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农村物流与冷链物流专题分论坛于2020年11月29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论坛由湖北经济学院教授周建亚主持,邀请了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教授王长琼等6位嘉宾进行了专题分享,主要内容如下:
一、王长琼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考虑失效风险的弹性冷链网络优化模型研究
随着人们对生鲜冷藏冷冻类食品需求及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冷链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冷链很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冲击,更容易导致冷链风险的发生。弹性是应对风险的重要策略。在应对冷链失效情况下,研究具有弹性的冷链网络优化模型。
(一)冷链及冷链风险
冷链实质上就是各环节温度受到控制的供应链。冷链尤其适合农产品或食品,因此,本文冷链指的是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食品冷链。冷链系统一般是由源头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物流企业、零售商、消费者组成。源头供应商包括农户、农场、农业生产基地等;生产商是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的企业;物流企业提供全程冷链物流服务;零售商包括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生鲜超市等。
冷链的特殊性体现在需满足“3T”原则,因而过程更复杂;产品生命周期短,时效性要求高;成本更高;风险更高。
冷链风险可分为日常运营风险和供应链失效风险两大类。前者是指由于供应、物流等环节运营管理的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后者是指由于不可控因素如自然灾害、战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导致的风险。这类风险一旦发生将造成供应链中断而不能正常运行。冷链失效风险表现为冷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失败,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冷链结构,因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二)冷链弹性
供应链弹性是供应链应对失效风险的一种重要能力。具有弹性的冷链系统,是指在失效风险冲击下,可以吸收、适应环境的改变,保持连续的供应,降低产品损耗,并在风险发生后能够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冷链系统。冷链弹性能有效缓解冷链失效带来的风险冲击。但是,冷链弹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提高冷链弹性的措施主要包括维持多个供应源、保有战略储备、强化设施投资、设置备用供应商、增加柔性、供应链成员之间战略协作等。
考虑冷链系统弹性尤其是选择不同的弹性措施,冷链系统网络结构将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研究弹性措施下冷链网络优化设计模型与方法。
(三)针对供应商失效风险的弹性冷链网络优化模型的建立
考虑供应商-分销中心-零售商组成的三级冷链网络,采取“强化供应商设施投资”和“设置备用供应商”两种策略。强化投资水平越高,供应商失效后剩余产能越多;当主供应商失效后,启用备用供应商。决策任务是:对分销中心的位置以及主/备用供应商的选择决策;是否对供应商进行强化投资;各种可能情境中节点之间物流量的决策。
在一定假设条件基础上,先分析单个情景下冷链网络总成本,包括:强化供应商投资的成本、分销中心的固定成本、分销中心选择供应商的固定成本、成员之间的运输成本、制冷能耗成本、缺货惩罚成本、货损成本、供应商供应成本和分销中心处理成本;再以所有情景下的总成本期望值最小为优化目标函数。接着,考虑设施能力约束、流量平衡、变量值域约束、强化供应商投资和备用供应商等方面的限制建立约束条件式。由此建立的网络优化模型中包含了需求不确定性和节点失效不确定性,所以,分别采用鲁棒优化和情景法进行不确定性参数的处理后,建立了不确定参数转化后的弹性冷链网络优化模型;设计了一种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
(四)算例仿真及结论
最后,以某食品企业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预留弹性能力能够有效缓解冷链失效风险,冷链网络弹性高,能够保证零售商的需求得到完全满足。但弹性增加的同时成本也会上升,因此需在冷链弹性与冷链成本之间寻求平衡。
二、张立冬 北京金文天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演讲题目:冷链物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一)前言
近年来,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冷链市场需求逐渐扩大,政府部门也在高度关注。冷链物流成为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国内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加快产业转型,稳定疫情期间食品物资供应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市场规模不够大,冷链竞争还处于激烈的阶段。人才的短缺成为其最大的制约因素,特别是一线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的专业技能人才。以每个企业每年招聘一名大专冷链专业层次的人员计,冷链专业人才的需求是7万人/年,而 现在全国冷链物流专业毕业生数约为1万人/年,远低于市场需求,人才缺口非常大。因此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建立一支和冷链物流行业工作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队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二)冷链物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
冷链物流教学资源库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有关精神,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支持数字化校园建设,搭建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
