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形势下,沿海港口城市的竞争已经从规模和等级的竞争,转移到港口功能与服务之间的竞争。即从传统依赖港口码头、岸线、航道水深等“核心资源优势”升级到金融、贸易、物流网络、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竞争优势”方面。新兴港口城市必须以供应链整合优势获得区域竞争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分析了新兴港口城市产业发展现状,认为物流金融产品广泛应用,是帮助新兴港口城市各企业参与国际供应链体系、在全球市场获得客户资源、掌握核心资源的重要手段,并系统阐述了新兴港口城市建设物流金融基地的总体思路,最后对新兴港口城市建设物流金融基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兴港口城市 供应链 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基地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港口城市在提升区域和国际竞争力、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港口城市的发展,需要落实在产业形成发展中,产业成为连接港口和城市的纽带。现代临港物流产业是配置全球资源的重要载体,联合国贸易组织提出“贸易港口作为海运转运为其他运输方式的必经转运点的作用逐渐减弱,但作为组织外贸的战略要点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综合运输链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有关区域经济并往往是工业发展的支柱。”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早在1992年即明确提出,“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已进入供应链时代。供应链正在从传统的线状模式向新型的、集约化的网状供应链模式转变。它体现了竞争关系由单个企业之间竞争向供应网络竞争演变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沿海地区经济竞争的价值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临港物流产业成为港口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同时受制于全球供应链的配置。如何降低供应链各个关键环节成本,发挥供应链最大效益,是当前新兴港口城市增强产业链竞争力必须解决的主要难题。而作为供应链金融工具的物流金融基地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
一、 新兴港口城市的产业发展现状
(一)新兴港口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港口城市通过水上(特别是海上)通道完成与其他地区和城市的贸易往来,从而达到经济上的繁荣,并通过这种最廉价的运输方式衍生出人群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高度聚集。特别是近年来,港口-城市关系更成为政府、学界和企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到2009年为止,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沿海地区和城市已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量的93%,特别是滨水岸线的再开发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已经成为与50年代修建高速公路和60年代的新城运动相提并论的重大事件。沿海港口城市可以率先参与国际分工,接受全球性经济中心和市场中心的辐射,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并联系腹地经济的分工协作,通过开发,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更容易吸纳和集聚国际范围内的生产力各要素,快速促进城市成长和区域经济发展。
瞻望全球,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利用海岸带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大型港口为核心,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带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临近港口的城市在历史上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并将继续主导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版图,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的19个世界最大城市中,有14个位于能够将地方经济联系到区域性乃至全球性供应链和贸易体系的大型水体附近”。
(二)新兴港口城市的产业现状
通过对黄骅港、唐山港、秦皇岛港等我国沿海较具代表性新兴港口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兴港口城市的现有主导产业集群中存在供应链结构不尽合理、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供应链中龙头企业、人员素质偏低、高水平研发机构和人员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规模弱小、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重大挑战,削弱了产业竞争力,显著束缚了沿海新兴港口城市实现产业升级优化、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在供应链结构层面上,主要表现在:产业链条短、关联性弱,亟待形成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尚待调整,产业规模与竞争力待提升;供应链核心企业须加强,产业集群水平待提高;物流结构性矛盾较突出,专业化需要提高;多数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研发创新能力需加强;政府需强化产业组织及服务政策配套。
在企业经营层面上,主要表现在:流通渠道缺乏规划,流通渠道需加强,流通规模需扩大、流通效率待提高;信用体系须健全、融资渠道须完善;物流资源有待整合,物流成本相对偏高;信息化平台基础较弱,信息技术体系需完善。
(三)新兴港口城市产业问题的解决手段
在新形势下,沿海港口城市的竞争已经从规模和等级的竞争,转移到港口功能与服务之间的竞争。即从传统依赖港口码头、岸线、航道水深等“核心资源优势”升级到金融、贸易、物流网络、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竞争优势”方面。
新兴港口城市必须从供应链角度考虑产业布局,整合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与生产制造环节,营造企业和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以供应链整合优势获得区域竞争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物流金融产品广泛应用,帮助港口城市各企业参与国际供应链体系,并提供了区域竞争中在全球市场获得客户资源、掌握核心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建构物流金融基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物流金融服务,在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同时,帮助企业盘活闲置原材料和产品的资本占用,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这种创新的业务模式将突破传统“以钱换钱”的束缚,实现了“以货换钱”的新型融资服务方式,显著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二、新兴港口城市物流金融业务市场分析
(一)物流金融概述
物流金融发展起源于物资融资业务,是物流、流通与金融相结合的复合业务概念。国际上,美国和加拿大以及菲律宾等地构建了最全面的物流金融规范体系。早在1916年,美国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US Warehousing Act of 1916),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这一体系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时下,物流金融已成为某些国际物流巨头的制胜法宝与首要利润来源。
在商品融资过程中,由物流企业、融资企业、银行构成活动主体。融资企业可将所拥有的货物作为抵押,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及时掌握融资企业质押货物的状态,有效防范贷款融资风险。物流企业通过提供向银行质押物监管服务,及优质的包括仓储、运输、货代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获得了更多的业务收入,融资企业也获得了发展所需资金,最终实现了三方共赢目标。
(二)新兴港口城市物流金融业务市场现状
当前,我国沿海新兴港口城市的金融服务业务从金融机构构成来看,主要是银行(四大国有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保险公司(太平洋、人寿等)、证券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提供小额贷款业务的财务顾问公司或投资公司。
从金融服务产品的角度看,除银行提供信贷资金、保险公司部分财产保险业务外,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发展的直接作用有限。银行类金融机构为物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仅为传统的信贷服务,主要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周转,新型的物流金融产品与服务还处于规划导入阶段。
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沿海港口新兴城市依托自然地理优势,大宗散货的物流规模庞大,交易活跃,资金需求十分迫切,物流金融需求旺盛,为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空间。
(三)新兴港口城市物流金融基地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新兴港口城市的突出优势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地理优势,另一方面是各级政府政策优势。针对其普遍制定的“区域型国际物流中心”战略目标,必须集现代物流中心、加工贸易中心、金融商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为一体,不断拓展物流金融服务功能,构建物流金融基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另一方面,随着新兴港口城市现代物流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可逐步提供包括现货质押、仓单质押、集中授信、未来货权开证、未来货权融资、保兑仓等多方面的物流金融增值服务,对于港口带动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目前港口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大部分目前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业务,现代化的物流运作乃至整体供应链物流服务很少,与新兴港口城市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不相匹配,也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特别是客户需要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一体化服务。物流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高端物流增值服务,对于提高新兴港口城市的物流服务水平在当前尤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