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十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跨年会数智化背景下内陆与沿海共谋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题分论坛于2023年2月2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主任黄有方教授致辞,从数智化对物流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对高质量物流的需求迫切性、内陆与沿海共谋物流发展的可行性等视角进行了阐述,他特别强调中西部省市教指委合作共办分论坛是一次重要尝试,希望这类论坛能持续办下去。
论坛由重庆市普通高校交通与物流教指委主任、重庆工商大学龚英教授和河南省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指委主任、郑州大学李玉民教授主持,邀请了上海海事大学院长杨斌等8位嘉宾发表了专题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一、杨斌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教指委物流管理工作组组长
演讲题目: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及治理的一些思考
杨斌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国际航运中心及港口群发展。在提出港口竞合关系已经转变为港口群之间的竞合关系时,强调港口发展理念和竞争发生了重大变化,港口之间的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港口群与港口群的竞争、城市群与城市群的竞争。原有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与新的发展模式和竞争态势不能完全匹配,因此,需要与港口群相适应的新的港口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港口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是,位置相近、腹地交叉重合、港口功能雷同叠加等。
国外一体化举例——东京湾港口群,日本东京湾港口群采用协同型一体化发展模式:该模式下每个港口在经营上相对独立,容易充分发挥港口独特优势。港口群整体上通过法律保障、政府协调、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实现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经营主体。国内一体化举例——山东港口,特别提出正确处理港口发展与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全面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正确处理港口整合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长三角为例,阐述了港口群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和制度梗阻。长三角港口群统筹协调有待加强,亟需通过组建统一的长三角港口群管理机构推进一体化工作。各地区规划不统一、不衔接,港口规划缺乏刚性和约束性,港口整体定位分工不尽合理。港口、航运、货主、代理、口岸监管等港航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数据联网交换。电子单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航运电子商务平台、国际贸易支付平台等形成信息孤岛。
在探索打造五个一体化的治理体系中,提出行政一体化:为避免港口间的无序竞争,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有法规授权的中立的协调机构来监督市场,既防止垄断又防止恶意竞争,形成内联外争、协调一致的局面。行政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在不打破原行政管辖权的前提下,通过机制建设协调港政、航政、海事、边防和海关等行政资源。提出资本一体化:资本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以资本为纽带,资源为依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整合相关港口资源,组建统一的港口市场主体。
二、李玉民 郑州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河南省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指委主任、河南省物流学会会长
演讲题目: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下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年来中欧班列快速发展,实现从量到“势”,成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引擎。
基于“双循环”视角,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阐释和体现:
1.循环规模大。中欧班列联通国内国外市场,形成枢纽对枢纽的大规模循环。
2.循环效率高。中欧班列循环去程、回程作业流程高效、衔接通畅。
3.循环成本低。中欧班列多模式运营,班列整体运力利用率高,成本低。
4.循环安全可靠。中欧班列循环全过程可控、可追踪,最大限度保障货物运输安全。
5.循环可持续。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绿色可持续。
“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下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打造高效班列。为提升班列运输能力和效率,进而打造高效班列,需要提升装载效率、班列通关效率、班列开行质量以及实现境内外全程时刻表。
2.打造联动班列。探索“跨境电商+加工贸易+中欧班列”新模式,实现产业发展联动。推动人口、产业、资源合理分布和集聚,实现城市建设联动。
3.打造特色班列。结合各地特色产品,乘“一带一路”建设、中欧班列东风,助力优势产业、优质产品走出去。
4.打造品牌班列。落实中欧班列商标使用管理要求,加强对中欧班列的宣介力度,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5.打造联盟班列。建立班列战略联盟,成立由中国铁路公司、地方中欧班列运行公司、海外物流公司等组成的中欧班列联盟。
6.打造绿色班列。加强对班列相关高科技节能减排技术的成果转化为应用并推广,建立相关低碳绿色的政策法规。
7.打造市场稳健型班列。国家设计多角度的扶持政策用以降低中欧班列对于补贴的依赖。地方政府适时调整补贴额度,保持补贴有效性。
8.打造数字班列。加强中欧班列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动中欧班列数据化应用和信息共享。
9.打造创新班列。加快推广推广多式联运提单质押融资,通过大量实践,迭代完善,集体创新,探索创新“河南方案”新贡献。
三、冯利朋 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副馆长、一流专业负责人
演讲题目:数智同行跨界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数智化升级