1.整合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培训领域的资源。在信息化教学支撑体系建设下,冷链物流资源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立足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服务全国各院校,有力地支持了各院校的冷链物流专业信息化教学建设。
2.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用互联网思维构建集教学服务,在线学习于一体的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具备资源、课程、随学、互动、问卷、活动功能,能够实现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
3.资源库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以冷链物流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适应冷链行业技术发展,体现实践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能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冷链物流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实习环境,为学生搭建职业教育与企业及社会培训体系的平台。
(三)冷链物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CAD工程制图等技术将制冷与空调技术、食品冷藏保鲜和物流管理不同领域的专业交叉融合,并通过到多家企业、冷库去考察调研,为用户打造一个多方位的学习平台。
(四)冷链物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冷链物流教学资源库通过整合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为学生、企业、教师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五大资源库,包括“行业资源”、“专业资源”、“课程资源”、“企业资源”和“拓展资源”。五大资源库通过发布资源可以为学生、教师、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学习自主系统、物流管理模拟实训系统、在线测试系统、师生交流系统、校企交流系统和行业信息发布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获取职业资格,掌握行业动态,自主创业,还也可参与实习实训、校园大赛等活动;教师可在平台上获取专业资源、课程资源、掌握行业动态,进行师资培训;企业可以在教学资源库中了解行业动态,进行企业培训,参加专家在线答疑和校企合作等项目;平台还能为社会学习者提供创业指南、就业培训、模拟物流系统、专家在线答疑等服务。
1.行业资源
行业资源主要包括冷链仓储企业、冷链运输企业、冷链装备企业、食品冷链企业、医药冷链企业和规划设计类企业等企业资源。
2.课程内容
平台上的课程内容涉及冷链仓储配送管理、冷链运输管理、冷链物流设施设备、食品冷链物流、医药冷链物流、生鲜电商、人工智能通识和大数据创新应用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其中交互式文本课程资源2000个,视频资源6000个、虚拟仿真200个,动画资源每门课程300个,微课资源1500个和图片资源1000个。
3.课程课时统计
冷链物流教学资源库主要将课程内容分为创新创业、综合实践、个性化、核心课程、专业基础、基本素质、基础素质七大板块,不同课程设置不同的课时。
4.资源目录
整套课程体系包括600个知识点,150个视频,40个动画,50个虚拟仿真,50个微课,180图片,50个交互式课件,80个文本。
5.拓展资源
拓展资源主要包括智能评测、实训子库、竞赛子库、创业故事、创业研究和职业认证子库六个子库项目。
(五)课程思政
平台主要通过将古代物流(如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历史事件)、物流技术(如5G技术、北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流企业(如顺丰速运、京东物流)和物流精英(如常德传、张振华、巨宝庆、姚凯)整理成故事供用户学习。
(六)小结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已经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冷链物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为广大的学生、教师、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平台,将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投入到教学应用中,致力为广大用户搭建一个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三、李长宏 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部长、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博士
演讲题目:商业模式重构物流
今年冷链物流备受关注,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行业本身并没有实现高质量的增长,甚至出现断链和逃离。主要问题出在链条上相关方没有达成共识,尚未形成稳定的交易结构。稳定的交易结构正式商业模式所能提供的,这就需要我们跳出冷链看冷链,从模式创新视角来思考物流的发展,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商业模式与物流
什么是商业模式呢?根据“魏朱模型”的定义,商业模式是从事业务活动利益相关方的交易结构,包括六个要素即定位、关键资源能力、业务系统、现金流结构、盈利模式和企业价值。商业模式的内核是价值链,就是价值创造、交换和分配的过程。商业模式创新不仅实现单体企业价值增值和效率提升,还能促进市场机制形成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
彼得·德鲁克指出:“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未来,真正的竞争将是以物流为核心的供应链平台、生态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商业模式创新、进化的速度。
(二)从商业模式视角发展物流的新思路
