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才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二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获得者
在2022年(第二十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跨年会暨2023年(第十五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上的演讲(摘要)
(2023年2月25日 江苏·南京)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朋友、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有这么一个场合跟大家来分享我的研究,我是来自北京物资学院的张喜才,我讲四个方面:
一、为什么做这个研究?
物流的研究要基于重大的现实问题,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是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红线的重要基石。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导、亲自参与的重大国家战略,已经取得了胜利,全部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脱贫摘帽了。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一个最主要的举措之一,它已经成为一个覆盖面广、带动人口多、可持续性强的扶贫举措。但是作为市场化的产业扶贫方式,它在事实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就是规模盲目扩大。不同地区产业项目比较相近,选择对象也比较单一,这就提高了滞销的风险,如果农产品一滞销卖不出去,就意味着有可能返贫,甚至有的就破产了。投了很多钱,种点菜、养的鸡蛋卖不出去,那就亏本了甚至破产了,这就大大增加了脱贫攻坚的不稳定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巩固脱贫攻坚,要不断地对产业扶贫进行帮扶,补齐短板。
补齐什么短板呢?比如产业扶贫之后很多地方是通过消费扶贫、直播带货这些运动式、保姆式的销售方式去销售农产品,缺乏持久性,所以单纯的政府引导可以建立规模化的产业,但它不可能持续销售,所以贫困地区就需要建立持续稳定的供应链,来防止返贫,来促进乡村振兴,这是从现实问题出发。
还有一个方面,从文献出发,有很多人研究贫困,因为这是热点问题,有农经的,有社会学的,甚至有哲学的、经济学的,但是很少有人从销售的、供应链的视角来研究贫困地区的滞销问题。还有供应链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做这么一个研究,从更加全面的供应链角度,供应链不同节点之间的联系,去看怎么样减少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滞销。我觉得利用扎根这个很简单的理论,来总结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的供应链理论框架,给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二、怎么做这个研究的?
很简单,研究设计加上精益求精,一遍一遍的去修改,这是ChatGPT不具备的。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扎根理论,首先第一步先收集材料,搜集了很多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的一些事件,对这些事件数据进行树立分析,然后就进行开放性的编码,就是从这么多的事件文本当中去探寻它滞销的一些原因,先建立78个自由节点,然后28个二级节点,然后是20个节点数,然后就是主轴编码过程,就是把这20个再聚焦,按照供应链的模式,建立了这样一个模型,从生产与种植,从产后加工,然后到流通、销售、物流,还有市场接受程度,给它进行梳理,我们再根据供应链的知识,再进行归纳总结,这就建立了一个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的理论模型,它有生产、种植、产地环节、物流环节、零售环节以及不确定因素等等。我们就发现农产品供应链有不可消除的动态波动性,这个是由农产品自身的特征存在的,但是可以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去降低滞销的可能性。最后,有一个饱和度检验,这是我们大概研究的一个过程。
三、这个研究有什么贡献?
第一个是理论框架,第二个是对策建议。以后国家再分析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的时候,核心框架就是农产品供应链,2019年、2020年、2022年包括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讲脱贫攻坚持续支持的时候,很多都是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的,我们不能割裂供应链单看销售环节,上下游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贫困地区的产品要想持续销售,关键是要贯通农产品供应链,关注薄弱环节,重视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点。
这个结论在以前只重视市场供求关系分析的基础之上,又进了一步。因为我们发现现在不管是蔬菜、水果,整体上结构性是过剩的,不是不够吃,而是吃不完,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重农产品供应链的作用。所以我们就分析出了在哪些环节是薄弱的,比如说品种、物流、品牌,然后我们就提出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更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
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调增跟调减相结合,强化特色农产品的品种迭代,总书记也讲了土特产品,有的地方要增,有的地方要减的。
2.要强化贫困地区供应链节点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养护管理,不仅要投入还要养护。
3.要强化利益连接机制,最好直接从消费者到厨房这么一种模式。
4.保险,但是这种保险是跟产量相结合的,只保这么多,其他的就不保了,定量的保险机制规避贫困地区的滞销风险。
四、一些思考和建议。
1.我们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物流论文我觉得是比较难发的,只有从小的聚焦选题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比如说这一篇是供应链的问题,也是贫困的问题,但是贫困与供应链结合,这就聚焦了很小的一个小问题,研究这些小的聚焦的问题,跨学科的问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它很细,但是它很重要。
2.要及时回应热点难点的问题,服务国家战略
物流学会机制可以更活一点,一有热点问题我们就开专家研讨会,然后就给国家提供政策建议。还有一个新型智库,通过新型智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第一点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要交叉融合创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跨科的,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农经管理、社会学等等,我们不用讨论那么多,就解决问题。
第二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论文有模型,也有宏大论述,还有咨政报告,当然还有贺会长的诗。我觉得模型挺好,宏大论述挺好,咨政报告也挺好,不能模型的就否定论述的,论述的就觉得咨政报告不好,要互相形成理论体系,我们有论述、有模型,还要咨政报告,当然还能作诗人就要更好了,只有这样补充我们的成果才能更充分。最后要交叉融合创新,要百家争鸣,只要是物流的观点都支持,大家都探讨,最后形成影响。
3.要讲好中国故事
因为我们是学者,学者谈的比较多的是问题,但是要更多的发掘优点和经验模式,要讲好中国故事,对好的经验的总结提升,像抗疫过程当中的最美逆行人,报的最多的是快递小哥,但他远远不是物流人的全部,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只是报道而已。还有物流与供应链的中国优势,其实中国有很多优势,像西藏偏远地区、贫困地区,那些公路,如果按照西方的市场经济逻辑是绝对不会把公路修到那里去的,但中国会将公路修到这些地方。就为了那一个村子,在国外绝对没有人送货过去,但在我们中国就会送过去,这是我们中国的优势,这些故事有人讲,但是讲得还不够。
4.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要发出重大唱响
要有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声音,还要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人物。我特别喜欢贺会长的诗集,我觉得可以出一本物流领域咨询报告的学习教科书,要推这样的人物。还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与的语言,我们老用西方国家的物流话语体系,中国的物流话语体系就少了,所以要总结自己的物流研究和话语体系。诗只是一个代表,还有词,再写点小说之类的,这样物流话语体系就更丰富了。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再次感谢中国物流学会这个平台,再次感谢大家,希望我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