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实证分析
陈 宾
(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 要:利用2005-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基于VAR 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电子商务与快递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协同发展趋势明显;在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协同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二者关系良性互动的基础;影响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协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快递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电子商务应进一步发挥对快递业的引领作用,积极拓展两业互动协同的发展空间,而快递业应通过产业整合、服务升级和全面开放,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服务品质,缩小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差距,从而提升两业之间互动协同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电子商务与快递业;VAR模型;互动关系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此基础上商务部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和“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成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接近2.79万亿元,同比增长51%,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1]。电子商务产业体量的快速增长,将处在其下游的快递业助推到新的高度。据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2014年中国快递业务收入达到2045.4亿元,同比增长42%,快递业务量达到139.6亿件,同比增长52%,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电子商务与快递业是新经济时代发展迅猛、合作密切的两大产业,分别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环节,在不断地互动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互动关系研究对提升两大产业互动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文献综述
目前,对于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关系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构建以电商和快递行为解构为重点的供应链均衡模型,主要研究方法是博弈论,其中Nagurney[3](2002)、Zhang[4](2006)通过引入制造商和需求市场、零售商之间的虚边代表B2C 交易,构建了三层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朱道立[5]等(2011)、胡一竑[6]等(2012)系统研究了网购供应链体系,并首次将快递服务商纳入到供应链的决策主体,构建了网购供应链的均衡模型。王宝义[7](2014)、丁斌,罗秋慧[8](2014) 分别引入顾客监督因素和额外供应成本分担因素,构建电商与快递的博弈模型,并提出均衡策略。2.从协同发展角度研究电子商务和快递业两者关系。Yacien Aift[9](2004),Cuneyt Koyunw[10](2004)认为快递业的诚信、价格和配送速度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李莎[11](2010)将SCOR和CPFR的整合模型应用于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协同模型的构建。韩瑞玲等[12](2011)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构建网购与快递交互作用的关联度和耦合度模型,实证分析两者的耦合关联关系;刘丹、卢伟伟⑪(2014)构建电子商务和快递业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协同度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两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韩军涛⑫(2014)基于Volterra模型,构建非对称互惠模式下快递与电商共生模型来分析两者协同发展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两者关系的学术研究多集中于微观技术层面,尤以行为解构、模型构建为重点,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多数学者偏重于研究某一产业对另一产业的影响, 而从宏观层面分析两个产业之间在一定时间序列发展过程中如何相互影响,存在怎样的互动关系,两大产业间的动态演进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电子商务与快递业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不仅能为两业的协调共赢提供一些理论建议,同时对两业的现实发展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