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第二十二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的演讲(摘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汪 鸣
(2023年11月18日 江苏·无锡)
刚才几位嘉宾发言都讲到了,尤其蔡会长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增量的需求空间被大大的压缩了。降本增效的现代物流基本理论根基发生了变化,我们怎么样把物流理论从降本增效,延伸到提高质量和创造新价值方面,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命题。我想先讲三个观点:
第一,中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物流实践和最大规模的受过物流高等教育的群体,理应产生跟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结合的世界级物流理论。这些年我每年都参加了学会论文和课题的最终评奖,确实看到大家做了这方面的努力,但我的观点是大家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还沉浸在产生于工业化高潮时期的降本增效,基于流水线作业,基于大规模工业定制的降本增效。我们急需要产生基于存量资源整合的价值创造,基于数字化的现代物流产业生态的培育,这是我们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这道坎儿要迈过去,就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引领世界物流的发展就变成了理所应当的、水到渠成。
第二,当前世界经济、中国经济都面临了空前的困难,这不是哪一国的问题,也不是哪一国政策上的问题,也不是体制的问题。而是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供应链缺乏足够大的增量支撑的情况下变老化了,就是怎么样让供应链焕发青春的问题。中央的决策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我们学界就是要研究三个问题,产业的供应链、物流的供应链以及产业供应链和物流供应链怎么融合互促、创造新价值的问题。
第三,研究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在研究说研究,在学术说研究。有三个问题:一是理论问题,就是形成过去主要由要素流动驱动转向要素整合驱动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同融合,来创造新价值,适应当前国内和全球经济新实践的需要。二是实践问题,我们要解决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由传统的环节供应链系统转型为全链条的,当然这个链条可以是物流内部的,可以是基于制造的,可以是基于流通的,也可以是基于消费的等多个视角。因为信息技术给了我们全新的场景,比如网购快递的结合,就是过去没有的一种场景,网购、交易、结算、物流的一体化运行,这一块实践都已经完成了,但是我们的理论总结还是很靠后的。第二个转变就是从一般的管理技术研究,转向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场景研究。三是政策问题,政策从过去基于要素应用的各种推动和扶持,转向基于场景的营商环境的构建,所以物流政策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当前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正发生历史性变化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预期转弱、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鲜明的阐述了增量推动转向存量推动的情况下,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就是产生过剩的情况下,我们急需要用新场景实现供给创造需求,需求引领供给的新经济发展逻辑的转变。所以需要重点关注投资发展的四个主攻方向:一是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增长前景的产业;二是现代制造业,飞机、高铁等具有需求的产业;三是消费类产业,吃穿用住行,始终具有规模潜力的行业;四是服务业,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等新生态产业。这些其实都已经表明了中央的态度,物流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什么角色呢?一是通过物流服务供给的创新来创造出基于物流新供应链的新需求;二是顺应产业创新的需要,所以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成为中央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多次反复出现的内容。
我们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我觉得现在有好多研究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及时性都不够。传统的形成范式和研究逻辑必须得到根本扭转,否则我们的物流理论研究永远是跟随着别人跑的状态,我们必须要形成引领,因为我们有足够多的实践来为引领创造实验和创新空间。
涉及交通和物流的内容:第一,创新消费场景、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第二,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第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鼓励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第四,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第五,加强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既然涉及到交易和结算,金融服务就是离不开的。《“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就是要形成“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总体发展框架,加快形成现代流通统一大市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两大体系,强化交通运输、金融和信用三方面支撑,这些都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关注的落脚点就是经济发展方向和物流重点领域的变化,经济发展方向就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国内各个地区之间,不同行业门类之间,同一产业不同环节之间,用足中国的经济规模优势,形成互为供求关系的规模巨大的新经济发展体系,这个发展体系就需要产业供应链和物流供应链的双重支撑,在这方面是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的。物流的重点研究领域就是服务“三新一高”,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高质量发展,来形成全新的物流服务系统。
二、新发展阶段产业发展主要特征及演变规律
形成全新的物流服务系统,就要关注全球产业链的演变方向。全球产业链演变中有变有未变,所谓的未变,就是近五十年来的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五种大的企业供应链发展特征和类型:包括垂直分工型、集中布局型、制造业与服务业分离型、“工贸”互促型、跨国企业主导型。中国是产业集中布局的典型,就是通过发展外向型产业,形成了临港庞大的产业系统。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就需要从安全韧性、国内大循环提取中国规模经济红利这个层面上,进行趋势的把握,进行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尤其是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下的全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这是我们在物流学术研究中需要关注的。
三、现代物流战略价值体现的理论支点和实践发展方向
现代物流战略价值体现的理论支点和研究方向转变到了企业的目标是提升效率和扩大规模,要与经济的目标提升效率和扩大规模结合起来,并通过依托物流的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平台经济、门户经济进行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再造。这几年国家连续出台《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现在正在推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以及“十四五”现代物流规划明确的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城市的城郊大仓基地建设,其实都是希望为效率、效益和价值创造提供足够支撑。中国的规模经济场景能够完成物流的终极理论创造,就是进行物流网络规模经济探索。所以中国怎么样实现各种物流场景下的网络规模经济,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也是实践必须解决的难题。我们就要围绕着物流网络和网络规模经济来完成现代技术、要素聚集、效率规模的重新构建,形成中国的物流学问,这是我们必须要突破的。
四、新发展阶段物流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逻辑转换
要形成一个基于空间重构和模式重构下的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逻辑转换,必须完成基本研究逻辑转换过程,否则我们的理论离实践就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的结果是什么呢?研究的人觉得没事可研了,实践的人觉得研究的理论不管用,这就形成了“两张皮”,我们必须完成这“两张皮”的重新缝合,甚至是融合,变成一个向世界展现中国物流理论创新的场景。
五、新发展阶段物流运行的主要特征及其组织结构
研究重点就应该在物流运行的特征和组织架构下来完成,就是物流枢纽组织中心、枢纽经济的发展。这是物流网络规模经济提取的重要载体,来完成大通道、大平台、大网络、全链条和新模式,与集成运行主体、现代信息串接技术、物流金融贸易等供应链服务以及枢纽运行和产业发展生态圈的构建,要完成这两个理论大方向的有机融合的过程。
六、“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设定的主要任务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在范式上就做了颠覆性的创新。不再是原来的物流枢纽设施建设、企业培育和物流标准化等等这种范式,而是改成了精准聚焦现代物流发展的重点方向,加快培育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深度挖掘现代物流重点领域的潜力,强化现代物流发展的支撑体系。就形成了基于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融合,创造全新的产业供应链、物流供应链,以及两者融合的全新价值的一种新表述,这种表述是在宏观上推进物流发展政策的抓手和政策的着力点的彻底性的变化。建议大家有时间、有可能的话,把“十四五”物流规划做一些深化的研究。
在加强现代物流支撑体系里面,提到了打造创新实用的科技与人才体系,这一章节是在“十四五”物流规划里用字最多的一个章节,建议对这一块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总的一句话,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整个经济发展环境在变,我们要实现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
谢谢大家!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