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十三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高层次技术技能物流人才培养科产教融合发展专题分论坛于2024年11月17日在廊坊举行。论坛由南昌职业大学、浙江省至善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南昌京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南昌职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务副校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朱占峰主持。邀请了京东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乔治等7位嘉宾进行主题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一、乔治 京东零售-校企合作教育负责人、京东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高级物流师
演讲题目:电商供应链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面对电商供应链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京东以研、产、供、销、服为模型,打造五化理论。与此同时,以电商供应链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明确各岗位职责和专业能力要求,为人才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响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战略,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京东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搭建、共同组织,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合作新目标,破解了校企“合而不深、合而不融”的难题,形成了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
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资源,分层分类,精准培养。通过项目引入、实践引入、实训教学引入,为院校赋能核心专业能力,打造校内、校外一体化产业学院,实现共建、共管、共赢。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手段,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同时注重校企资源共享,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服务等,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研发技术应用型课程。京东产业学院构建以电商&零售、物流&仓储、AI技术应用实践场景为依托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场景涵盖电商供应链领域多个关键环节和核心技能点,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所有课程研发均以技术底座为支撑,形成技术与场景结合的技术应用型课程。此外,产业学院引入电商直播、客服、新零售、物流服务中心等真实项目进校园,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创业机会。
通过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京东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京东与宿迁学院、南昌职业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新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等共建京东产业学院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京东在电商供应链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京东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为电商供应链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唐连生 宁波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宁波临空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省至善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教授、博士
演讲题目:宁波工程学院科产教融合的实践
在科产教融合背景下,当今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宁波工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秉持“知行合一” 校训,积极开展科产教融合实践。
宁波工程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模式,包括与地方合作处和地方研究院对接,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多元合作机制,共建产业学院、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在产业学院方面,如杭州湾汽车学院等,通过企业家导师介入课程体系、项目一贯式教学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企联合实验室投入巨大,近五年科研成果丰硕。实习基地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学生实习成果显著。
实践成果显著。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质量,如在工程管理案例大赛中表现出色,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较高。对企业和产业而言,研究院助力企业技术改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企业培育众多专业人才。同时,学校获得政府与社会认可,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然而,实践中也面临挑战,如学校和企业存在观念差异、资源协调困难、政策落实问题等。对此,学校通过建立沟通与协调机制、整合资源策略、政策研究与争取等措施积极应对。
展望未来,学校将在新兴产业领域拓展合作,探索国际化合作,提升融合质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业服务,创新构建“科教 + 产教” 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导师制”,以项目牵头开展一贯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范例,推动学校在服务社会中不断发展。
三、陈勇 河南省工商管理类教指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商丘市政府特聘物流专家,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演讲题目: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就业与升学”并重成为教育的新定位,因此贯通式育人对于融合就业与升学要求具有针对性的作用。为院校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等在内的多项改革的挑战。
贯通式人才培养通过中职、高职和本科等高校联合培养,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也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当前贯通式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就是一个突出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其次,贯通式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再次,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在实际运作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时,还需要对其内涵进行多维认知:第一个认知维度“五业贯通”,即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产业为要,将“学业—职业—产业—就业—创业”融合贯通;第二个认知维度是“四方面贯通”,在“课程体系、育人过程、评价对接、身份转换”上以现代学徒制手段来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或“学生—实习生—员工”的转变;第三个认知维度是“职前职后贯通”,使学生从“新手到生手,到熟手,到能手,最终实现向高手”的蜕变,满足产业升级发展的人才需求;第四个认知维度可以是“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即实现师资、特色、文化的横向联动的同时来实现课程、专业等的纵向贯通。当然,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涵解读,办学目标、教育条件等都会使其解读的侧重点也不同。
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关键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设置衔接科学的贯通式培养专业;二是保持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三是课程体系衔接合理;四是要完善贯通培养机制。
四、王小晖 南昌职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南昌市创新创业服务指导专家库专家
演讲题目:职业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科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南昌职业大学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作为江西省特色专业,始终致力于培养具备现代化、国际化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与京东物流集团携手共建物流产业学院,采用校企融合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还建有国家教育部和中央财政经费支持的大型实训基地。
