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我国1978—2007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对我国货运量及货运生成量进行协整分析,协整检验结果说明货运量(取对数)与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比例和第三产业比例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运生成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取对数)和第一产业比例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揭示了第一产业产值对货运量、第一产业比例对货运生成量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正交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说明第一产业产值对货运量和第一产业比例对货运生成量具有持续的正影响,而国内生产总值GDP(取对数)对货运生成量具有持续的负影响。
关键词:货运量;货运生成量;协整分析;格兰特检验
0引言
货运量是指运输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运送货物的数量,以吨表示。货运量是货物出行交通量的派生需求,不仅与最终产品的重量或体积相关,还与中间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组织、运输方式的选择以及运输组织效率等多种因素相关。并且由于最终产品的产品结构、中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组织、运输组织效率等因素又与经济总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货运量与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许多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货运量需求进行了预测分析[1~5],这些分析方法通过不同的手段对货运量与GDP、产业结构之间的模糊关系进行处理,包括线性回归、组合预测、模糊处理、神经网络等等。但缺少对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的探讨,因此可能出现伪回归或者因影响因素选择错误而发生预测偏差。要对货运量进行准确科学的预测,就应该对影响我国货运量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关系进行分析。文献[5]、[6]分别分析了产业结构对货运量的影响,说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货运量具有不同影响;文献[7]分析了上海市公路货运量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另外,张文尝(1992)研究空间运输联系时,提出了货运生成量(货运量与GDP的比值)的概念;后来又被称为单位GDP货运量[8],并认为该指标反映城市产业结构和货运量之间的关系,预测结果比较可信。
本文通过《中国统计年鉴2008》我国历年货运交通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1978—2007年的数据(价值量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选取相关的指标,基于协整理论,利用Eviews软件,建立货运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变量协整模型,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货运量及货运生成量的影响机理和动态影响特征。
1协整分析的相关数据整理
GDP由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构成。并且,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导致第一产业比例、第二产业比例和第三产业比例的数据的变化。为了能够找出科学、合理的货运量与经济增长数据的关系,需要选取如下相关7种数据进行分析:GDP,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例。
如果对“不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直接进行回归可能会产生伪回归,所以必须对所有可能用到的数据进行单整性分析。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得到相关数据序列的单整性阶数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