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总体要求,围绕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土地的良性流转等主题,加快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和产业化,推动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重大举措。而平衡农业与其他行业间产业协调发展是举措创新实践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在深入调研北京、浙江、杭州三地实践基础上,深入分析农业与餐饮业协调发展各种路径,探讨了新形势下“农餐对接”农产品流通创新模式。
关 键 词:农餐对接 农产品流通 流通创新 流通模式
作者简介:彭 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100836;
孙开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00836。
中图分类号:F7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 言
“农餐对接”即餐饮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采取各种形式向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渗透,保障农产品由田间地头直供餐饮企业生产及销售的一种农产品创新流通方式。“农餐对接”课题的提出初衷是要依托农业与餐饮企业协调发展有效化解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及餐饮业发展中面临的若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是食品安全问题。由于近年连续发生一系列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使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及餐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食品安全压力。其次是农产品流通高成本问题。由于农产品集散市场布局不合理导致的长途贩运成本过高,以及由于流通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落后导致运输损耗严重造成成本上升。在发达国家,食品和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率达到80%-90%,中国只有10%左右。据统计,中国的鲜活农产品损耗率在25%左右,在美国只有2%到3%,发达国家只有5% 左右,每年农产品的损耗至少700亿元人民币[1]。三是。再其次是农民增收难问题。当前农业生产面对是“小生产”和“大市场”格局,农产品生产和消费鸿沟巨大,而流通环节的“散、小、乱”现实使得农产品利润大多耗散在流通环节,流通中介的运营费用和抽取利润较高。农民一方面要承担农业生产的各种风险,而另一方面却又不能从农产品价格升高中获取利益,因此农民农业经营型收入增长缓慢。因此,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产品产销信息不衔接、农产品销售市场风险高等问题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一个重要抓手。据我们调研发现,有66%的农户认为目前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稳定,希望通过合同收购的农户比例达到35%,希望企业收购的农户比重达到27%。农民希望能够从农产品销售的市场风险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力于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另外,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安全和质量信誉,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差异敏感度及社会认同度较低,因此很多特色农产品销售仅局限在产地,无法进入大市场、大流通,致使生产与销售脱节,农民增收困难。再次,餐饮企业采购规范问题。餐饮企业对鲜活农产品需求大,如何以较低成本获得数量稳定、质量可靠、卫生安全的农产品是大多数餐饮企业面临的难题。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中介主体过多、产销流通链过长,餐饮企业数量较多的供应商合作伙伴使得餐饮企业管理费用和采购风险加大。另外,由于当前多数餐饮企业按照传统采购方式无法获得采购发票,因此对成本的核销往往是一笔糊涂账。这不仅导致对餐饮企业税收征管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成本,往往还增加了企业经营负担。如何构建餐饮企业规范的采销台帐,对餐饮行业健康稳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