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发展与创新专题分论坛于2020年11月29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论坛由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教授主持,邀请了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李严锋等5位嘉宾进行了主题分享,主要内容如下:
一、李严锋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
演讲题目: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供应链发展现状与对策——云南视角
李严锋教授首先通过大量图文展示了云南调研及考察的情况。然后介绍了RCEP的概念以及带来的变化,分析了RCEF背景下云南区位的优势。其次运用大量实例分享了中越供应链、中泰供应链、中泰物流、中老供应链、中缅供应链、中印供应链的现状及特点。最后提出了RCEP下中国与东南亚供应链发展对策:构建通往印度洋陆海新通道;加快云南主要口岸通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云南主要口岸通关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重点产业供应链;抓住新冠疫情带来的发展机遇迅速突破;充分利用老挝原产地国家优势突破美国封锁。
二、左连村 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系主任
演讲题目: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一)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发展的必然性
1. 建立优质生活圈的必然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因而大湾区要促进消费升级,建设居民优质生活圈,冷链物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 我国冷链流通率较欧美低。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超过10亿吨,其中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目前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欧美的冷链流通率可以达到95%以上,肉类冷链流通率更是高达100%。目前大湾区特别是珠三角九市也基本属于这种情况。
3.我国腐损率较欧美高。我国农产品的腐损率相对较高,据统计,我国果蔬流通腐损率高达20%-30%,肉类和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为12%和15%,欧美农产品流通腐损率仅为5%。同时近年来,电商已经延伸至生鲜领域,在平均3~4天的运送耗时下,冷链物流成为必然趋势。
(二)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发展环境与基础
1.发展环境
政策环境:为支持冷链物流发展,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
经济环境:处在全球经济第一方阵;经济影响力位居四大湾区之首;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均GDP支撑冷链物流发展;人均收入高、购买力强。
法制环境:法律强推冷链物流产业升级;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势头良好。
行业发展: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逐渐增大;生鲜电商拓宽冷链物流发展空间;
2.发展基础
(1)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在跨江通道、港口航运、机场群建设等方面加强布局,通过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小时生活圈初步形成。
(2)冷链物流发展的区位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和桥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冷链物流发展区位优势明显。
(3)良好的冷链物流合作基础。
(三)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发展机遇与挑战
1. 发展机遇
CEPA政策的实施;广东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签署。
2. 挑战
社会制度差异带来不利影响;物流管理体制差异形成不利因素;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冷链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性龙头企业,一体化服务水平弱。
(四)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1.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一体化
冷链物流体制协同创新发展;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通关一体化建设;湾区冷链物流合作平台建设。
2.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空间布局合理化
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冷链物流引领带动作用。
轴带支撑。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推进冷链物流发展
四个中心,7个节点: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四个中心,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7个点,形成点线面全覆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中心和节点不同规模的冷链产品集散功能。
3.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标准化
第一,加强对冷链物流标准化的认识;第二,重构大湾区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第三,政府部门为冷链标准化推广提供引导和支持;第四,完善大湾区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第五,建立全程冷链可追溯系统。
4.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智慧化
冷链物流强调硬件设备的建设,而智慧物流强调将物联网、互联网、通讯技术融入物流系统管理中,用信息管理系统达到自动智能控制。智慧冷链物流强调将冷链物流的硬件和智慧物流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优势进行联合,通过信息化冷链物流系统升级改造,健全信息系统,建立企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全程冷链监控、控制和管理平台。
5.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高端化
