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关于年会
  • 历届年会回顾
  • 最新年会动态
  •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 历届获奖名单
  • 特约评委申报
  • 关于分论坛
  • 分论坛申请
  • 历届分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年会 > 最新年会动态
【物流学术年会展播】生鲜电商与冷链物流专题分论坛
来源: 时间:2023/3/29 9:29:46 作者:
  

2022年(第二十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跨年会生鲜电商与冷链物流专题分论坛于2023年2月2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论坛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与电商学院党委书记于晓胜教授主持,邀请了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冷志杰教授等8位嘉宾进行了专题分享。主要内容如下:

一、冷志杰 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 

演讲题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水平提升的选型配套智能推荐策略

冷志杰教授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现代农机的现状、农机选型配套智能推荐系统构建、主体的利益补偿层层深入,提出了针对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机托管服务,构建了利益补偿机制。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现代农机的现状

冷志杰教授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收储、销售三个环节,调研指出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环节技术水平较高,针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免耕播种机、节水灌溉技术和物联网的使用比例相对较低;联合收割机和粮食品质检验仪器的应用比例最高,提高作业效率,其他应用比例较低,绿色、节能、环保的储粮方向有待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质粮食产出率较高,销售渠道多元且稳定,但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比例不高,全程追溯作用不明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选型配套智能推荐系统构建

冷志杰教授分析认为托管服务的实施范围小、服务环节集中、对烘干仓储和加工服务的供给不足、与被服务主体的利益联结不紧密是东北三省粮食主产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现代农机服务于原粮产业链的关键问题。基于此,冷志杰教授提出在完善农机配套选型数据库的前提下,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模糊数据包络分析等深度学习算法,向农机服务需求商提供智能的农机选型配套的相对组合。一方面,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原粮收储产业链上的原粮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社会认可度,以便于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订单量;另一方面,促进原粮收储产业链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向绿色低碳转型,降低碳排放。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补偿机制

最后,冷志杰教授从补偿目标、补偿主体、补偿课题三个维度提出政府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现代农机服务于原粮收储产业链的利益补偿机制。包括运用专项补助、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合作社、企业型家庭农场等,实现土地规模化与农机队伍规范化;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接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智能化服务平台,对于购买农机改装、技术培训等服务的要给予服务补贴;通过以奖代补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贯彻收储供应链各环节现代农机的配套标准。冷志杰教授指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府支持下打造原粮收储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使得原粮收储供应链各环节的农机现代化水平和现代农机的配套水平都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原粮收储产业链的现代化。

二、刘广海 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演讲题目:双碳背景下冷链节能低碳管理与技术革新

刘广海副教授围绕双碳背景下冷链节能低碳发展,聚焦荔枝供应链分析评价了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聚焦冷冻冷藏设备研究了冷链节能技术的革新。

(一)冷链碳排放评价

刘广海副教授研究指出在冷链流通模式下,冷库贮藏、冷藏运输、荔枝生产碳排放、商超零售和家庭消费环节的碳排放约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比重依次为34.05%、33.19%、31.62%、1.14%(以1 kg 荔枝为计算功能单位)。其中冷库贮藏是荔枝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以荔枝冷链流通为基准,刘广海副教授对比了前端断链、末端断链和常温流通三种不同流通情境下荔枝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指出冷链虽然会增加额外的碳排放,但是冷链可以通过控温减少荔枝腐损,从而实现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刘广海副教授提出可以通过加快低碳能源替换、提升制冷系统能效、加快冷链运输装备升级、推广环保制冷剂、提高冷链管理水平以实现食品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冷链节能技术革新

在冷链节能技术方面,刘广海副教授提出将辐射制冷技术应用于冷链保温箱,通过对比实验,分析指出辐射制冷涂料在冷藏配送运用中可降低保温箱温度,具备辐射制冷效果。另外,刘广海副教授提出食品化学+传热传质+供应链流程优化的模式。通过蓄冷+托盘,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利用夜间电力蓄冷,降低运行成本;利用冷库原有制冷系统降温,无需另建冰蓄冷系统,节地的同时减少初始投资;内置自主研发食品级低温蓄冷剂,形成全系列多温度区产品,适用范围广;内置RFID及温度传感器,在大数据支撑下实现托盘全程追溯,优化运营管理。

三、杨京帅 长安大学物流工程系主任、教授 

演讲题目:末端配送服务模式与路径联合优化

杨京帅教授首先梳理总结了末端配送对于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末端配送成本约占运输总成本的比重较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配送路径显著降低配送成本。末端配送服务模式影响客户的物流服务质量感知与满意度,企业推出多种不同的末端配送服务模式以适应客户需求。由此,杨京帅教授指出末端配送服务模式与路径联合优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基于送货上门、自提柜、自提点三种末端配送服务模式,杨京帅教授围绕如何平衡企业配送成本与客户服务满意度构建设计了模型算法,通过小规模大规模三种不同算例检验了模型算法、混合模式与路径联合优化的效果,从自提柜自提点数量、时间窗口的设置等几方面提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满意度的可行解决方法。

四、李坚飞 湖南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演讲题目: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扩散的收储调控机制

