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学会微博 会员认证 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网上入会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关于学会活动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动态
任豪祥: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引领物流研究新方向
来源: 时间:2023/2/26 17:07:01 作者:
  

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引领物流研究新方向

——在2022年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跨年会

暨2023年(第十五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上的讲话

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任豪祥

二О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微信图片_20230226110412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刚才,黎明会长分析了2023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提出了重点工作任务。江波司长介绍了国家物流政策导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两位领导的讲话,对于我们认清形势,了解政策,明确学会工作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

今天,我们大家相聚在六朝古都南京,共同参加2022年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跨年会暨2023年(第十五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主要是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总结交流前一阶段物流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展望提出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首先,我代表中国物流学会,向各位参会代表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现代物流产业促进会、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南京空港经济开发区(江宁)管委会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学会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大会是学会第七届理事会2021年底换届以来召开的首次大会。一年多来,新一届理事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中国物流首选智库”的既定目标,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一年多来学会所做的重点工作

一年多来,学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积极落实第七届理事会工作部署,克服疫情严重影响,重点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学术研究稳步推进。何黎明会长在中国物流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了10个方面的重大课题研究方向。学会继续推进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研究,部分成果转化为国家战略与政策措施。我们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共收到课题申报书568份,420个研究课题列入研究课题计划。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获奖课题230个。其中:一等奖5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203个。我们组织开展了第二十一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征集工作,共收到论文1019篇,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459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1篇,三等奖212篇,还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篇。第八届“物华图书奖”共收到20余家出版社报来参评图书115种,经评审,共有42种图书获奖。中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建设项目启动,努力构建中国自己的物流与供应链理论体系,包括有中国特色和知识产权的物流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认证体系。此外,本届年会继续开展自主设立分论坛活动,有关单位申报意向踊跃,共设立分论坛11场。

二是政策建言保通保畅。2022年以来,我们及时了解行业面临的问题,先后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研究室、参事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10多个部门提交了20多篇智库报告,部分建议已经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等政策文件采纳。针对疫情下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我会组织开展调研,部分建议被国务院稳经济33条一揽子政策措施吸收。年初乌克兰危机以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对国际供应链的影响,提出确保国际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政策建议。我们还发布了《中小微物流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等系列行业调查报告,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善,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学会组织召开“应对突发事件物流保通保畅稳产稳链网络论坛”,形成许多实用性、创新性观点。还有许多副会长、理事、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和广大会员在当地积极建言献策,对于战胜疫情,保通保畅,稳产稳链提出政策建议。

三是产学研结合深入发展。我们组织开展了第七届第一批“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230个单位列为第七届第一批学会产学研基地。本次年会我们将同期召开第十五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总结交流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我们与物流教指委和物流行指委共同推动中国外运、顺丰、百世、京东、苏宁等头部企业与院校产学研融合和校企合作,推荐华航唯实、物产中大入选教育部、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三部委确定的第二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由学会、日日顺供应链主办的第七届日日顺创客训练营开营,有23所院校作为参营院校,近400名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36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团队的方案获奖,其中,金奖8个,银奖12个,铜奖16个,正在打造物流与供应链产学研创新生态。第三届全国供应链大赛学生组比赛圆满完成,来自29个省市区的900多支队伍参加了比赛,推动形成产教结合人才培养共同体。

四是物流教育逐步深化。我们牵头组建了新一届行指委,参与教育部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目录修订工作,调整后目录共设置17个物流类专业。组织13个职业教育物流类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工作。推进新文科背景下的本科物流类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累计推荐11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全国物流类专业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平台”,已经培育55个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组织开展物流高校和职业院校教学研讨,继续发布物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年度报告。目前,全国已有700多个本科物流类专业点、1400多个高职物流类专业点和500多个中职物流类专业点,物流类在校生约50多万人。

五是人才培训取得实效。我们持续开展“1+X”试点,累计700多所院校和近10万人参与培训认证,累计培训师资6000余名、考评员3500多名,共有100余家物流及相关企业近千名员工参与考核。我们承担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供应链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正式出版,并列为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和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教学资源。我们完成了2022年教育部中职物流赛项、高职物流赛项和高职货运代理赛项组织和技术支持工作。组织开展物流师、采购师和供应链管理师认证项目培训,累计认证达70多万人。

