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 [2009] 8 号) ,这无疑是物流产业腾飞的良机。物流产业发展的质量取决于运输、仓储、 装卸搬运、 包装、配送、 流通加工、 信息处理以及货运代理等诸环节。事实上、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要充分发挥物流的时间效用、地点效用和形式效用,必须科学规 划布局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编织城乡一体化的物流网络。使物流网络的构建同步或超前于" 三化" 发展的步伐,引领产业的升级,整合城乡资源,强化农超对接,缩短运输时间,使物流费用这应" 冰山" 尽可能多地浮出水面,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由于我国运输干线已基本形成网络, 但运输支线层次尚较低,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的选址布局尚不完备, 城乡一体化架构下物流网络构建及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均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 因而本课题选择长三角经济区内发达城市群域和中原经济区内的发展中城市群域作为研究的样本空间。 由于长三角发达城市群域和中原经济区内发展中城市群域均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并且均已物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 因而,本课题将通过
这两个代表性的区域物流网络的构建和优化,形成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方法和模型,以科学指导物流产业的发展。
通过"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的实证分析和理性演绎,形成的研究报告不仅仅适用于长三角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它对我国当前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物流产业的作用,以物流网络建设引领产业升级和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在16 世纪,资本主义出于萌芽时期,针对资本主义城市与乡村的脱离和对立问题,托马斯•莫尔 ( Thomas More) 曾突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Utopia) ,试图化解当时的城乡矛盾。18 世纪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英国以及西欧国家的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19世纪初,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提出建立“新协和村“ ( New Harmony)模式,随后他的不少追随者建立了多个新协和村形式的公社( Community) 。1898 年,英国的城市经济学家霍华德( Ebenezer Howard) 为了使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环境和谐,把城乡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他提出了 " 田园城市" 的理论。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弊端逐步显露。因而,人们对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整合步伐明显提速,多个区域随着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雏形已经形成。
城乡一体化并不能仅仅停留在人口的集聚上,更重要的在于对产业结构的统一调整和布局方面。随着产业的整体演进和升级,物流产业的地位在加强。而物流成本和费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网络系统的优化程度,因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强烈诉求物流节点、 物流线路形成高效的供应链一体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