在科产教融合的探索中,我们注重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师生常态化入企实践、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校校及校企合作深化,我们构建了“八业联动”的专业协同推进机制,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我们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的构建运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场工程师培育计划,推行一体化贯通培养,并开展定向就业培养,形成了鲜明的工学结合培养特色。
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们共同研发了多本教材,完成了多项省级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成功申报了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并荣获了多项教学成果奖和学生竞赛奖。这些成果和荣誉不仅彰显了我们的教育实力,更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科产教融合,加强与更多知名企业的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并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南昌职业大学将能够为物流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闫森 浙江至善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宁波临空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演讲题目: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困境和对策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已经从国家政策层面迅速推进,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任务。然而,这一领域面临多个关键性挑战,包括联合机制的不完善、多元主体凝聚力的不足、信息联动滞后及利益关系松散等问题。在联合机制方面,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仍处于框架层面,导致“校热企冷”现象严重,难以建立高效的协同发展保障制度。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关系较为工具化,未能形成稳固的联合主体结构。信息联动方面,联合体内部缺乏动态信息服务平台,造成教育与行业需求脱节。此外,利益联结关系因投入回报周期长、分配机制不完善而显得松散,部分主体过度依赖龙头企业或院校,削弱了整体融合韧性。
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一系列推进策略。首先,应健全保障机制,将联合体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评价体系,制定激励政策和配套实施细则,确保多元主体的职责与权利明确,推动运行机制的常态化。其次,应完善管理机制,成立联合理事会,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以增强组织的协调性。信息协同也是关键,应搭建信息联动平台,推动资源精准对接,提升信息流动的效率与质量,实现多元主体的动态管理。利益链接方面,建议构建科学紧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信任建设,推动资源双向流动,最终实现产业与教育的协同发展。
通过以上举措,市域产教联合体有望解决当前困境,释放出产业与教育融合的倍增效应,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六、张晓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内蒙古青年科技英才,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
演讲题目:智能化研究助力物流学科专业高质量建设
一是从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大模型智能体四方面,夯实智能化研究的技术基础,提倡持续学习跟踪和学习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
二是分析物流学科专业中的智能化,包括决策层的预测与计划、供应链协同、数字大脑、智能制造融合;管理层的智能匹配、智能调度、智能标识与定位、智能运营;作业层的智能运输、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以及物流元宇宙的发展。
三是探讨智能化促进物流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路径一提升物流效率: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路径二降低人力成本:减少人力需求,降低运营成本;路径三优化决策过程:利数据驱动决策,提高决策准确性和效率;路径四推动供应链可视化: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和协同效率;路径五培养新型人才:推动物流学科教育与智能化研究的交叉融合,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掌握新工具、新技能的物流科研与应用人才;路径六促进物流迈向智能化时代:升级物流产业,创新发展物流新模式、新业态。
四是从用好物流产学研资源、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研究前沿、挖掘物流智能化的突出需求、促进人工智能与物流供应链的学科交叉、智能化研究的开展与方法等方面分享了相关的研究体会。
五是提出物流智能化研究面临挑战,在智能化应用场景的精准识别方面,要考虑场景通用性、数据可得性、模型扩展性;在智能化理论研究的规律探索方面,需强化交叉学科、学科特点、可解释性;在智能化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教师和学生应探索新方法、新技能、新工具、新教材、新实践。
七、熊文杰 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武汉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主任
演讲题目:党建引领打造湖北数字商贸物流教育新高地
高等教育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以数字、人工智能技术为突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深度重组全球科技版图、重塑世界经济形态、重构国际竞争格局,悄然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图景、思维认知图式和交往行为方式,深刻影响人类社会演进、世界现代化发展和全球教育变革的运行轨迹与历史进程,高等教育已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
党建引领打造数字商贸物流新高地。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党的领导,党建全面引领,以“党建+”带动学院工作全面发展;夯实党支部战斗堡垒,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调整支部发挥“双带头人”的领头作用,调动骨干党员的积极性,推动“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党建+科研”组团队。大力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平台和学术队伍。基本形成数字商贸、智慧流通管理的学科交叉融合的格局。打造了武汉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等3个学科交叉的科研平台。打造了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团队、农业物流集群发展及多模态信息研究团队等4个学科交叉的学术团队。
“党建+学科、专业”见成效。工商管理是湖北省特色学科群“现代服务业与信息技术”的主干学科。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一流学科排名中,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荣膺中国三星级学科,全国884所高校中排名第347位,跻身中国区域一流学科行列。武汉商学院“经济与商业”学科ESI排名,在湖北省上榜的36所本科院校中排名第14位。
“党建+就业”建奇功。全员推进就业,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作用,以“党建+就业”,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2023届、2024届就业工作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位居前列。
党建+学生工作”创佳绩。以党建全面引领学生工作和团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积极拓展学生活动基地,与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签订党建翼联合作基地、与陆海空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正大集团、万达集团等开展系列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
数字商贸物流产教融合新发展。以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市重点学科和中德国际合作班为基础,党建引领政行企校深度合作,数字赋能,打造培养“12345”模式,即:坚持1个理念——坚持“成果导向教育(OBE)”的人才培养理念;塑造2个特色——将“商贸流通运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作为重点专业人才培养的两大特色;构建3个机制——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育人、创新创业与实践育人”三大卓越人才培养机制;加强4项建设——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源建设、加强应用型课程与教材开发和建设;提升5种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商贸流通运作实战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论坛期间,举行了中物联职业等级认证培训中心授牌仪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物流行指委副秘书长李俊峰,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盖世洲出席。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