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晚上、17日上午,2024年(第二十三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第十届青年论坛在廊坊举行。论坛由天津大学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主任、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刘伟华教授主持,30位来自全国高校、研究院、企业的青年代表发表了演讲。天津德利得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运营总监、中国物流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恽绵,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但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王国文,安徽共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卢立新,广州大学教授、中国物流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谢如鹤,共5位业内专家作为嘉宾出席会议并对青年演讲进行了精彩点评。
论坛通过专家打分,评选出十位“青年论坛新锐奖”获得者,分别是大连理工大学张国伟、华北电力大学魏爽、哈尔滨工程大学胡玉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晓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邹碧攀、北京物资学院李泊宁、云南财经大学银伟丽、江苏科技大学王坤、厦门大学陈继光、河北经贸大学张雪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本次青年论坛演讲展示分为两组,每组嘉宾都进行了主题新颖、观点鲜明的精彩演讲。下面是新锐奖和其他参赛嘉宾的主要观点:
一.新锐奖获奖嘉宾主要观点集萃:
1.张国伟 大连理工大学
演讲题目:人道主义物流网络中无人机路径优化与算法设计
张国伟指出灾难发生后,人道主义物流网络的快速评估与恢复对缓解灾民伤亡至关重要。基于此,张国伟运用分支定界、列生成、L-shape算法等运筹优化理论与算法展开了人道主义物流网络设计、无人机灾后评估路线优化以及“卡车-无人机”系统协同优化等多项学术研究。主要思路是将灾难救援工作分为灾前和灾后两个部分:在灾前,研究了道路加固与救援物资预置优化;在灾后,研究了无人机灾后评估路径优化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无人机续航能力低,提出使用卡车-无人机系统进行灾后评估,其中卡车相当于无人机的移动充电站。
2.魏爽 华北电力大学
演讲题目:关键部件与数字技术对制造商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Key Components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 on Manufacturer's Choice of Innovation Strategy
魏爽关注关键部件与数字技术对制造商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自主研发、继续与现有供应商合作创新、寻求新供应商合作创新是制造商的三种策略。制造商在进行策略选择时,通常需要考虑三个方面重要的因素:关键部件的质量、数字技术成熟度以及匹配程度。魏爽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制造商自主创新策略、与现有供应商合作创新策略以及与新供应商合作创新策略,探究不同的决策顺序下,制造商最佳的数字技术合作创新策略。在考虑单向、双向匹配情形下,制造商最佳的数字技术合作创新策略。随着单向、双向匹配系数的增加,制造商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新。研究还深度考虑了技术溢出的情形,发现随着技术溢出系数的增加,制造商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新。当现有供应商的数字技术成熟度较高时,随着损失系数的增加,制造商会与其合作。相关研究成果为制造商在进行创新战略选择时提供有利参考,同时有效验证了关键部件质量与数字技术在创新方面的影响。
3.胡玉真 哈尔滨工程大学
演讲题目:绿色航运视角下基于消冗时段网络的远洋集装箱班轮船期恢复
海上运输的不确定性,极大程度的影响班轮运输计划的执行和全球供应链稳定性。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建立了排放控制区(ECA),基于班轮运输业务的运营及中断恢复阶段需要考虑排放控制区(ECA)的影响。为了及时应对发生的中断,确保恢复方案的精准性和效率,胡玉真从绿色航运视角下展开了ECA的班轮运输服务中的中断恢复研究,通过重点考虑ECA内外航速变化对中断恢复的影响,构建时段网络描述考虑ECA的班轮船期,并设计了针对性的消冗策略提升时段网络模型的求解性能。该研究通过分析ECA内外航速变化,显著提高了班轮运输在发生中断后的恢复能力。
4.陈晓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演讲题目:汽车滚装码头车辆装船运营方法的改善可以提升司机的作业效率并均衡其工作量