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格局,物流新的发展思路就是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降本增效和价值创新为动力,以商业模式创新为载体,打造“平台+枢纽+通道+网络”物流运行体系,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技术为动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以“物流+”为发展路径,融合发展,打造物流产业的新生态,构建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协同发展的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
(三)商业模式重构物流体系
彼得·德鲁克:“大多数企业经营所依据的假设都不再适应现实”。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评估审视外部环境,快速重构企业的商业模式,六个要素都可以作为重构的切入点。
1.重构物流企业定位
物流的重构,是一个多元拆解过程。重构应该是深层次的、全面的,所以应首先根据不同种类的企业、不同特性的服务,进行选择和组合。
2.重构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反映企业如何看待利益相关方,是对服务特征、关系管理和社会形象的简明概括与清晰表达。优秀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利他的!一定是对员工有爱、顾客有诚、对手有激励、供应商有利润、股东有回报、社会有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物流的生态圈才能繁荣。
3.重构业务系统
按照目标客户需求的优先级别来组合内部资源,确定公司核心业务。企业以基本服务的标准化,增值服务的便利化,定制服务的差异化,创新服务的衍生化为标准,构建服务组合。物流量的产生和增长的真功夫一定下在物流业务以外,一定来源于跨界服务的有力支撑。
4.重构盈利模式
良好的盈利模式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更能为企业编制一张稳定共赢的价值网。成功的物流企业必将孵化出丰富的生态,企业的利润必将孕育在庞大的生态价值当中。富者必用奇胜,物流企业要善于创立差异化的盈利模式,实现专业化经营,多元化盈利,达到以小博大,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带动增利的效果。
5.重构关键资源和能力
物流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对接上下游,来延伸、拓展产业链,在资源的集聚、流通和分配过程中,形成模块化、社会化、开放化的分工协作。企业通过API来完成连接,形成复式生态链。在连接过程中沉淀数据资产,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服务体系,培育定位、集成、灵活性在内的三种核心能力。
6.重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的生态圈
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高度进行全局设计,重装系统,重构体系,重整重生,形成生态强大生命力,倡导每个企业拿出自己的长板业务,和而不同,和合共生,让所有参与者共享生态圈机会与成果,实现最经济、最大限度的成长,携手构建供应链生态的命运共同体。
达尔文说:“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商业成功的关键决定力量。只有不断创新、重构商业模式的物流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牟屹东 韵达控股份有限公司冷链分总经理、中物联委专家员会主任
演讲题目: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和疫情后发展
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是伴随着电商和新零售的发展进入大众视野的,在此之前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基本是满足就近消费为主,远距离跨区域运输的都是可承受常温的产品,需冷链的产品受限于成本和消费水平,无法做区外销售。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带来了消费产品的结构性变化,与此配套冷链物流也逐渐深入生鲜农产品领域,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成为物流行业中的一个亮点。具体而言,品类升级带来海鲜水产消费占比提升,猪牛羊肉占比下降;大品类中的细分品类“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现象并存。品质升组带来进口品类消费占比提升;产地溯源产品、生态、有机、自有品牌、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消费占比提升。体验升级带来即时性消费突显;购物便捷、配送时效快捷、专属服务、使用操作便捷等需求提升。自2005年以来,我国的生鲜电商行业一直在快速成长中,预计明年市场规模将达5500亿元并还将继续增长。在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商家还不断推出更吸引消费者的服务产品以求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由于生鲜消费的特殊性,线下市场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因此线上线下打通、多场景营销、在线结算支付、异时异地交付也就特别适合生鲜农产品营销,使之成为了新零售的主战场。物流交付履约被各参与方当作重要竞争手段,不断冲击新目标挑战新难度。
一个典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包括:采摘、采摘后预冷、分级、预加工、产地包装、干线运输、存储、二次分拣包装成商品、分拨、城市配送、市场摆放销售或末端配送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保持住冷链温度,才是完成了一个冷链流程的全过程控制,才叫实现了冷链物流。我国农产品在冷链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许多优质的水果最终能完好的到达终商销售者手中的也就三分之一。消费者缺乏足够的专业性来区分农产品的优劣,更多的是依靠对品牌的认知去选择商品,这类品牌既有生产商品牌也有流通商品牌,商家通过营造自身的品牌商誉来为其所生产销售的商品做品质背书。对内的品质把控则要依靠各类标准,标准化既包括产品标准化,也包括过程标准化,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是实现农产品冷链的一个基础要件。标准化工作也是我国农产品的一个弱项,严重影响了优质农产品的价值回报,让劣质农产品始终难以被逐出市场,必须坚决扭转这种局面,才能让冷链等增项投入获得必要的回报,才能形成农产品生产销售不断追求好产品好服务的正循环。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属于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为防疫防病毒,物流端产生了很多新变化新模式:末端配送持续创新,自提柜、前置仓和社区店(站)成为履约新亮点甚至成为营销业态的一部分,物流商流一体化。商品迎合消费习惯变化而变化,预包装商品增多,易打理的半成品商品增多,知名品牌商品大规模进入生鲜农产品领域,品牌化速度明显加快。从物流整体规划组织方面,温控要求更严并把卫生安全作为新的控制要素列入服务指标中,减少物流在途时间提高全链路物流速度,特别是减少批发市场中转操作成为新课题,全链路数据可视可召回可追溯成为必要服务内容。冷链物流行业正在向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实时响应化快速发展。