当前,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催生了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这些新兴技术对物流行业带来的影响,必然对物流人才在数字化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跨专业综合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而教育部新文科工作会议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也明确指出,推动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挖掘物流类专业知识与数智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对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数智化升级,就是实现物流类跨学科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重庆文理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尝试构建了数智技术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在具体落实课程体系的操作层面,最简单易行的操作模式是在已有专业课程体系中直接增设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类课程。但随之就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平衡已有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与数智技术类课程的学时、学分等。二是如何调整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以确保经管类专业学生正确而高效地掌握技术类课程知识。我们知道构成某一门课、某一节课所采用教学方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优质师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因此我们采用了“1+1+1 优质师资”(即在经管专业知识、数智技术和业务经验三个方面各有所长、各具优势的专业教师、技术教师和业内讲师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1+1+1 教学资源”(三类教师分别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建设问题集、实例集和项目集三种课程资源库)和“1+1+1 教学方式”(三类教师分别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可以选择讲座式、主动式和协作式)的协同式教学方法。通过这种协同方法,我们共同开发了数字化教学平台,并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获得了金奖。
四、方曾利 郑州综合交通运输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南省物流学会副会长
演讲题目:河南多式联运创新实践
2017年4月,国务院明确了河南自贸试验区“两体系一枢纽”的战略定位。六年来,全省上下协同推进,多式联运工作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是组建工作专班。按照省政府要求,成立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工作小组”和“交通强国多式联运试点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多式联运办公室,成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多式联运协调机构。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专项规划》《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多式联运专项方案》等,明确了多式联运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是强化政策引领。先后出台了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高速公路货车分时段差异化收费、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优惠等多项支持政策。其中,集装箱优惠政策累计优惠约931万元,平均每车次优惠293元。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给予每个项目最高补助1000万元。
四是优化通道网络。国际通道保持领先,中欧班列(郑州)达到每周“去14回10”常态化运营,全省开往东部主要港口的海铁联运线路达14条。郑州机场全货机航线达到50条,全货机航线周计划140班,卡车航班覆盖全国70余座大中城市,构建起覆盖全球货运航空网络的“空中丝绸之路”。
五是探索标准规则。印发了《河南省多式联运标准体系》,参与了3项行业标准研制,指导企业发布了39项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出台国际陆路多式联运提单融资的指导意见。
六是加快装备研发。研制了45英尺新型冷藏集装箱,突破了超长时间、超长距离、超大温差自主稳定温控难题;研发了航空货物整板运输专用车(侧帘式),实现航空集装板货物直接装入公路货车运输。
七是推动信息化建设。郑州机场建设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开发了中欧国际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率先推行“一票式”“门到门”全链条服务模式。
五、龚英 重庆高等学校交通与物流教指委主任、重庆工商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川渝物流大通道发展研究
1.成渝经济圈情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自202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川渝两省市树牢“一盘棋”思想,认真践行“一体化”理念,通力合作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落实、成势见效。
2.川渝物流情况。成渝高速共有4条高速路,如下图。成渝中线高铁于2022年11月28日开工建设。建设工期5年。成渝中线高铁可1小时直连成渝双核。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几年正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极大地提升双城经济圈腹地的国际物流中转能力和能级,推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不断跃上新台阶。中欧班列(成渝)号是一个由重庆和成都共同创立的全新中欧班列品牌,也是全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
