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粮食生产需求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粮食生产有了长足发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1998年,粮食年产量达5.1亿吨,实现了供需平衡和结构性过剩。2000-2003年由于受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遭遇连续减产,粮食年产量降低至4.5亿吨(见历年粮食生产数量表)。2004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粮食产量有所增加。根据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科技计划,预计2006年粮食生产将恢复到5亿吨,2010年达到5.4亿吨,粮食产量稳中有增。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的粮食供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有一定缺口,需要通过国际粮食市场补充。国内粮食的顺畅流通及进口粮食的快速接卸,将成为粮食供应安全的主要因素。
二、资源合理配置,北粮南运格局形成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粮食主产区在长江、黄河的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江浙地区俗称鱼米之乡,形成了南粮北运和北煤南运两大物流对流。1978年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在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指导下,全国各地根据各自地方资源优势,发展本地特色经济,我国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地区在电子、汽车等高科技产业带动下,经济发展更快,农业生产也从粮食生历年粮食生产数量表:
产为主转向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生产,两个地区逐渐由粮食主产区变为粮食主销区。
东北地区在建设粮食生产基地的战略指导下,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玉米、稻米、大豆三大粮食作物的主要输出区。
黄淮海地区经过土壤治理后,主要发展小麦生产,目前已成为我国优质小麦的生产基地和主要输出地。
全国的区域经济分布更加合理,北粮南运格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