五、吴鍪 宜昌百誉智慧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演讲题目:新基建对农村物流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农业产业化在农村的快速发展,有效的促进了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也促进了农村物流业的发展。现行条件下,结合我们公司的情况,我认为农村物流的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农村物流体系搭建: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是支撑物流发展,保障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基础设施,按照“资源共享、多站合一、功能集约、便利高效”建设模式和“市级集并、县级中转、乡镇级分拨、村级配送”的原则推动主体企业利用交通、邮政、农业、供销、商务等部门现有节点资源,建设的市、县、乡、村四级城乡一体化网络节点体系,节点体系包括县级分拨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三个层级,对于保障城乡物资双向流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必备要素。
第二阶段为农村物流+电商+商贸融合发展模式: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农村物流发展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包括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等,为农村地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随着消费与电子商务拉动经济的作用不断增强,相关的电商物流、农村物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物流与电商融合发展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大势所趋,在当前农村市场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国际市场增长乏力、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的新形势下,农村物流得到大力发展、提质升级,我们公司以农村物流为主体,依托体系,运用互联网,打造电商物流综合性园区,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多行业的融合发展,借助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贸易经济体系,电商助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物流不仅实现高效的工业品下乡,更助力于农产品进城的综合性贸易体系,同时对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阶段为新基建+农村物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新农村建设、教育的普及,大数据、物联网、5G时代下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促进农村物流智慧化、信息化发展,农村物流平台通过对社会闲散车辆、快递、物流、产品及电商等业务进行信息汇集和发布,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物流节点与供应链各环节实时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管理协同。通过融合订单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计费管理、数据交互、无车承运、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服务一体化、交易电子化、资源集成化、运营标准化、过程可视化;通过提供一体化的物流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提升上下游企业、横向关联企业的嵌入能力,使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在供应链中充分发挥整合效用。可见新基建的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农村物流创造了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不仅催生了新的农村物流业态,也推动农村物流服务走向结构重塑,加速发展的进程中。
我觉得新基建对农村物流的影响主要如下:
1.新能源应用逐渐替代燃油车运输。新能源充电桩作为“新基建”七大项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逐步实施后,将成为农村物流进一步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目前95%的农村物流运输还是燃油车,运营、保养成本高,是现阶段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目前我们公司的实施数据,农村物流新能源应用的实施能使车辆运营成本降低50%。可以预见,在科学的体系节点广泛应用新能源充电桩,将激活农村物流市场,打通农村物流中镇与村的“肠梗阻”问题;