陈晓静关注汽车滚装码头车辆装船运营方法的改善、等待装船的车辆分配存储位置(SLAP)以及考虑了如何在确保安全操作的前提下,为每轮装船操作确定摆渡车的停车点,即摆渡车调度问题(SBSP),以优化司机的作业流程和工作量分配。针对SLAP和SBSP,分别构建了0-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Model-I和Model-II),为求解这些模型,设计了启发式算法(如TS-MH)和动态规划算法(DP)。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创新方法在管理司机的作业效率和工作量均衡方面优于传统经验方法。研究对SLAP和SBSP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包括死锁情况、冲突情况的分析,以及存储顺序和摆渡车停车点的优化。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该研究为同一领域的其他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汽车物流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借鉴与技术支撑,促进了绿色汽车物流的稳健发展。
5.邹碧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演讲题目:机器人分拣系统的运行优化研究
邹碧攀认为机器人物流系统具有物到人的作业模型,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而且具有高吞吐能力,可以处理波动需求。随着机器人物流系统的发展,机器人分拣系统中有两方面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在系统结构选择方面,需要优化是选择双层还是单层、宽巷道还是窄巷道,以及相比起传统分拣系统,机器人分拣的优势。其次,在运行策略方面,需要优化分拣目的地到分拣格口的指派。邹碧攀通过构建吞吐能力评估模型和成本优化模型,确定系统结构的选择,并确定了分拣目的地到分拣格口的分配。
6.李泊宁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
演讲题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城市公路建设的证据
从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的角度入手,提出了“诱导出行”效应降低GTFP;“拥堵治理”效应提高GTFP;公路基础设施能够先推动第二产业发展,随后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这种产业结构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生产率四个假设。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以下两个结论:一是在公路基础设施发展前期,诱导出行与第二产业发展的负面效应占据主导,GTFP下降;后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的正面效应占据主导,GTFP上升;二是公路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在环境规制水平较低的城市,U型拐点值滞后,公路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受到抑制;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城市,技术创新机制和产业结构升级机制得到增强,U型拐点值提前;高速公路对GTFP的U型影响拐点值提前于城市内部道路。
7.银伟丽 云南财经大学
演讲题目:从组态方法构建供应链弹性:基于匹配视角
银伟丽关注内部能力和外部关系之间的战略互补性,以匹配理论为基础,研究供应链动态能力和关系维度的不同匹配机制如何产生高供应链弹性。主要探讨如何从整体角度提高供应链弹性以及实现高供应链弹性的可能路径有哪些。研究主要采用fsQCA 作为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不同行业的供应链参与者的方式获得 270 份有效数据。研究提出了实现高供应链弹性的多种路径和复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了实现高供应链弹性存在多种路径和复杂机制。研究揭示了编排内部能力和外部关系的必要性,且从内部能力和外部关系匹配的角度扩展了匹配理论的应用范畴。研究结果建议管理者应从整体的角度来提升供应链弹性,对内部能力和外部关系做出不同的安排以提升供应链弹性。供应链动态能力和关系这三个维度的重要性并不相同。管理者需要分析自身的能力和关系情况,采取不同的供应链管理策略来提高供应链弹性。
8.王坤 江苏科技大学
演讲题目:电子商务平台是否以及如何引入生态标签
通过模型构建探究了以下两个问题:(1)生态标签的价值:引入生态标签在无证经营(UO)模式和许可经营(LO)模式下都一定有价值吗?它对电子商务平台、NB 零售商或两者都有好处吗?(2)许可运营模式选择:对于电商平台来说,UO是否优于LO模式?在考虑NB零售商的利润之后,应该如何选择电商平台呢?经过分析,认为在 UO 模式下,对于 OB 采用生态标签,引入生态标签可以增加电子商务平台的利润,但会损害 NB 零售商;在 LO 模式下引入生态标签是双赢的;只考虑利润,电商平台会根据OB产品的折扣系数、佣金率、生态标签设置和检查的成本系数的相应结论。
9.陈继光 厦门大学
演讲题目:供应链视角下的物流服务业营改增传导影响之研究
从营改税的定义与背景出发,结合相应的政策和发布节点,如2012年“1+6” “营改增”、2013年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分析了营改税下物流行业的影响,会使物流行业消费端信息的传导更方便,专业化分工更显著。随后通过实证分析着重探究了营改税政策对库存水平和牛鞭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对物流服务支出较大的生产制造企业,物流服务业营改增加剧了牛鞭效应;而且生产制造企业越靠近终端消费者,这一不利影响越弱2.物流服务业营改增增加了其下游生产制造业的存货水平,但对库存周转率没有显著影响;3.数智化投资减弱了牛鞭效应加剧、库存水平增加的影响。