李坚飞教授从生鲜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空间扩散、冷链收储对生鲜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调控策略仿拟与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层层深入研究构建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扩散的收储调控机制。通过分析收储政策市场化改革下地区间冷库存量的转移与价格波动扩散的空间传播特征与过程,基于生鲜农产品冷链收储网络与价格波动扩散网络的耦合机制构建双层网络模型,通过不同的攻击方式与攻击策略仿拟经济政策与突发性事件引致的生鲜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扩散,验证分析双层网络失效迭代过程和脆弱性,并采用反事实与仿真方法探索政府节点保护政策下,生鲜农产品冷链收储网络与价格波动扩散网络的耦合效应与调控机制。基于研究分析,李坚飞教授总结指出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包括改革现行治理体系,优化协同治理顶层设计;创新“底线”与“标线”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构建共享共赢共担合作机制,保障调控机制安全稳定。

五、王永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演讲题目: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助推河南自贸区多式联运发展

王永刚教授从政产学研结合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服务河南自贸区多式联运发展的路径、“管-工-经”三维度产教融合探索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物流学科建设与助推河南自贸区多式联运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王永刚教授分析了自贸试验区与多式联运的关系,提出了构建多式联运规则标准、建设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打造“四条丝路”开放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探索交通物流期货领域产品创新的多式联运领域创新探索路径。最后王永刚教授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和高质量发展的科研支撑两个维度提出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新思考。指出宏观层面基于经济学的产业发展及其经济影响(发展指数等);中观层面基于管理学的运营与管理优化;微观层面基于工学的工程设计、关键技术设备研发。通过“管-工-经”三维度产教融合实现人才的技能建设与能力提升,实现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助推河南自贸区多式联运发展。

六、曹献存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与电商学院院长、教授

演讲题目:生鲜电商的生存与发展

曹献存教授从生鲜电商的发展历程、生鲜电商与冷链物流、生鲜电商的生存与发展三个方面层层深入,系统分析了生鲜电商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问题。生鲜电商自诞生以来,历经萌芽期、发展期、流量红利期、新风口(社区团购)、瓶颈期多个阶段。在需求层面,与2021年相比,生鲜电商的消费者需求旺盛。包括65.4%的消费者消费频次增加,51.6%的消费者消费金额增加。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消费者最偏好的生鲜电商前三品牌分别是盒马鲜生(36.2%)、美团买菜(29.5%)、本来生活(26.8%)。在竞争层面,生鲜电商行业竞争持续加剧,2022年生鲜电商企业数量是2017年的近3倍,行业内部有模式的不断创新,外部有企业跨行入局抢夺市场份额。在规模层面,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为3117.4亿元,同比上升18.2%。通过分析,曹献存教授提出生鲜电商与冷链物流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从生鲜零售本源出发,冷链仓储物流是生命线,但是国内冷链物流不能满足需求从服务客户和满意度。对于生鲜电商而言,模式多元(综合、垂直,社区、前置仓、店仓一体等等),市场聚焦(专业化、区域化、高端化),三力协同(产品力、营销力、形象力),供应链整合(前端、后端、冷链)是其生存与发展非常重要的内容。

七、曹博 河南省物流学会秘书长

演讲题目:河南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

曹博秘书长围绕河南省冷链物流发展,从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市场主体、装备产业、技术模式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政策支持方面,河南省对冷链物流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近年来,河南省围绕打造“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全产业链现代物流强省”总体目标,把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转型发展三大主攻方向之一,着力“优布局、强设施、提效率、促合作、优政策”,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方面,规模稳步增长趋势明显。规模增长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需求面,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加大了对冷链储存运输的农产品和加工品的需求。供给面,一方面,河南本身就是农产品加工业大省,生产了全国二分之一的火腿肠、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五分之三的汤圆和十分之七的水饺;另一方面,跨境冷链的运输量持续扩大,中欧班列(郑州)实现超过1万公里国际全程冷链运输等等。基础设施方面,河南全省有6个城市10个枢纽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规划》,数量居中部六省第1位。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冷库总容量超1370万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2.45万量等。市场主体方面,主体的数量与规模逐渐壮大。河南共有17家企业先后74次入选全国冷链物流百强,其中漯河双汇物流稳居全国前10名。装备产业方面,河南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产业优势彰显。其中,民权县以打造“中国冷谷”为目标,培育形成百亿级制冷装备产业集群,拥有20余个国内知名品牌。技术模式方面,河南省在冷链物流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创新,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包括河南省发改委编制发布了全国首个“冷链物流运价指数”,郑州市发布全国首个区域性冷链食品智慧化监管报告等。

八、顾振家 美团零售业务公共事务高级总监

演讲题目:发挥平台作用提升生鲜供应链效率

顾振家总监首先指出美团是以零售+科技为公司战略,推动生活服务及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紧接着,顾振家总监介绍了美团服务零售和商品零售的多种零售业务,包括美团-美食、快驴进货、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等。围绕商品零售,重点从商业模式、目标客户、目标城市、主要SKU品类、日均在线SKU数、配送时间、仓储模式和配送模式多个维度比较了快驴进货、美团优选、美团买菜之间的异同。提出美团优选是在“零售+科技”战略聚焦下,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新的场景探索。美团优选采取的是“预购+自提”模式,赋能社区便利店及其他社区商业设施,为家庭用户精选高性价比的蔬果、粮油副食、肉禽蛋、乳制品、酒水饮料、家居厨卫等品类商品。用户当天线上下单,次日门店自提。在物流方面,美团优选采用“中心仓+网格仓+自提点”,通过干线、支线、城配三级集约配送模式,物流网络覆盖全国超过300个地级市、2000个区县,甚至偏远地区的小山村,都可以直接通过手机下单从美团优选上买到优质农产品。在科技研发方面,美团优选落地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30余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探索。包括自动配送车、城市低空物流网络、机器视觉系统应用、智能月台等。美团优选通过发挥平台作用,助力提升生鲜供应链效率。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