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基本理念,概括了应急资源运输路线决策方法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定量和定性方法尚存在不足。提出了应急资源运输路线评价流程,利用最短路径算法选出3-5条候选路径;建立了最短路径ANP赋权关系图,运用网络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考虑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建立了指标非线性组合关系的多属性综合评价决策模型。以某地区X发生自然灾害运输路径评价的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应急资源运输路线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资源运输,网络分析法
我国目前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这种形势还在加剧。有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共发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540万起,造成约20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253亿元。为积极应对上述各种紧急态势,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紧急救援预案,尤其是在遭受了2003年SARS的冲击后,国家更是成立专门的应急救援部门。应急物流包括应急物资需求预测和分配,应急物资中心的建设,应急资源运输和现场救援工作等。应急资源运输又是应急物流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对应急资源运输路线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应急物资运输可定义为:为了能尽可能的发挥物资的救援作用,以最短的运输时间,尽可能低的成本为目标,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把应急物资在适当的时间运送到适当地需求地。它具有时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特点[1]。而应急救援物资运输车辆的调度问题则是确保这一运输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1 应急资源运输路线的研究现状
鉴于应急资源运输的重要性,应急资源运输路线决策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定量或定性的方法。
精确的定量分析应急资源运输路线通常采用数学规划模型进行建模和求解,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有许多。Wael M.ELDessouki(1998)年提出了在综合候选路径的通过时间占所有路径时间的百分比和候选路径通过时间与最短路径通过时间比值这两个标准、约束条件和路径惩罚比率情况下的最优路径选择模型[2]。A Weintraub等(1999)为解决随机需求的车辆路径安排问题提出了一个紧急车辆派遣系统[3];景玲,黄席樾等(2002)提出将遗传算法应用于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中求解最佳路径,并设计了特定的有序选择、交叉和遗传算子[4]。张忠民(2006)提出将系统工程多目标决策的方案排序法和价值工程综合评价法应用在路线方案优化比选中,该方法将高速公路不同设计阶段多方案比选的复杂、定性问题转变为简单、定量问题来解决,使方案比选工作更加科学合理[5]。罗朝晖等(2006)建立了2种有运力限制条件下的多需求点、多货种军械紧急调运的优化模型:以时间最少、供应点数目最少、损失度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和以时间有限、供应点数目最少、损失度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通过严格的数学逻辑推导,对2种模型给出了解析算法[6]。这些模型算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是精确的定量模型的建立有严格的假设条件,需要有历史详细数据的支持,求解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计算时间。这些都影响了定量模型的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