10.张雪峰 河北经贸大学
演讲题目:考虑不同销售模式的再制造生产及授权策略研究
张雪峰阐述制造商再制造生产、授权及销售渠道选择策略的交互作用机理,综合考察三者的交互作用对供应链及各成员的影响。各品牌再制造产品的生产主体不一致,存在再制造产品由原制造商生产与再制造产品由原制造商授权再制造商生产两种方式,同时,再制造产品销售也存在着将再制造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与将再制造产品通过渠道商销售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典型模式。针对该现象,张雪峰将研究模型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是制造商再制造生产决策,第二阶段是制造商再制造业务授权决策,第三阶段是销售渠道选择决策,最后一个阶段是数量及价格决策。结果表明,在保证新产品需求的情况下, 无论再制造产品由哪一方生产, 制造商均能从中获利;虽然再制造商具有生产成本优势,但当消费者接受程度较高,且新产品生产成本较低时,制造商自己生产和销售再制造产品,可能会因为双重边际效应减弱获得更多收益;制造商会在新产品生产成本较低时授权再制造商生产并直接销售再制造产品;在新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即使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接受度较高,制造商选择转销再制造产品可能对其自身更加有利。该研究所形成的成果能够为不同销售模式的再制造生产及授权策略性行为提供指导。
二.其他参赛嘉宾主要观点集萃:
1.李瀑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演讲题目:奥运物流绩效指数多维概念模型构建
李瀑结合历届奥运会特点,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三重底线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SCOR模型,探究了奥运会供应链的不同特点,构建了奥运物流绩效指数OLPI,并从规模绩效、安全绩效、服务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五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奥运物流五重底线理论框架模型,并搭建了奥运物流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模型和奥运物流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模型,完成了奥运物流绩效指数多维概念模型构建。
2.李民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演讲题目:旅游个性化定制模式下平台型供应链调度优化研究
关注于旅游定制化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致力于解决如何通过供应链科学调度赋能旅游个性化定制发展。阐述了旅游个性化定制模式下供应链运作的特征,包括跨界融合性、供应链需求端-定制化和随机性、供应链供给端-资源共享和协同、供应链运营过程-深度交互性。并构建了旅游个性化定制模式下供应链调度优化模型及算法设计。得出了跨界融合特征下旅游供应链运作模式发生变革。旅游供应链运营模式的变革对旅游供应链的调度提出新要求,供应链调度优化是支撑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关键。
3.田怡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演讲题目:直播电商驱动下多渠道供应链绿色产品的差异化定价策略研究
通过SC模型(单渠道绿色保价模型)和AC模型(双渠道绿色保价模型)探讨了保价服务在不同销售渠道的应用效果,分析产品绿色水平及策略型消费者行为对品牌商利润的影响,为品牌商提供差异化渠道定价策略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保价服务作为消费者保护措施,不仅能够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信心和满意度,而且通过差异化渠道策略促进了绿色消费习惯的形成;多渠道销售环境中,合理控制绿色度对于平衡成本与收益、实现平台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策略型消费者中申请保价退款的比例对两种模型的影响存在差异,AC模型通过更高的销量和更优的定价策略,能够更好地弥补因保价服务带来的成本增加,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的结论。
4.金藏玉 浙江大学
演讲题目:中国食品供应链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困境
着力于食品安全风险问题,从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和食品供应链监管制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我国食品供应链流通环节安全监管困境,包括监管责任不明确、跨区域流通与监管的地方性差异、中间商的不规范行为、信息不透明与缺乏追溯系统四个问题。并从法规与政策、科技与智能化监管手段、行业自律与企业责任、社会与公众参与、政府与行业协作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5.柳虎威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演讲题目:使用机器学习对电子商务快递服务进行智能性能评估:基于定量分析的案例研究
