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第十六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上的演讲(摘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汪 鸣
(2024年5月13日 江苏·扬州)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又跟产学研各界的朋友相聚一堂,共同探讨物流产学研结合的问题。
我今天讲这个题目实际上是反映近五年多来,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学界对物流发展从理论、实践以及业态三个层面探索的过程。大家知道物流产生于工业化相对成熟,市场竞争充分以后,成本的节约对产业和行业的利润贡献比较大的阶段。产生的原因就是供需总体趋向平衡,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和成本运行显得异常重要。
为什么将新质生产力和物流枢纽经济两个结合在一起讲?原因是有一个四层级的逻辑:
第一,新质生产力下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要按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确保从产业具备比较强的创新能力、技术能力、产业组织能力等来研究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新质生产力下现代物流的质态。企业、设施、服务是什么样的发展品质和状态,要去做这方面学术研究。需要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质态进行研究,对物流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研究,对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研究。如果没有这三个方面的深化研究,现代物流发展既无根基也没有战略性。
第三,如何找到解决物流网络、规模经济发展问题的突破口。物流产业属于网络、规模经济范畴的产业,不是传统制造业规模经济的产生方式,即仅有数量无法产生规模经济,物流必须要通过网络赋能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第四,需要实现网络赋能。这也是近五年多来国家发改委推进物流方面所做的工作,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以及骨干流通走廊建设等等。归纳起来就是构建国家顶层物流网络,希望物流网络成为物流获取网络、规模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这个层面上,需要研究在国家空间网络进行调整大背景下,企业该干什么,地方政府该干什么,如何才能把网络、规模经济的动能释放出来,这方面在产学研领域是缺乏系统梳理的,所以需要在这个层面上做更多的工作。
国家《“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现代物流经济示范区,现最新的提法把“示范”两个字去掉了,就希望通过物流枢纽经济区来完成两个改造:一是完成传统的产业园区、开发区、自贸区等等一系列产业发展含量比较高的区域,用物流供应链进行价值再造的改造;二是对传统的物流节点设施进行具备要素聚集能力,形成物流网络、规模经济功能的改造。这两个改造预示着国家开启了空间经济载体的形态和内容的变革。
今天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思路》为题,来讲讲这方面的研究、政策的最新进展,与大家分享。
培育新质生产力对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
要知道培育新质生产力对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是什么,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要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别是物流方面的内涵搞清楚。其实,新质生产力归纳起来就是“三新三高”:新产业、新模式、新功能,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这里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通过颠覆性的技术、前沿的科技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二是对既有的产业进行运行模式改造。对既有产业进行有价值创造能力的改造是重中之重,因为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最大的消费国家和最大的国际贸易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在提质、增效、降本和创造价值上做更多的更深入的文章。
现代物流必须具备对现代产业链、供应链的塑造能力、价值创造能力的培育和建设,所以物流的发展不再是简单的运输、仓储的发展,而是整个物流供应链在传统物流管理学里的概念的完善,我们必须要赋予新内涵,就是要赋予产业链、供应链的塑造能力和整体产业价值创造能力。
物流和产业发展正面临历史转折性变革
现在产学研结合形成的理论来自两方面:一是成熟的经济发达国家产生的物流管理;二是在需求快速扩张中形成的物流管理。我国两者都有,快速需求扩张诠释欧美国家相对适配的物流管理,所以理论和实践就出现脱节的问题,理论指导不了实践。因为欧美物流管理是在供需相对平衡中产生的,而我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恰恰是不平衡,巨量需求不断产生。
今天所说经济面临困难,本质上就是需求巨量增幅没有了,但巨量还在。增幅从原来10%左右降到5%、4%左右,没有了原来的增量创造能力,美国经济增长2%比我们增长5%日子还好过,原因就在于我国巨量的产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偏弱。物流领域要转向价值研究,企业也要从习惯于过去增量为主,打成本战、价格战向存量为主,向寻求价值创造和组织地位、能力的方向转变,这个转变就需要在技术、业态、模式这三个创造价值的方向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要求
近些年来,国家提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如何才能实现呢?不是把某一个产业做到世界最顶级规模,就是世界最强,必须具备强大创新能力和利润创造能力。所以需要解决产业链的盈利能力问题,而产业链的盈利能力重要基础是供应链服务对产业链的衔接,帮产业链找到价值创造的突破口,这是当前产学研界要突破的,尤其是学术界和研究领域,可以说这是科研为经济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科研自身的重要方向。
基于此,我国经济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降本的战略方向和要求归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对经济增长的重新认识。既包括总量增长,更包括创造价值能力增长。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全国平均20%左右,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平均值率为35%左右。以扬州为例,如果扬州能够把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服务做好,把增加值率提高5个点,城市经济总量很快就会破万亿了。
第二,对产业结构的重新认识。需要对经济增长的路径重新认识,这个路径要能够实现,就必须形成全新的产业结构,不是一二三产业结构,而是具体某个产业里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全链条的结构,形成具有上移能力的微笑曲线。
第三,对产业组织的重新认识。要形成这种产业结构,就需要完成产业的顺畅组织,就是畅通经济循环,建立高效的经济循环运行系统。
第四,对产业布局的重新认识。要解决空间上的布局问题,重点是产业布局的组织。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骨干流通走廊建设就是产业组织的布局,以便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和服务业转化率。
第五,对产业创新的重新认识。即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经济循环畅通。
现代物流战略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发展方向
就是把经济和产业推导到效率和规模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企业、城市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实现提升效率和取得规模效应的创新,就需要在空间上对产业进行创新组织。最近中央提出的平台经济、门户经济、通道经济、枢纽经济、低空经济,就是现代物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点。
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的提出及发展基础
提出物流枢纽经济区的建设,正是契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产业组织创新的全新要求。按照这个要求,可以给枢纽经济区一个定义:以大型物流枢纽(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基地等)为空间载体(四至范围内)或依托(超越四至范围),以生产、消费组织型产业为主导,实现空间载体或依托范围产业规模发展、价值创造、范围扩张为特征的新的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模式。所以,传统上在城建产业园区,引进企业的经营模式似乎走到了尽头,必须设法扩大产值,以缓解城市土地资源不足的压力。近些年,网络经济通常能产生更大的单位土地经济产量,因此,需要在解决单产问题上取得突破。大力发展平台经济、通道经济、临港经济、枢纽经济、低空经济,低空经济应成为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要在城市能够接受又可操作的交通网络建设枢纽经济服务平台,培育枢纽产业集群和开发现代枢纽经济区,完成城市再造、产业再造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再造,用好枢纽经济区这个再造的重要抓手、载体。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