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管理办法
  • 产学研基地动态
  • 申请表下载
  • 申请表提交
  • 基地复核
  • 产学研会议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学研基地 > 产学研会议信息
【物流产学研结合工作会展播】张锦:农村寄递物流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 时间:2023/3/8 16:16:03 作者:
  

张 锦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

在2022年(第二十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跨年会暨2023年(第十五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上的演讲(摘要)

(2023年2月25日  江苏·南京)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借中国物流学会跨年年会分享《农村寄递物流的挑战与对策》。我将从三个方面作介绍,一是关于快递物流的发展与挑战,第二是关于农村寄递物流的问题与政策,第三个是结合四川的一些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寄递物流的一些模式及抓手,以及主要的经验体会。

一、快递物流的发展与挑战

寄递与快递都属于物流领域,两者有很多关联又有一些差异。根据我国《邮政业术语》和《物流术语》,它们在概念内涵界定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很难区分。讨论农村寄递物流,大多是各级是党委政府关心的事,更是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居民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然而在物流行业里面,目前都是由快递物流企业来提供服务的。事实上这两者在货物运输方式上,以及在货物的服务对象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的。如果从货物运输方式来讲,农村地区的快递物流主要是道路运输车辆,就是各类货车,当前也有一些场景有无人机、电瓶三轮车等。从包裹的大小来看,主要是中小包裹,像料箱、纸箱、包装袋、托盘等等,一般来讲长大重货很少,散货、危化品、超限货物就更少了。

由于农村寄递物流目前的服务主体主流是快递企业,下面分析分析各个国家之间、以及中国西部地区的快递业发展情况。根据必能宝的统计,全球快递业前13个国家就是快递业CR13中,中美日三国的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均居于前列,亿件快递业务量上,中国2022年底已经达到了1083亿件,美国为215亿件居第二位;快递业务收入上,美国以1880亿美元位居第一,中国是1602亿美元。近几年,中国的快递市场增长势头强劲,业务收入不久不仅将超过美国,而且还会领先各国很多。

在国内快递市场中,21年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占了9.23%,达100亿件。业务市场上,“四通一达”占70.73%,加之顺丰、京东等,占据快递物流市场主体。在城市快递业务构成中,同城快递占了15%左右,异地快递达到了85%以上。在区域快递业务量的排位当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的快递业务量大和业务件数多。快递业务量的城乡分布情况呢,从2017年的71%比28%,到2021年底降为了66%和32%,农村快递量是在不断增加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快递业发展,仍然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分布的差异特征,21年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占全国的78.1%,而中西部地区占比就偏低了,特别是西部12省市区仅占全国的7.3%,看出我国快递业也存在明显的“胡焕庸线”。在全国前15个城市的快递业务量排位当中,排前三位是金华、广州与深圳,四川成都排12位,在西部地区是处于前列的。

分析四川省的快递业发展,业务市场整体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呈现出发展不均衡,成都平原经济区是四川省全省快递业务量最集中的地区,成都、德阳、绵阳的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位居全省前几位的。四川省的城乡快递网点分布来看,2021年底大约是65%比35%左右。21年四川省的一个营业网点平均服务面积为16.39平方公里,也就是快递网点密度较低。从快递服务市场主体来看,国有企业大约占了11%左右,民营企业占了87.8%,也有少量的涉及到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业务量。应该说四川快递业发展迅速,市场分布、区域分布、城乡分布、市场主体等,近年都有较大变化,但总体上还是呈现出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现象。

所以农村寄递物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在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和珠三角,不会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因此可以常常看到,在两会期间,很多的代表都会反映农村地区寄递物流问题。根据调研,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寄递物流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农村地区的快递业务量需求的碎片化和不确定性与物流的降本增效的矛盾;另外一个就是市场化的服务与兼顾公平和保障民生的矛盾,如果单纯以市场的力量来完成快递业务,那市场的主体一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但是与现在农村地区的基本民生保障,也就是我们要兼顾的公平和民生问题,这也是有矛盾的;第三就是在开放服务和共享市场及资源,与安全和监管的矛盾,通过开放服务市场、共享资源,是能够解决农村地区的寄递物流的问题,但是快递领域当中的安全监管又面临着新的挑战;第四个就是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与当前的成本控制也是有冲突的,发展绿色物流,短期是要增加投入的,甚至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成本本身就比较高、利润比较薄的农村地区的寄递物流,就面临着更多的问题;第五是智慧化、无人化物流技术的应用与就业和税收的矛盾,智慧物流技术,如:自动分拣、无接触式寄递、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车辆等,在抗疫、应急物流、乃至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方面有很大作用,客观上会减少企业和行业的从业人员,是给就业和税收带来新的问题。总体上讲发展农村寄递物流的矛盾是不少的,要解决好其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二、农村寄递物流的问题和政策