首先通过过往文献的分析,找出了过往研究的局限点,提出了研究的价值。随后讲解了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采用LDA 学科模型定量选择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研究评价指标。并通过分词、统计分析、情感分类等智能算法,构建快递行业领域的关键词。基于关键词库检索词和文本分类的研究,建立了数据驱动的快递服务评价模型,为快递评价和系统运行效率提升提供研究方法。并引入了一种新的定量和定性混合系统来评估电子商务物流服务 QQELSES,且已得到真实公司综合案例的检验。
6.王佳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演讲题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对策研究
着力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首先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概述,探究了目前的发展现状与问题。随后从信息通信ICT行业、关键资源行业、粮食行业、新型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四个行业出发,着重介绍了信息通信ICT行业和新型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分别接好了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出发,给出了相应的具体举措。
7.唐华 西南交通大学
演讲题目:显著性思维下平台供应链的区块链采用与分销渠道选择
首先从区块链的特点与潜在的风险出发,并结合文献阐述了研究的必要性,构建了一个基于平台的供应链,其中有一个制造商(M)和一个零售平台(P),消费者在其中具有突出的思维。并结合不同指标的取值阐述了文章的主要发现,给出了制造商最佳区块链采用和渠道选择策略以及平台如何决策可以更好的条件,并给出了制造商和平台双赢时,供应商和平台如何进行决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有助于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8.周兴建 武汉纺织大学
演讲题目:一致性还是差异化?多周期下供应链延保服务响应时间及定价策略优化研究
周兴建通过构建具有相同的响应时间(IRT)、具有不同响应时间 (DRT) 等两种情况下的博弈模型,重点研究两个问题:如何根据响应时间和价格的综合影响来确定消费者对 EWS 值的期望和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EWS 响应时间对供应链定价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在 IRT 情景下,零售商的最佳 EWS 价格与响应时间呈负相关,而 EWS 成本也与响应时间呈负相关;在 DRT 情景下,当 EWS 响应时间发生变化时,EWS 成本的变化率与 EWS 价格不一致;DRT 情景下,零售商的最优 EWS 价格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系数呈负相关,与消费者的时间敏感系数呈正相关。差异化响应时间的增加对零售商有利。
9.曹庆楼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演讲题目:基于“再认知—再融入—再就业”理念的地方本科院校专升本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曹庆楼结合物流业的战略地位、贵州物流开放发展以及物流管理专业改革等背景,构建了基于“再认知—再融入—再就业”理念的地方本科院校专升本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现了理论创新(“3”再理念、核心能力、教材编写)、举措创新(大思政价值引导、实施“大导师”制、重塑教师角色)、体系创新(双模式培养体系、双模块课程体系、连贯性、兼容性和连续性)和服务创新(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助力好就业),并形成了可推广的模式创新,得到多家媒体报道和省内外院校的成果借鉴。
10.秦江林 北京郁林科技有限公司
演讲题目:数字孪生技术赋能物流园区高质量发展
秦江林认为新兴数字技术正是帮助重塑物流行业的重大武器,数字李生成为变革和重塑物流行业最为重要的战略性武器之一。在传统物流园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信息化水平低、人力资源不足、招商引资难等的背景下,郁林科技设计了数字孪生平台赋能物流园区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开展基于实时数据的物流服务,如预测性维护、智能调度、智能仓储、个性化定制等,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1.崔海云 北京物资学院
演讲题目:物流服务集成商价值共创机理分析: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视角
崔海云分析基于物流生态系统演化视域下,以X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物流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过程。通过基于价值识别----价值共生----价值共赢的价值共创过程,分析具体行为要素不断递进的价值共创体系,并指出物流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三种不同的价值共创实践模式,即物流服务集成商与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遵循价值共创过程的价值路径模型:包括偏利共生价值共创机理分析、互利共生价值共创机理分析以及生态共生的价值共创机理分析,以此构建了物流服务集成商价值共创理论模型。
