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第二十三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的演讲(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 宋华
2024年11月16日 河北·廊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拙见。今天上午何会长的讲话中谈到了当前物流与供应链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提到了“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之后,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产业发展,尤其是推动物流和供应链发展,成为大家很关注的话题。那么,“新”在何处?“质”又何以体现?“新”一定是在于技术突破创新,而“质”一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要理解新质生产力及其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我觉得可以从三个维度出发:
第一,从经济发展需求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在全球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自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了中低速,从规模性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这在当前的中国尤为明显。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今年第二季度库存周转时间高达332天,而第一季度库存周转时间仅有200多天,应收账款增至近130天,而应付账款约是334天。面对这样的格局,如何从质量角度寻求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根本性挑战。
第二,从社会发展角度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运营模式难以为继。
第三,从技术推动力角度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不仅能够降本增效,更可能重新塑造产业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供应链能在产业新质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第一,实现产业高效。产业链供应链可以优化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产业运营成本。
第二,促进产业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可以促进服务产业的升级,提高产业创新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
第三,重塑产业关系。产业链供应链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活动和产业活动的组织方式,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的重塑,也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再造。
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要重新理解供应链,新质生产力要求下的供应链跟传统的供应链是有本质性区别的。以往,我们更多地讨论的是流通型供应链。在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强调的是生产性服务供应链。众所周知,“十五五”规划可能会提出生产性服务供应链。生产性服务供应链的核心不仅仅通过降本增效来提升产品流通效率,更重要的是借助制造性和生产性服务,实现整个产业效能价值的提升。这应该是当前新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根本之所在。
这意味着我们所谈论的供应链已不仅仅是流通环节的简单整合,或者物流网络的优化,而是涵盖了制造领域、消费领域与流通领域三者之间的深度协同。在新质生产力条件下,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反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这一新特性。
基于此,如何体现新质生产力条件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要素?我提出了一个3C的理论框架。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生产力主要涉及到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一是能力塑造(Capability),即重新塑造劳动者的能力;二是内容整合(Content),即重新整合劳动对象内容;三是要素构建(Component),即重新建构劳动资料要素。这就是生产力的3C理论框架。与之相适应的一定是生产关系的3C:一是组织之间的合作性(Cooperation);二是环节之间的连接性(Connectivity);三是产业生态的社区性(Community)。通过3C的生产力和3C的生产关系来推动物流和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
3C理论框架是当前物流与供应链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框架的基础一定是数字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以下三类数字技术:
1.感知层技术。利用ID标识、物联网等感知层技术能够实时捕捉物流与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数据,对运营和资产状态有更为精准的掌握。
2.数据计算层技术。利用感知层技术所获取的数据,边缘计算、AI等数据计算层技术可以支撑制定决策,优化流程效率。
3.流程模式层技术。利用区块链、物流云等流程模式层技术保证数据的分布式安全。
技术只是框架的基础,还需要物流供应链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来提供支撑,包括:系统的标准、协调,业务流程标准化,单证标准规范化和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从劳动对象视角看新质供应链内容再创新——从敏捷高效走向整合质效
从劳动对象的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促使我们重新理解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内涵。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高效与敏捷性,追求精益与敏捷的统一。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更加强调安全、韧性和绿色低碳,需要通过链主或平台驱动的多中心合作网络这两个路径来实现。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实现供应链的安全、韧性和绿色低碳,链主或是平台需要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产业基金与资金的支持和外溢。最近我到中车集团调研,公司通过作为国资委认定的首批链主企业,利用产业基金来扶持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不仅提升了供应链的高效性,还有效解决了安全与韧性问题,促进了整体发展。
2.创新与数字化技术应用。通过算法、数字技术支撑供应链的发展。
3.运营与健康度管理。建立产业健康图谱和产业链健康监测体系是当前供应链建设中亟待加强的方面。
从劳动者视角看新质供应链能力再创新——从运营能力走向创新能级
从劳动者的视角来看,要适应并推动新质生产力条件下的供应链发展,提升劳动者的运营能力至关重要。比如:信息化获取与分析能力、商流与物流的组织能力等。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者所需的能力更应是一种“创新能级”,它针对三种不同场景:
1.个体供应链助能。以往,我们经常讲通过数字化等各种服务给大型国企、央企赋能,这样讲不完全对。很多大型企业的供应链是有一套管理体系的,不能说“赋能”,只能说“助能”,完善和提升它的能力。
2.群体供应链赋能。对于中小企业群体而言,由于其资源有限、能力相对薄弱,可以帮助它建设和发展供应链能力,实现真正的“赋能”。
3.态体供应链创能。对于整个产业生态、产业园区、产业集群,更多是深入全面的创新,实现“创能”。
要实现这“三能”的提升,核心在于多层次知识网络和大知识的形成。而如何形成这样的多层次知识网络,又需要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交易成本管理。通过多层次知识网络和大知识的运用,降低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交易成本,提高整体效率。
2.价值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以知识为基础的价值创新体系,如华电、中国电能等国有能源企业所建立的覆盖不同交易主体的价值创造体系,既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行,又促进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发展。过这个知识来建构这个价值体系。
3.资源整合与配置。通过知识网络的运用,优化资源整合与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劳动资料视角看新质供应链要素再创新——从运作要素走向数智互为
从劳动资料的视角来看,我们发现数字化已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资料,促使从运作要素向数智互为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涉及三个关键方面:
1.业务数据化。这是数智化的基础,要求能够实时、全面地将物流和供应链的活动转化为数据。
2.数据资产化。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整合这些数据,使其成为推动物流和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资产。这涉及到数据资产的评价问题,财政部规定一般都是用投入法和成本法计算,考虑到数据的公共性和私有性差异,可能并不完全适用。公共性的数据使用公允价值法可能更为合理。因此,如何合理、准确地评估数据资产的价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资产价值化。通过数据资产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化与建设,实现其价值。
实现上述“三化”的关键在于数据化的多元治理,包含三个核心管理要素:
1.关系组态治理。供应链管理中强调的是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型生产资料的出现,算法治理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理方式。如何平衡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和算法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组合形态是什么,需要伴随着不同的业态和行业进行深入探索。
2.价值链业财融合。数字化不仅要与运营业务结合,更要与财务流结合,准确度量财务成本和绩效管理。真正的价值链产业链的业财融合是供应链优化的关键。
3.数据的责权体系建设。确保数据的合规使用、保护数据安全以及明确数据的权责归属,是数据化多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话题和探索在新质生产力条件下,对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化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概括:从劳动者视角来看,从个体劳动者到群体,再到生态体;从劳动对象视角来看,不仅要追求降本增效,还需在安全、韧性、绿色低碳之间寻求平衡;从劳动劳动资料视角来看,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协调和管理数据、活动及关系。这些议题无疑是需要学术界与业界共同探索的重要方向。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供应链的进化不再是简单的迭代升级,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从线性的单一路径,跃迁至立体的多元网络;从孤立的点状存在,蜕变至互联的多中心格局;从片段式的局部优化,升华至全面的系统繁荣。我们正见证着一场供应链思维的革命,它呼唤我们超越传统的边界,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以上仅为个人不成熟的拙见,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