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我国石油生产与消费状况、进口与供需平衡状况等的分析,对我国石油的国内运输和国际运输进行了总括性介绍,并对我国石油储运体系的现状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之上,作者对未来我国石油储运格局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未来我国石油储运系统发展的重点,是配合国家石油资源供应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炼油和化工工业的发展,在充分发挥已有调运设施的骨干作用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推动、实施陆路进口原油的新通道建设,另一方面要继续扩大海上原油运输能力和港口接卸以及陆上原油转运管道系统能力。
关键词:石油 供需状况 储运 格局
我国石油工业先后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建设、60~70年代高速发展和80年代以后稳定发展的3个历史阶段。截止到2003年,全国大陆25个省、市、自治区和近海海域共探明了576个油田、193个气田、6大油气区及24个油气生产基地,形成了油气勘探、科研、设计、施工、技术服务、开发、储运和销售相互配套的石油工业体系。我国石油的储运格局与生产、消费布局和供需平衡状态紧密地相连。
一、我国石油供需状况分析
1、我国石油的生产状况
截止2002年底,我国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63.39亿吨,已经开采出39.67亿吨,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23.72亿吨,居世界第12位。虽然我国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石油资源潜力较大,可采石油资源探明率仅为40%,预测石油远景储量96亿吨,但是人均占有资源量比较低,目前世界人均可采石油资源量为68吨,我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8%。迄今,我国陆上油田大部分已进入稳产开采阶段,陆上原油年总产量已多年维持在1.6亿吨多一点的水平上;而我国海上石油开采尚处于开发建设阶段,产量很小。2003年,我国原油产量1.693亿吨,列世界第5位;天然气产量341亿立方米,列世界第15位;全世界原油产量34亿吨左右,其中原油产量最大的国家依序是沙特阿拉伯(4.2亿吨)、俄罗斯(4.1亿吨)、美国(2.86亿吨)和伊朗(1.8亿吨)。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产量分别为1.75亿吨和1.85亿吨。
2、我国石油的消费状况
2002年开始,我国原油97%以上用于炼厂加工,包括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石化集团所属的炼油化工企业以及地方小炼厂。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炼油企业122家,其中中国石化集团33家,中国石油集团32家,地方企业共57家,全国拥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近3亿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当年加工原油2亿多吨。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据统计,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国内原油产量+原油净进口量+成品油净进口量)从1990年的1.5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2.394亿吨,年均增长3.7%,已经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3.4亿吨和4.6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