12.夏扬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演讲题目:考虑客户分级和需求拆分的生鲜车辆路径优化研究
随着农产品物流智能化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加速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物流路径的深度优化成为重点研究问题。夏扬坤结合生鲜产品配送对,通过定义新的对配送路途的生鲜损耗度、对客户的重要性进行分级处理,构建了客户分级和需求依背包拆分VRP的多目标VRP模型,并采用自适应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求解研究。从测试结果来看,该研究有助于减少车辆数,缩短行驶距离,能较好地维护重要客户满意度,并权衡好客户满意程度和降低配送成本。
13.李岩 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演讲题目:绿色整车物流调度优化模型
李岩认为当前关于整车出库物流调度研究尚不完善,且对温室气体排放考虑的仍有不足。为了满足绿色物流的发展需求,该研究以总成本最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开发了一个整车出库物流调度模型,并结合NSGAII全局搜索能力强和MA局部搜索能力强的特点,设计了NSGAII-MA 算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进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结果发现,该模型围绕成本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等目标,有效解决了整车出库物流调度问题。
14.张洁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演讲题目:基于B2B平台大数据信用评估的共享保理融资策略研究
随着信用评估方式逐渐由基于主体信用演变为基于产业网络的信用,这使中小企业有机会公平地进入金融市场,摆脱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遏制,获得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张洁基于B2B平台的大数据信用评估,提出类似集团企业“资金池”业务的供应链共享保理融资模式,并通过算例分析发现共享融资成本低于独立融资,共享融资模式下保理应用比率显著大于独立融资,以及共享融资模式下保理融资的应用比率对贴现率的敏感度较低。该研究促进中小企业能够公平、高效地享受金融服务,实现保理融资的普惠性。
15.王晓燕 北京物资学院
演讲题目:中国物流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王晓燕利用熵权法建立包括物流科技、物流绿色、物流产业体系等3个一级指标的物流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析我国区域间物流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空间差异,通过核密度估计分析我国三个区域物流新质生产力的动态演进,采用莫兰指数分析我国物流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空间关联,并基于此研究结果提出科技层面、绿色层面、产业层面以及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应对策略。该研究站在物流业的视角挖掘物流业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联系,对于物流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以及水平的测度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对我国物流业的综合评价体系做一个全新的尝试,也是对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刻画和描述。
16.李清 上海商学院
演讲题目: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运营机制研究
李清在深度挖掘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政策的基础上,剖析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重塑,最终聚焦于集成电路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了从原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最终应用的多个环节,联通上游、中游、下游。该研究以泓明供应链为例,该供应链建立了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研发、制造、物流、采购和维修等环节,实现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全场景、全网络和全链路服务。该研究致力于研究在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起到什么作用?以及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中断的主要成因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分析泓明供应链是如何利用平台服务解决供应链中断问题,并通过数字化和协同管理来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效率?该研究深刻剖析了泓明供应链是如何通过供应链服务平台解决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的中断问题,为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运营机制的未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17.张炜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演讲题目:新形势下物流园区智慧化升级策略研究