2.农村冷链物流与逆向物流将成为未来农村物流发展的主力军。随着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普及、农村电商、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乡村农产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而具有一定资源的农户也被各种生态电商通过大数据、智能计算中心引导式的组织了起来,借助生态电商优势成为供应链体系的一员。市场日益增长的活力和竞争力,加上农产品自身具有易腐性,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仓储等环节上的损失率(25%-30%),将倒逼农村物流企业加快布局农村冷链物流运输体系,服务农村产业的发展。同时农村物流打破传统物流模式,开启农产品通过农村物流链流向城镇,实现逆向的农村经济流通,从而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3.5G—互联网—云计算建设将促进传统农村物流向“科技型”“专业型”物流转型。农村物流作为工业产品的最后一公里、农产品最前一公里的服务者,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基建建设下产品供应链的继续下沉,对农村物流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将对原有的农村物流体系进行重构,由传统农村物流的夫妻车、客车捎带转向专业的农村物流企业服务,通过基础体系实现上中下游协同一体化转变。实现平台化与集成化运营,实现规模化与柔性化结合的运作方式,形成新的农村物流组织形态。从长远来看,农村物流企业未来将会在普及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物流业务、路径和节点的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共享,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在大数据、智能生态的协助下,农村物流的实施者将嵌入农村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横向企业,物流商机、现代化水平、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都将得到提升。
我认为未来的农村五物流应充分发挥新基建产业的赋能作用,建立城乡智慧物流供应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是实现农村物流5G场景应用。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村物流的5G场景应用,如构建智慧物流园区、智能规划路线方案、智能计划订单采购、智能调度物流资源、智能监控等,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时效性。二是促进智慧城市发展。随着平台为众多农业、工商、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所应用,其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整合功能,不仅可以改变区琙的物流生态,使各个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先进的信息沟通平台和规范化、标准化、高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降低整个物流生态圈的运营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更有助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物流生态圈进行有效管控和分析,制定促进物流生态圈运营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同步并为其提供数据支撑。总而言之,新基建环境下的农村物流应该从生产到消费打造完整而开放的“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仓储配送+电商交易+物流运输+金融服务”一体化数字生态圈,彻底解决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真正使农民成为“消费升级”的受益者。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及新能源应用的农村物流“新基建”将重构农村物流各环节,打破传统农村物流的无序性和创新不足,形成从生产到零售的供应链协调管理,催生新模式、新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农村发展,农村物流也将在新基建的浪潮下迎来新的机遇。
六、许军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演讲题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和思考——以洛阳市为例
为充分摸清农产品物流的基本情况,推动冷链物流项目的快速进展,了解物流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许军主任作为洛阳市农产品物流研究基地负责人,从今年3月初起8月中旬,用了5个月时间,先后跟随洛阳市政府调研组,深入市区和所辖县市的重点物流企业、部分小冷库和在建项目进行考察调研。对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形成了一些思考,有关政策建议得到省市领导采纳。
许主任剖析了洛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发展现状,首先从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基础、交通区位、省市政府政策导向明确、潜在市场巨大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洛阳市发展冷链物流的优势。再运用翔实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从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散”、“乱”、“小”,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教育培训水平落后、周边一线城市对洛阳产生较大竞争压力等方面指出了洛阳市冷链物流发展劣势。对省内外其他城市等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欠缺进行比较分析,为发展洛阳冷链物流提供借鉴。指出了洛阳市冷链物流业发展的思路,建议从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体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制订专项规划、明确发展布局、推进与电商平台的融合)、厘清发展思路(发展比较优势、提高市场集中度、完善冷链物流节点建设)、塑造冷链物流为特色产业(加强质量监控、发展第三方物流、能聚发展合力、推动田间地头冷链建设)、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推进机制、加大资金扶持、高校人才支持)等方面发展冷链物流,在把握冷链物流发展的现实选择与未来走向的基础上,探讨洛阳市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及基本路径。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