了目前随着物联网、区块链、遥感、卫星等技术的应用,农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大数据应用于农业奠定了基础。从国内国际的发展来看,大数据正在驱动农业发展路径发生变化,以提高农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农业大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王元卓研究员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开展的数据大脑相关研究的概念和模型,并提出从农场云端管理、土壤抽样分析、精准农业/林业航空成像、农场云端预警、农业天气大数据等方面获取数据并构建农业数据大脑的模型和软硬件体系。
王元卓研究员认为农业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需要紧密结合我国乡村全面振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需要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总结发展实践和成功经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促进农业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最后,王元卓研究员分享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未来将要针对农业和农产品供应链创新方面所将开展的相关科研工作和实践应用。
三、卫毓民 北京络捷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演讲题目:生鲜供应链的物流痛点与运营
卫毓民经理结合猪肉价格的上涨、以及土豆和猪肉从原材料到餐桌之间的价格增值,生动地引出生鲜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提出生鲜供应链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卫毓民经理认为生鲜供应链市场在(海量、碎片、重复购买率)、残损(无法控制)、资金(资金周转率高)以及物流(冷链缺失)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今天又出现了社区便利店、自动售货柜、天猫生鲜、无人超市等多种新零售方式,这也为生鲜农产品提供了丰富的渠道。
对于生鲜供应链的运营,卫毓民经理指出生鲜供应链存在产品流通半径小、滞销是常态;流通环节多,流通链条长,产品损耗大;生产端产品质量缺乏标准、产品安全难控制;以及渠道端加价率高等痛点。在生鲜供应链的采购、分拣、装车以及交货等运营流程中,应该努力实现生鲜供应链产品标准化,做到源头多样、分级管理与品质监控。
卫毓民经理最后总结认为,生鲜供应链暂未出现独角兽企业,生鲜供应链仍是一片蓝海,所以说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杨浩雄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演讲题目:农产品(中药材)供应链模式创新
中药材作为农产品的一个重要品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中药材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杨浩雄教授针对中药材供应链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杨浩雄教授指出目前中药材质量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水分含量不符合药典标准;硫含量超标,比例相当高;掺杂,品质低;掺假、以次充好很常见;包装简陋及三无包装等。针对这些质量问题,杨浩雄教授认为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种植方面,种植不规范、滥用化肥、生产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等;(2)在初加工方面,自然晾晒、硫磺熏蒸以及无初加工标准;(3)在流通销售环节,掺杂掺假、包装方式及规格缺乏标准、包装标识信息缺乏;(4)在药企方面,原材料品质难以保证,原材料追溯体系不健全。
对于中药材供应链的发展,杨浩雄教授提出了“全面提升中药材品质、中药材+电子商务、中药材品质提升咨询服务”的发展愿景,应通过优质的中药材、低廉的价格、信息服务吸引客户,并且需要建设中药材互联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高中药材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更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物流学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