张炜聚焦物流园区智慧化发展方向,从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角度提出未来智慧物流园区的四大发展方向和目标。张炜深度分析物流园区现状与挑战,发现物流园区存在管理压力偏大、信息孤岛较多、智能化程度不高、资源利用率低、服务能力偏弱、多式联运能力弱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规划前瞻、智能融合、降本增效和绿色低碳是未来智慧物流园区的四大发展方向和目标。首先,围绕系统性、前瞻性、实用性、灵活性、绿色生态和安全性原则提出高效协同且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规划。其次以规划设计为蓝本,以可运营为目标,发挥建设主体活力,凝聚联合广泛的生态资源,基于开放式架构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行园区建设。再者,关注用户体验,管理好用户需求,持续迭代优化以实现物流园区的持续运营与管理。最后,基于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园区管控数字化转型和碳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实现物流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该研究有利于从顶层战略层面到实践管理推动物流园区向智慧化发展,帮助其优化运营策略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18.郝家芹 宿州学院
演讲题目:考虑平台利他偏好的共享制造供应链低碳减排与区块链应用决策
郝家芹关注共享制造工厂与平台,顺应加快形成以制造能力分享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分享为支撑的协同发展格局的战略布局,聚焦共享制造供应链低碳减排与区块链应用决策。郝家芹充分考虑平台利他偏好,从平台和服务商的角度,构建了四个阶段的博弈模型。第一阶段是从平台角度出发,考虑决策是否提供区块链技术,第二阶段是从服务商角度出发,考虑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第三阶段则是平台决策向服务商收取的单位佣金,第四阶段是服务商决策碳排量和单位服务价格。其中,平台策略有利他中性和利他偏好,服务商策略有采用区块链技术和不采用区块链技术。最后求解出服务商和平台不同策略组合下的单位服务价格、单位产品碳减排量、市场需求和单位佣金的均衡解,并计算出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服务商的最优利润、平台的最优利润和供应链的最优利润。该研究充分考虑平台利他偏好因素对共享制造供应链低碳减排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决策作用,为共享制造供应链中的平台和服务商在进行决策时提供重要的参考。
19.杨江龙 北京物资学院
演讲题目:数智化驱动的电商仓储装箱配载与绿色包装循环优化研究
杨江龙关注数据驱动装箱方案智能优化与提升、智能装箱决策与配载装车联合优化、包装箱尺寸优化与标准化体系构建和绿色包装循环模式构建与推广应用领域,致力于解决电商快递订单大数据采集与特征提取、高效求解电商仓储三维装箱智能优化、电商场景装箱与配载装车的联合优化以及包装箱绿色标准体系与循环模式损益问题。研究采用启发式方法研究电商仓储三维装箱问题,采用大数据分析法为优化和统一包装箱的标准化设计提供依据,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为电商仓储三维装箱情景设计人工智能算法,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领域进行验证。通过该研究,能够利用数智化实现电商仓储装箱配载全面优化与智能提升、包装箱尺寸智能优化与标准化体系构建以及智能装箱决策系统与绿色循环模式推广,提高包装出库环节效率,推动电商仓储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20.郑文成 上汽大众
演讲题目:整车制造企业物流结算优化_JIS排序模式
郑文成认为高库存、高人工、零散的运输网络都已经无法满足整车制造企业目前对于利润的渴望。制造领域的物流运作提升未来一定会被重点关注,甚至引领整个生产环节。郑文成认识到汽车行业竞争形势严峻,需要依托样板工厂研究利润增长点,从供应链JIS排序零件入手,聚焦零件结算逻辑的优化,通过数据分析验证结论,借力中国物流学会,制定推广方向与计划。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认为在排气装置、中央通道、以及消声器上的单件排序费是具有潜力的。在对软件系统、成本分析和推广性方面是具有可行性的,综合评价该方案是建议实施的。该研究从供应链JIS排序零件入手,研究整车制造企业物流结算优化问题,充分考虑开发环节与生产环节,减少与整合非必要的JIS零件号,通过排产控制正向的引导零件连续性增强,为整车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借鉴。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