寄递物流在脱贫攻坚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意义凸显,当前,农村寄递物流是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保障,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是,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寄递物流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需求分散,不仅空间上、而且时间和季节上呈现显著的分散性;二是配送路网稀疏,往往一条路翻山越岭、一个点服务多个距离遥远的村子;三是数据不共享,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市场主体多,信息难以打通,很难谈上数据共享;四是上下行配送时空不均衡,常规模式难以持续运行,很多新模式都是昙花一现;五是物流边际成本偏高,因为业务量小且分散、上下行不均等,相对于城市的配送,农村寄递的边际成本高,一般企业没有政策和资金支持难以为继。讲宏观战略时大家都说可以干,但讲企业经营效益的时候大家就保持沉默了,这就是我们在发展农村寄递物流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由此带给农村寄递物流在经营管理与服务上的难点很多,订单量偏少,营收利润低,融合发展难,冷链设施比较薄弱,共享协同不畅等。这些问题往往都成了基层党委政府不得不去解决的一些头痛的问题。系统归纳看,关键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个是业务资源的整合有瓶颈。如末端的订单和末端的配送车辆如何去整合,这就涉及到行业的监管和服务当中是不是能够做到更加科学合理,在邮政快递管理当中,放管服如何去处理,中央政府有一些要求,但实际操作是非常难的。第二个是三级网点有短板。农产品的需求、农资的需求和农村消费品的需求,都有特定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点如果按照确定需求、一般需求规律去优化、去选址,常常是供需不对称的,经营管理时就会出现不少空置闲置的网点,但业务繁忙时又没有足够的设施支撑,因此动静结合的场站、服务站、驿站的建设与运行模式确实需要从理念、方法上创新。第三就是农村运力配置有障碍。乡村客流、乡村物流的业务需求是典型时空不均衡分布的,客货运输可否融合、如何融合?这对运输管理技术标准提出了挑战,目前我国有关运输管理规定做了一些调整完善,但对当前农村客运车辆、以及农村配送车辆的具体情况针对性不强,实施起来较难。

是不是只有我们国家才有这些问题呢?其实也不尽然,一些发达国家在推动农村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当中也有同样的问题。我们在四川省进行研究和实践时,与日本第一工科大学、日本法政大学的专家进行了一些合作调研,深入了解和交流了日本的农产品和农村物流的情况,比如:日本北海道的洋葱运输托盘一体化,以及基于ICT的集货配送系统,日本农协柑橘采收集货无人机系统、日本埼玉县农村地区的共同配送、永旺和花王集团的共同运输等。其实在日本也面临着和我们国家农村寄递物流相同的问题。然而日本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起步早,做法比较精细,协同的模式比较多一些,协同资源也比较多一些,采取的一些措施效果明显。如在解决集货分散、订单量小、装卸运输时间长、配车难的问题上,采取了基于ICT的高效收货集货系统,引进了无人机系统,进行了托盘化和柔性集装袋的应用等,实现了大宗化后的共同运输。又如在解决满载难、回程空、运输成本高的时候,采取了订单与车辆共享,铁公水多式联运,接力运输,以及回程协调等等实现了农产品物流的协作。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经验。在推动农产品物流、农村物流发展中,日本的行业组织,像日本的农协,还有日本的道路运输协会、物流协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令人高兴和感动的是,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寄递物流的发展是高度重视的。2020年疫情期间,国家邮政局印发了《寄递进村三年行动计划》,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8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鼓励发展“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推进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这几年陆续发布了很多相关的文件。特别是国务院在2021年研究了农村寄递物流建设工作后专门发布的《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来要促进农村电商与寄递物流的融合;要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加快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更好发挥市场力量和邮政在末端寄递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深化邮政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取消不合理限制,鼓励发展农村快递末端服务等等具体措施。

三、农村寄递物流模式与抓手

这一部分是结合我们团队在四川省的相关市县区的调研,和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商务厅、四川省邮管局等部门推动的农村寄递物流改革示范等的基础上的归纳和提炼。四川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相关要求,出台了有关的实施措施,并且结合四川省的农村道路“村村通”、“金通工程”,先期推动了邮快结合、交邮融合,后提出交商邮融合的示范。

我们在研究四川农村地区的寄递物流时,根据省情、市情,明确了建设“体系、服务、技术”三个维度的高质量农村寄递物流的总目标,提出:体系要完善,表现是网点健全;服务要优质,表现是村村畅通;技术要先进,表现是智慧绿色。每个维度都有细分的内容与指标。目前在四川省的示范县市中存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客货融合,主要切入运力组织创新上。通过实际场景图片以及示范方案可以看出,该模式依托村村通路网和金通工程车辆,通过运输监管优化、车辆路径规划、作业流程优化、订单拆分等技术应用,来提供客带货、货车班线等服务。第二种模式是平台资源整合,主要切入电商和农村寄递物流融合。这里显示的是四川甘孜州某县的示范项目。该模式依托村村通路网和金通工程车辆、农村配送专车,通过电商物流平台开发、配送中心与网点构建、车辆路径规划、三代业务培育等关键技术应用,来提供客带货、货车班线、网购快递等综合服务。第三种模式是交商游融合,主要切入农村寄递物流的车辆、快递业务、订单信息、商邮等,目前全省第一批有十个示范县市区。该模式将依托县乡村三级网点和金通工程车辆、农村配送专车,通过动态网点构建、组配式车辆研发应用、移动寄递系统研发应用、寄递资源(订单、运力、网点)共享等关键技术创新,提供即时寄递服务、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综合服务。这个示范是要从理念、技术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做多方面的创新和改革,当然改革创新还存在不少阻力与困难,但总是要尝试才能知道合适与否、可行与否。

在不断探索中,有一些模式表现出局部的适应性,也有一些模式适应范围更广一些,还有一些模式是根据农村产业发展、消费升级、乡村振兴实施,呈现迭代或者递进关系的。我们的体会是,开展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和模式改革,必须夯实网点设施,要加强三级网点建设、内外通道建设、冷库冷链建设等;必须推广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要加快推广应用移动寄递装置、智慧绿色车辆、信息共享平台等;必须创新运作服务模式,要加快推进客货融合、快商融合、资源共享、运营协作等。这些经验都是共同的。在研究中,我们借鉴国内外经验,从理论、方法、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实践中,我们给省市县区政府部门提了很多建议。经验表明,政府主要抓体系和网点规划,抓资金的支持,促进资源的整合,加强新形势下寄递的安全监管,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运营主体企业要是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构建寄递服务网点,创新经营和服务模式,优化配置配送运力,运用智慧绿色技术,还要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同时也要积极争取政府的和社会的资金及资源支持。

以上分享的是我们团队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