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绍华 谢杰
摘 要:物流业作为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与各产业部门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对保障国民经济顺畅运行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1997-2010年四期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测度物流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作用,动态考察不同时期物流业对相关产业的影响程度变化,客观判断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得出主要结论为:1、物流产业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2、物流业成为“低附加值、带动作用强”部门;3、工业物流为主向服务业物流转变;4、物流业与第二产业联系紧密。并提出对策建议:1、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2、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合理布局运输基础设施,构建物流实体网络。3、加快物流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企业的经营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物流业 关联效应 动态比较
引言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神经和血脉,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由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内部物流逐渐分离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物流产业,为经济运行和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物流业始终保持较高速度增长,1997-2014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2.1%,同时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7.0%,充分显示出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物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基础性、服务性的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紧密相关,既相互影响又不断互动,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分析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及其作用机理,对于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清晰的认识物流业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推动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物流业作为基础性产业的特征日益显著,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及其他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较早对物流产业影响作用进行定量研究的学者是李冠霖(2001),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物流业的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认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较低,但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发展物流业会极大地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益的提高”[1]。此后,投入产出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业关联效应的分析,以研究物流产业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带动作用(黄福华,谷汉文,2005;宋则,常东亮,2008;魏明侠,王琳,李源,2009;李晔,陶瑾,2012),这些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揭示了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宏观效应,但是没有深入分析物流产业与各细分产业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2-5]。也有学者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各细分部门的影响(楚岩枫,刘思峰,2007;邵扬,梁亮,张屹山,2009),这些研究揭示了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带动作用,但是聚焦于某一年份,缺少动态比较,从而无法反映趋势变化[6-7]。因此,本文采用了1997、2002、2007、2010最近四期投入产出表,考虑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变化,动态地分析了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效应,以更清晰地认识物流产业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及其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