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安徽省的样本数据
张 勤 司俊芳 许丽雲 司敏
摘 要:以1998-2014年安徽省数据为样本,选取进出口总值(Z)、运输总量(LC)、物流网络里程(LR)3个变量建立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的VAR模型,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进出口总值是运输总量的单向Granger原因,物流网络里程是进出口总值的单向Granger原因,即外贸发展对物流需求具有拉动作用,但物流需求对进出口贸易作用不明显;物流供给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而进出口贸易对物流供给作用不显著。据此,从物流供给降本增效,物流企业服务升级,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安徽省 现代物流 对外贸易 VAR模型
引言
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从长远眼光来看,需要进一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培养经济增长新动力[1]。但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重点的对外贸易,在“转动力、提质量”的改革中成效欠佳,阻碍了外贸的转型升级,严重影响了供给侧改革的进程[2]。而物流业由于供给成本过高、供给结构性矛盾、服务质量落后、创新不足等问题,也难以真正发挥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3]。因此,经济新常态下,探讨供给侧改革中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的动态关系以促进物流业和对外贸易转型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六省之一,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点规划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下,对外贸易成为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马车”之一。新一时期,中国的外贸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严峻,安徽省受外需低迷、进口放缓等因素影响,外贸增长持续受阻。据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11月,全省进出口总额为38.31亿美元,同比下降7.5%①。为了充分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必须坚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推进安徽省外贸转型。而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物流在对外贸易的流通环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三方利润源泉”。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17年2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2%,较上月提升0.7%[4]。分区域来看,安徽位居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的长三角腹地[5],在水陆空立体交通网中占据有利位置,现代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 [6],并与对外贸易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现代物流利用自身的物流网络、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通过进出口货物在国际间的交易和流通,促进物流资源在国际间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带动安徽对外贸易的蓬勃生长[7]。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使中国流通业以更加开放的态势参与国际竞争,进出口贸易取得全面发展,给国内物流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对外贸易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安徽省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之一。2017年《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中提出,依托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口岸、开发区等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提升多式联运水平,打造与产业体系对接的立体化物流枢纽体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