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1]
(1.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宜宾644000)
摘要: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中,重庆-泸州-宜宾港口群,作为重要的物流节点和通道,不但是国家重要的水运经济命脉,同时也是内地对外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口岸。论文通过对重庆-泸州-宜宾港口群目前货源吞吐量的统计,分析长江上游港口货源吞吐量的发展趋势,并由货物吞吐量分析其三大港口货源结构及其特点,从而得出货源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找到长江上游港口群“竞争-合作-分工-协同”的发展路径,为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铺好路子。
关键词:港口群;货源结构;空间布局;区域分工
一、引言
“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构想,在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辖区包括9省2市,其发展战略要求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国家为此勾勒出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宏伟蓝图,那就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下游着眼于自贸区试验田的创新发展,长三角城市集群发展、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武汉为协助区的中游着眼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以重庆为“龙尾”的上游着眼于成渝经济区发展以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治理保护。由此可见,重庆-泸州-宜宾港口群,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长江上游由点轴发展,再向点轴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何让作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重庆港,带动同时作为“龙尾”的泸州-宜宾港口群经济腾飞起来呢?
在新常态下,国内学者大多研究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路径选择、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合作、区域经济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协调发展等问题。如:方大春等人研究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1],刘伟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2],陈修颖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及重组问题[3],只有李学工、彭劲松等人研究了长江上游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4][5],而缺少对长江经济带港口货源结构的研究和分析,更缺乏对长江上游港口群货源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分析。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长江上游港口群的货物吞吐量以及货源结构布局,这对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过程的研究作了补充,同时也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水运经济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SYJJ2013B06)
作者简介:李平(1975-),男,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运经
济、港口物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