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术年会论文 > 物流经济 > 2010年
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来源: 时间:2013/9/13 9:23:57 作者:王珍珍 陈功玉
  

摘要:物流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本文基于1998-2007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的物流产业集聚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利益来源以及物流产业集聚度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经分析得出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存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一些地区由于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而使得该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这种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地区差异又导致了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发展水平的差异。

关键词:物流产业集聚,制造业,工业增加值,面板数据

一、引言

产业集聚已成为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而物流产业集聚更是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物流产业集聚对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减少资本投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竞争优势;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当前我国的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如何?物流产业集聚的类型都有哪些?物流产业集聚的利益来源于哪几个方面?其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有何影响?不同省份的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影响有何差异?本文正是基于此,拟在计算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地区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对产业集聚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而对物流产业集聚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学者均是通过借鉴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来分析物流产业集聚现象。理论上,张荣刚,梁琦(2006)遵循物流管理的理论逻辑,结合产业集群中物流体系运行的独特模式,从产业集群产品结构的系统构建、群内企业关系的社会根植、产品与经营信息的即时传导等方面入手,确立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相对于游离单体企业的物流配送竞争优势。熊浩,鄢慧丽(2007)通过对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探讨了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及其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了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些建议,为如何使物流园区成为名副其实的物流功能集结区、经济功能协调区提供参考。李兰冰(2007)认为物流产业集群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路径。信任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魏晓辉(2008)在对产业集群理论和物流产业理论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问题。王兰超(2008)从分析物流业FDI的特点和性质入手,在系统总结与物流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变迁有关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全球和我国物流业FDI的现状,对物流业FDI的产业结构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彭永芳,张桂娟(2008)重点探讨了物流产业集群的优势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马丽(2008)根据物流产业集群的特殊性,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环境层面、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及集群网络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物流产业集群的因素。张智勇,何景师,桂寿平,陆丽芳(2009)基于复杂系统涌现性机理,对物流产业集群及其服务创新进行了分析,指出物流产业集群涌现性的强弱与其服务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成正比。提出了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模型,以及基于涌现性的物流产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在实证研究上,杨春河,张文杰,邱潇潇(2006)测算了我国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系数,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集聚的指向性和空间布局。杨之雷(2007)以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的实践为例,论证了物流产业集聚带来的竞争优势与物流产业集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谭妮莎(2007)以上海化工物流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群的优势包括节约成本效应,促进物流企业专业化分工,创新效应,资源共享效应等。

已有的文献中分析了物流产业集群存在的机理以及运行模式,对部分省份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度量,但是并没有揭露不同省份之间的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利益来源以及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此,全方位多角度度量了物流产业集聚度,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的利益来源,并从面板数据的角度分析不同省份的物流产业集聚度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将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最终落实到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中。

需要[3]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