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储备物资的投放效果是衡量国家储备物资投放工作的绩效指标,还关乎到国家储备物资的功能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及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而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应对自然灾害的国家储备物资投放效果,根据国家储备物资是公共产品的特性,从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投放效果,并建立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国家储备物资投放效果评价,为将来的国家储备物资投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储备物资 投放效果 模糊层次分析法
1引言
国家物资储备局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司局级机构,负责拟定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战略和规划,组织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日常管理。国家物资储备局始建于1953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国家局、管理局(办事处)、基层仓库的三级垂直管理体制,建设了完善的储备仓库体系,储备了一定规模的国储物资[1]。国家通过对国家物资储备局储备的物资(以下简称“国储物资”)适时适量的投放和收储来发挥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在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方面(这三方面即是国储物资的功能作用)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铝价跌至成本价以下,为了扶持铝行业的发展,国家物资储备局于2008年12月底和2009年2月底两次共收储了58万吨铝,对于解决当时铝市场现货过剩、减少市场压力、稳定市场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以下简称“国储局”)成立时间较短和一些历史原因,目前国储局并没有完善的投放机制,一般是在战争、自然灾害、经济波动发生后,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缺口,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大概的投放决策,没太大科学依据,这使得国储物资的投放并没有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比如在2005年国际铜价不断上涨的时期,为缓解当时国内铜供应紧张的状况,平抑铜价,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国储局决定向市场投放一定数量的国储铜。于是2005年11月国储调节中心受国储局委托,在一个月内举行了四场现货铜拍卖会,但拍卖价远高于市场预期,不仅遭遇大量流拍,还导致沪铜期货价格上涨,投放国储铜平抑价格的意图落空。
由上可知,一方面,国储物资投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不同的投放决策可以导致不同的投放效果,合理的投放决策可以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国储物资的投放效果关乎到国储物资的功能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及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投放效果是衡量国储物资投放决策的绩效指标。因此,为了更好的掌握国储物资的投放效果,为未来的投放决策提供参考,发挥国储投放的功能作用,对国储物资投放效果的研究势在必行。关于投放效果的代表文献有:丁海欣等(2010)从消费者认知角度构造了广告效果测量指标体系[2];李敏刚(2010)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出用于评价投放效果的指标体系,并以中华牌卷烟在四个不同市场的营销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3];姜爱华(2008)构建了资金贡献绩效和资金投向绩效两个指标,利用数量经济方法对我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放效果进行评价[4]。
由于国储物资是公共产品,其投放是一项公共项目投资,因此不仅要考虑到投放的经济效果,还要考虑到社会效果。国储物资投放是为了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经济波动或失调,而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近三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长江大旱大涝等自然灾害,严重干扰了当地群众正常的生活和生产。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应对自然灾害的国储物资投放效果,从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两个方面分析国储物资投放,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国储物资的投放效果进行评价,为将来的投放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