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会报告 > 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 2009年
基于Fuzzy AHP的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
来源: 时间:2012/11/2 21:30:23 作者:尚鸿雁
  

摘 要:危险货物运输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是降低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和事故概率,提高运输管理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货物及其装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脆弱性和不安全状态三方面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们之间风险构成关系和及相互影响作用,并把作为主要事故原因的人在管理环节上造成的疏漏列为主要评价因素,基于Fuzzy AHP法,构建了“人-物-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及空间三维框架模型,结合实例研究,对不同程度的风险状态进行分级预警。实例研究表明,综合评价模型,是针对“人-物-环”风险预警评价指标因素的非定量性,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Fuzzy AHP;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评估;预警;指标体系

近年来,随着危险货物运输量的急剧增加,由危险货物运输造成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1]。于占波在《物流技术与应用》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及应用一文中提到,中国每年仅通过公路运输的危险货物就达2亿吨、3000多个品种,占各种运输事故的比例也最高,2006年达40.7%。欧洲一项研究表明:在近70年3222起危险货物事故中,41%是在运输过程种发生的[2]。鉴于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危险货物运输的风险评价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国先后开展了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及评价方面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Bubbico等研究并提出了危险货物运输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模型[3,4],其中,Bonvicini采用模糊数学法评估了不确定性风险影响因素;2002年,Fabiano将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影响因素划分为道路固有特征、天气条件和交通状况3类,提出了面向事故现场的风险评价与决策体系,并给出了事故概率与总死亡人数的风险评价模型[5]。中国学者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指标体系建立和风险评价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刘浩学等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优化危险货物运输路线,在保障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减少运输事故的前提下,确定了生态环境、人口密集区、交通状况为影响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路线选择的3个主要因素,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6];陈志军在分析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系统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了个指标的权重,提出了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系统进行风险评价[7];陈开朝利用近似算法,综合TR和CR两个模型形成了危险品运输风险综合评价模型[8]。

需要[2]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