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物流金融业务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上的资金瓶颈,提高物流效率,近年来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本文在深入剖析物流金融的基本结构后,将物流金融的各种业务归纳为应收帐款融资、订单融资和存货质押融资三种基本形式;然后从制度和行业环境、业务基本要素和业务控制方式等方面系统比较了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的差别,并对相关案例进行了细致分析;最后为我国发展物流金融业务提供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金融学,物流金融,比较分析,担保
一 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背景
在供应链中,相比于商品的生产制造,物流占据了更多的时间和费用,提高物流运营的效率将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水平。而要提高物流效率,就需要资金的有效支持,没有资金流和物流的匹配,供应链上就会产生大量的资金缺口,并进而导致供应链条的链接不畅甚至断裂。这样,在“供应链竞争”的时代,注重于供应链上企业所从事的商品交易关系和相应担保、并为物流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的物流金融业务就具有了发展的紧迫和必要性。
而物流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必然性则与业务“多方共赢”的特性相关[1]。首先,对融资对象来说,物流金融能够有效地解决供应链上的资金薄弱环节,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因为在供应链上,作为“链主”的核心企业会通过欠款、要求预付款和要求批量采购等方式将资金风险转嫁给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而这些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既没有足够的信用评级,也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和第三方保证,按照传统的信贷方式它们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但在物流金融中,金融机构则可以充分考虑这些企业上下游关系产生的存货、应收帐款和订单等来提供相应的融资产品,因而解决了供应链上的资金瓶颈,保证了供应链条的畅通。其次,对融资主体来说,物流金融能够提供丰厚的利润并降低贷款的风险:在物流金融中,参与业务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业务的参与获得更多的仓储客户,可以通过协助金融机构控制业务获得相应的监管和信息咨询收益,甚至还可以直接参与借贷获得一部分利差[2];而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扩展新的融资业务,获得丰厚的利差,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可以通过供应链上交易关系提供的担保以及物流企业的评估和监控有效地降低贷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