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勋亮[1] Youtao Lin2
(1. 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广州 510320;2. Clark University, MA 01610, USA)
摘 要:利用AMSR-E微波卫星遥感海冰密集度产品数据,分析北冰洋海冰冻融过程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月份变化,结合冰区影响通航条件的因素,分析北冰洋东北航道通航可行性,并预测出大致通航时间区间;以国际通用集装箱船通航为标准,拟定国际商贸航道,并分析典型月份该航道完整的通航冰情。结果表明自2008年以来,北冰洋东北航道的海冰密集度出现明显下降,适合通航的无冰水域存在的时间明显变长,东北航道国际商贸航线已具有通航性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北冰洋东北航道 海冰密集度 国际商贸航线 通航性 AMSR-E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表现出的海冰消融加速的现象,使得人们对北冰洋通航的兴趣越来越大。随着近30多年来北冰洋海冰的快速减少趋势,以及近十年来北冰洋海冰的加速融化,伴随着2009年德国布鲁格公司的两艘货船“有爱号”和“远见号”[1],在没有破冰船领航的条件下,从韩国装船,北上经东北航道,成功到达荷兰阿姆斯特丹,完成东北航道独立航行,意味着北冰洋东北航道的开通和利用从设想提升到具有现实意义,北冰洋航道的通行性研究成果也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
东北航道是指沿俄罗斯北岸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航道,被认为是连接东亚和欧洲最经济的航路。东北航道是北极航道中人类开发时间最长、研究时间最长和最具影响力的航道,其地理位置是从北欧的巴伦支海出发,经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楚科奇海,最后到达白令海峡的一条航线。2012年夏季,我国“雪龙”号科考船第五次北极科考,从青岛出发,经东北航道抵达冰岛,并沿高纬度海域返回,对东北航道夏季通航状况进行了考察[2]。自2011年有统计开始,预计通过东北航道的船舶的数量,从一开始的每年30多艘,提升到2013年的600多艘。说明了东北航道的利用价值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3]。具有商业价值的北冰洋东北航道国际商贸航线的研究和确定就显得极其重要和迫切。
二、北冰洋东北航道通航性研究现状
现有对东北航道的研究,在研究对象上,主要分为对海冰因素的研究和对除海冰以外其他因素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主要是体现在对北冰洋总体海冰状况下的冰情预测和冰-海-气涛动的影响分析,或者是对除海冰以外因素的因果分析和多因素的下的权重分析。曹玉墀(2010)[4]总结了北冰洋内影响通航的海冰相关因素,较为完整的得出了建立在海冰冰情下的通航可行性初步研究成果;冯远(2014)[5]等研究了北极东北航道上集装箱船型的分析,得出了集装箱船在东北航道航行的各种经济指标和受影响的因素;Lei Ruibo1(2014)[6]等完成了根据所拟东北航道的海冰密集度分布分析,是至今为止对于东北航道通航研究中,精确到航道上具体冰情分析的最新成果。
本文研究的是北冰洋地区的海冰密集度变化规律,分析海冰冻融过程,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规律,以及除海冰以外对通航的一些影响因素,对所选航道进行海冰密集度的时空分布研究。即根据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21世纪EOS-AM-1卫星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所观测的2002年至2012年共11年的数据的海冰密集度产品,研究基于不同时间跨度下的海冰冻融过程,从而得出对通航有影响的关键时间点的北冰洋海冰状况。根据相关地理、经济和社会人文因素,分析出东北航道通航的非海冰关键限制条件,结合海冰状况和通航条件限制,对所拟选的国际商贸航线进行海冰密集度时空分布研究,生成所拟航道的海冰密集度分布图,明确地提供了东北航道国际商贸航线的通航时段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