六是组织建设日益完善。学会会员队伍稳步扩大,截至目前,学会在册会员总数超过1.3万人,会员结构持续优化。我们组织开展了第七届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申报工作,一批热爱物流事业,钻研物流业务,积极参与学会工作的会员提报了申请,共有224人列入中国物流学会第七届第一批特约研究员名单。学会会刊《中国流通经济》《物流研究》《供应链管理》形成物流与供应链研究阵地,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总体来看,一年多来我们巩固了工作基础,完善了工作机制,在出成果、出人才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新一届学会创新发展的新气象。借此机会,我代表学会对各位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和全体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黎明会长、江波司长以及物流政产学研各界的关心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

二、当前现代物流研究的重点方向

随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成为重要战略任务。围绕“中国物流首选智库”的目标,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20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我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一是如何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建设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二是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化支撑新格局的物流战略;三是如何加快物流资源整合,形成国家物流枢纽联动合作机制;四是如何盘活存量资源、优化增量资产,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五是如何激发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六是如何推动提质增效降本,从规模数量型降本向全链条、系统性降本转变;七是如何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强化现代物流对社会民生的服务保障;八是如何提升现代物流安全保障能力,搭建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体系;九是如何促进物流业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延伸供应链物流服务链条;十是如何强化智慧物流科技赋能,带动物流数字化转型;十一是如何完善低碳物流评价体系,推进物流领域节能减排;十二是如何设计国家供应链战略,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十三是如何延伸国际物流网络,增强国际供应链物流韧性和安全;十四是如何补齐农村物流短板,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十五是如何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建设冷链物流追溯体系;十六是如何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深化运输结构调整,促进多式联运转型发展;十七是如何完善现代物流信用体系,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十八是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保障,完善物流产学研成果转化机制;十九是如何优化物流政策支持,创新现代物流政策体系;二十是如何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以上都是行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可以作为我们学会研究工作的重点方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基础性、原创性研究还相对薄弱。需要我们组织研究力量、夯实研究能力、提升研究水平,推出一批基础性、创新性、实用性研究成果。

三、下一步学会工作的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也提出,打造创新实用的科技与人才体系。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行业下行压力较大,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创新是我们能否爬坡过坎的关键。广大会员和学术工作者要担当起物流创新的“开拓者”和“引领者”责任,顺应时代潮流、支撑国家战略、满足行业需要、突出自身优势,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引领物流研究新方向。对于下一步学会工作的基本思路,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引领学术理论研究方向。要继续组织做好学会课题研究计划,重点做好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的组织研究工作,形成集中攻关、协同攻关的创新机制。要加强对国内外物流学术科研理论热点选题的跟踪,结合国家相关领域规划和物流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推动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继续做好中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建设工作,服务物流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

二是强化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要围绕“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汇聚专家群体智慧,畅通智库报送渠道,打造学会智库品牌,搭建服务党和政府决策的高端智库平台。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行业痛点难点热点问题,推动重点调查研究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深度参与行业治理。

三是深化产学研结合,推进成果转化。要依托新一批产学研基地,强化学会枢纽作用,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深化两业融合物流专业建设、培训认证和产教融合。要继续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支持日日顺创客训练营和大学生物流、供应链设计大赛等活动升级扩容,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活动氛围。

四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要充分发挥物流教指委、行指委的指导作用,围绕物流学科体系建设,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培养一流人才。配合教育部“双一流”“双万计划”,推动建设一批物流学科一流大学、一流专业。深化物流管理“1+x”试点,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培养一批复合型物流人才。开展培训认证的品牌提升工程,提升物流培训的实用性和含金量,培养一批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五是完善学会组织建设。要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学会党建模式,促进学会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要进一步扩大会员队伍、办好品牌会议、打造期刊阵地、完善服务功能、拓展国际合作,建设有温度的会员之家。要充分调动会员积极性,更好发挥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学会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物流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学会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学会自身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全面投身高质量的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2层1207(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传真:010-83775688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