服务高端化,以高效、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为特征;技术高端化,以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等为表现形式;人才高端化,培养掌握高新技术的高端冷链物流人才;设备高端化,拥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物流设施设备。
6.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国际化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思索大流通、大交易、大格局下的国际冷链物流发展契机;开辟冷链产品的国际通道,在重要进出口枢纽建设冷链物流园区;对接国际冷链物流机构,建立国际合作平台,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国际化;湾区内加强联合与协作,推动冷链物流产业链的整体性,提升冷链国际竞争力;培养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打造冷链物流国际化品牌。
三、孙志民 深圳市易达恒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演讲题目:数字化背景下跨境供应链优化实践
孙志民总经理首先对跨境供应链数字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供应链行业基于信息技术、互联网、计算能力、移动通讯的信息化开始转向基于AI、云、5G、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边缘运算的数字化,数字化转型需要经过转换、融合、重构三个阶段。其次,孙总从数字化时代、行业现状、市场机遇、跨境贸易趋势方面对跨境供应链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跨境供应链在环节复杂、缺乏标准、数据存留方面的痛点,例如货运代理的数字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费率计算复杂,舱位没保障,服务网络不全;货主的货物追踪难,沟通效率差,货代收费混乱,需要周转资金;服务商数字化程度低,缺乏全流程跟踪和协同,营运效率低;船东面临着航运业发展低迷,货量不均衡,人力成本增加,应收账款管理复杂,数字化投入成本高的难题;政府和海关的监管政策多变,各国海关具有差异,合规咨询需要量大,需要智能化和及时性;港口采取传统的分地域运营模式,缺乏统一的信息互联互通标准。最后,针对跨境供应链的痛点,孙总介绍了安必快跨境供应链优化案例。安必快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深圳市易达恒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嘉德森投资集团共同发起设立,以领先的数字和互联网科技为核心,为跨境供应链行业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约化服务的第三方数字网络平台公司,核心优势为数字化科技+金融网络生态系统。案例中孙经理依次介绍了安必快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企业愿景、目标和竞争优势,重点分析了安必快的业务模型、业务实现方式、产品和服务以及数字货代生态系统,并详细介绍了安必快的智能报价系统、在线支付功能、在线开票功能以及代理操作服务功能的具体优势和特点。
四、徐广姝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采购管理专业负责人
演讲题目: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企业采购行为及均衡决策分析
徐广姝教授首先介绍了社会网络的概念及背景,指出社会网络虽然会促进资源的有效互动,但同时结点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会产生“双重负外部性”,这种“双重负外部性”一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予以自发调节,因此针对企业的不同行为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规制措施,以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良好发展。在企业采购活动中,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放松了原料采购环节的监督,甚至有故意使用劣质原材料的情况。所以提出研究的目的是拟构建社会网络博弈模型,模拟、分析企业在网络中的采购不规范行为以及其对规制有效性的影响,为政府规制部门进行有效规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然后,徐教授详细介绍了建模思路、建模假设、模型变量、基本社会网络博弈模型的构建以及定理;最后分别对政府规制影响下的企业不规范采购行为及其效用、网络成员决策影响下的企业不规范采购行为及其效用、网络密度影响下的企业不规范采购行为及其效用、网络规模影响下的企业不规范采购行为及其效用、政府规制效用进行分析,给出研究的总结和建议。
五、谢卓君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
演讲题目:“双主体三平台”教学创新与实践暨女院—利丰供应链合作创新实践
谢卓君所长首先介绍了双主体三平台的基本情况,以及和利丰供应链合作的经历。随后介绍了高校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置换、课程置换、综合实训、人才培养跟踪、持续了解毕业生后期发展情况、参加企业年终总结会议等方面的合作实施措施。接下来谢所长介绍了“双主体三平台”教学创新模式取得的成果,例如在学校及教师成果方面,2018年谢所长荣获校企合作杰出贡献奖,荣获2018年度校企合作优秀教师奖,2020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最佳合作伙伴,2018年最佳合作院校,获得《FG电商货物储配一体化项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获得利丰6万元立项资助。在学生受益方面,一方面利于学生实习就业、获得经济补助,学生从之前的三年加一次工资到现在一年加一次工资,优秀者一年甚至加二次工资,2018年公司年会有三名学生获提名奖,其中一名获年度优秀员工提名奖,另外二名利丰新星提名奖,2020年年会叶姸芳获系统操作优秀资深指导老师并晋升主管;另一方面学生竞赛能力获得了提升。在企业受益方面,这种合作模式降低了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质量,提高了效率。但是谢所长指出这种合作模式存在着以下问题:校企合作思想植入缺乏;学校鼓励政策缺乏;政府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双十一的问题;学生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影响学习,有的不如其他兼职钱多。针对以上问题,谢所长提出了以下解决思路:积极倡导校企合作;学校制定相应政策与制度;倡导奉献精神,克服合作困难;政府出台更合理的符合企业需求的制度;正确引导学生;企业提高实习待遇。然后,谢所长介绍了这种模式的创新点:开创合作先例;双主体教学;构建多专业参与的物流项目实践微信平台(第三平台);合作、授课方式多样;1+X实操考核企业论证;多结合--课程实践、1+X实操论证、助学结合。最后,谢所长对这种“双主体三平台”创新模式进行了展望,希望未来从以下工作着手:构建产学研联合育人中心、校内联合育人中心、校外联合育人基地以及全省乃至全国的著名基地;举办专业技能竞赛、课程综合实训、专项实训;联合构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物流育人基地、联合申报省级乃至全国的教学成功奖、联合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