3.川渝物流大通道发展的措施。铁铁联运,线路重构。以川渝方向向西,由重庆始发,经过泸州、昆明、大理、瑞丽等区域节点城市,通过国际中缅铁路联运、中老泰铁路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更好的扩宽辐射区域深度。铁海联运,中线复线。西部陆海新通道原规划的三条南向通道中的中线线路是重庆至钦州港区,在现有状况下对中线通道进行复线重构,更好连接重庆、贵州、广西三省。选取涪柳铁路、湘桂铁路、黎钦铁路三条重要线路将重庆、遵义、柳州、钦州港等节点连接起来。中欧班列,口岸选择。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经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通道、白俄罗斯到达中欧;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出境,经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通道、白俄罗斯到达中欧;西部地区经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到达欧洲。
六、王建伟 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产业导师
演讲题目:数智化赋能“义新欧”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丝绸之路”的内陆起点、义乌的“金名片”,“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发展先后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外交场合6次点赞,称其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早期收获。
(一)“无中生有”改革发展新义乌
国际陆港集团全力参与、聚焦“内陆开放中心枢纽城市”定位,迭代升级开放通道,创出了具有义乌特色的“海陆空、铁网邮、义新欧、义甬舟”物流“新八路”,同步以数智化赋能开放提升。
(二)“连贯内外”双向融合新通道
近年来,“义新欧”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2014年至今,累计开行近7400列,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和160多个地区,发运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成功落地“义新欧数字化服务在线”系统,同步纳入浙江省政府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
(三)“横贯亚欧”多式联运新丝路
率先开行“中吉乌”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创新“中欧+海铁+海运”多式联运转口贸易模式、开辟“‘义新欧’+义乌B保+X(各特殊监管区)”区区联动转口新模式。创新搭建以“义新欧”为主体的多式联运新通道,全力构建义乌国内国际物流“零换乘”“一站式”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全物流链的提质增效。
(四)“联网全球”数字贸易新模式
一要以数字港为纽带,推动“海港、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五港联动”布局。二要推进铁路与宁波舟山港关务、港务、船务、信息、管理五个一体化发展,推进“第六港区”建设。三要推进“数字化监管集拼仓”建设,通过减少物流短驳与转移环节实现供应链综合成本降低。
(五)展望未来
国际陆港集团作为义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排头兵,目前正着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不断迭代升级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载体。未来,将继续统筹谋划义乌各开放口岸、物流园区产业延伸,发挥好“义新欧”中欧班列纽带作用。
七、张晓莲 茅台学院副教授
演讲题目:白酒供应链高质量协同发展
茅台镇白酒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数字化和智慧建设迫在眉睫。酱香白酒企业面临传统酿造传承与现代高科技的融合发展,以茅台为例探索企业数智化转型,从顶层设计到实施困惑为其他酒企提供参考。
从“美时代”开始,通过打造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全渠道多接触点的沉浸式客户体验;通过工作数字化,人工智能互联实现组织扁平化,团队柔性化,构建无边界企业等手段实现业务全流程智能化;随着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金融的颠覆性创新,茅台集团开始了数字化转型之路。
智慧康养、智慧金融、智慧旅游板块的崛起茅台生态圈雏形渐显。在打通茅台三大主页间的各个环节,以酒主业为核心、酒配套为辅助的“美酒”,以酒文旅主业为核心的“美生活”,以链接资产端和资金端、产业和生活、上游和下游的金融主业为“美链接”。三大主业通过高效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分工明确、交换高效的循环体系。
随着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的实施,随着“i茅台”、“巽风数字世界”落地,智慧茅台数字化拉开序幕。i茅台超3000万注册用户,日活400万,累计预约人次达19亿,销售额已超150亿;巽风世界第一天玉兔预约人数达100多万人,巽风将把千亿茅台在数字世界再做一遍,从i茅台到巽风,茅台的合作伙伴将一起拥抱数字化,赶上新时代。
茅台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同样遇到内容组织逻辑梳理需要理顺,阶段重点任务需要重点突出,项目时序不断优化调整等困难,但是茅台探索的道路为酱香白酒企业的数智化转型蹚出了路子,树立了标杆。
八、陈美燕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
演讲题目:“一带一路”倡议对物流业影响研究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新时代,拓宽了我国物流业的国际市场。倡议是否对我国物流业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基于2005-2021年倡议沿线省份和非沿线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倡议对中国物流业影响。
(二)模型建立
本研究双重差分模型设定如下:
选取变量如下:
表1 变量名称与含义
(三)实证结果
1.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运用stata14软件,估计结果如下:
表2 基本回归结果
注:***,** ,*分别表示p<0.01, p<0.05, p<0.1<>
结果(1)和(2)分别是未加控制变量和加入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交互项的系数都在1%上显著。说明倡议对物流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四)平行趋势检验
为了验证结果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
图1 平行趋势检验
2014年之前回归系数在0附近,2014年之后回归系数值逐渐增大,说明两组变化差异逐步增大,通过平行趋势检验。
(五)安慰剂检验
为了检验结果是否受到随机变量的影响,使用随机替换实验组方法进行500次抽样和回归,结果如图2。随机实验的T值在0附近,有力证实了基准回归结果的合理性。
图2 安慰剂检验
(六)政策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①充分发挥进出口媒介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水平;②完善“一带一路”配套软环境与硬环境措施建设水平;③发挥各地域区位优势,加深合作;④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