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动态
任豪祥:产学研联动创新潮 共推行业攀新高
来源: 时间:2025/5/10 16:13:07 作者:
  

产学研联动创新潮 共推行业攀新高

——在2025年(第十七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上的致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常委、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任豪祥

2025年5月10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中国数谷”——贵阳,共同参加2025年(第十七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来自全国物流行业政产学研各界各地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以及在座各位对中国物流学会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4%,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美国政府发动的新一轮关税战,对中国经济和企业造成短期阵痛,但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与企业创新转型。面对美国政府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中国物流、采购与供应链领域积极应对,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对此,我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是凝聚行业共识,筑牢发展根基。全行业要深刻认识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性,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企业风险评估与合规体系建设,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产业链韧性,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二是深化国际合作,共建产业生态。呼吁全球物流、采购与供应链领域同仁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加强信息共享与标准互认,共同维护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建立跨境应急协调机制,保障关键物资流通渠道畅通,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和稳定。

三是推动创新协同,培育新质动能。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发展智慧物流、绿色供应链等新模式新业态。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供应链体系,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支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年。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筋络”“大动脉”和“先导性产业”,肩负着支撑实体经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使命。

物流领域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通过构建“政策引导-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金融支持”的协同体系,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去年产学研结合工作会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在推动产学研基地建设、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开展课题研究、专家队伍建设和产学研项目需求对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课题结题报告547个,获评优秀课题309个;收到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1316篇,获评优秀论文575篇;新聘任特约研究员101人,总数量达到334人;新认定产学研基地52个,总数量达到282个。涌现了一批优秀基地和优秀成果,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换工作。

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在当前经济转型与技术革新的背景下,面临诸多新形势和新挑战。需要通过机制优化与资源整合,更加高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我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协同创新生态。面向“十五五”推动各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物流领域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关键技术应用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的研究方向。建立多元化主体参与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在全链条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运行体系,强化制度保障,确保合作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二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物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产出一批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是畅通成果转化链条,培育商业化应用新场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供给-转化-应用”全链条体系,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培育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平台赋能、金融支持与场景驱动,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生态,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与商业化落地。

四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更多的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术人才。培育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速形成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新时代人才队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性人力资源保障。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创新构建跨国校企协同机制,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人才培养”为根基,以“标准互联”为纽带,实现全球资源的高效配置。通过建设跨境创新联合体、国际产业学院等新型载体,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从项目对接向生态共建跃升,输出智慧物流标准化解决方案,为全球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六是完善保障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行业提供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对接产业资源、专家资源和技术资源。推动产学研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制度规范,明确权责、知识产权归属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成果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保障各创新主体合法权益,形成产学研合作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物流与供应链格局。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破局开路,以"新质动能"驱动行业转型升级,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各位同仁,让我们携手同行,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将共识转化为行动,将智慧凝聚成合力,在政策协同中筑牢根基,在技术攻坚中突破瓶颈,在开放合作中链接全球,在产教融合中培育英才。相信通过政产学研各界的砥砺奋进,中国物流业定能勇攀智慧化、绿色化、全球化发展新高峰,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