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更好满足社会的需要,各类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宁波大红鹰学院作为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民办高校,其物流管理专业为宁波港口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应用性人才得到企业和社会广泛的好评。本文就民办高校进一步提升应用性物流人才必要性、主要问题、培养核心设想和具体措施进行模式研究。
关键词∶ 民办高校 物流人才 培养模式研究
一、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中国物流学会港口物流产学研基地建设的需要
中国物流学会为了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更好的推动中国物流业的向前发展,于2008年在全国建立了第一批“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宁波大红鹰学院以港口物流为特色成为首批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基地的建立,无疑为宁波大红鹰学院物流人才培养搭建了更为良好的广阔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各展所长、资源共享、相互促进,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培养不能沿用过去的旧模式。
2、宁波港口物流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发生变化
宁波作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国际一流的深水良港,拥有雄厚的仓储、运输基础,在国际港口物流业担当着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这就要求宁波要主动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积极参与国际化物流竞争。但宁波物流业的发展既无成熟的实践经验、典型示范效应,也缺乏一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拥有现代物流理念的物流管理人才。
3、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许多普通高校将培养的人才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对这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的能力,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尽相同,这也需要对原有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1、人才教育模式与实际脱节、人才定位不准确
人才教育模式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许多高校的物流教育只是现代物流理论中的某一个环节,在人才培养上没有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一方面近些年的“物流热”,导致了部分院校纷纷“模仿”和“照搬”地开设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宽泛,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没有认真研究、分析和论证,出现盲目趋从、定位不准的现象。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高校“闭门造车”,企业“孤军奋战”,在人才培养问题上,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