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国内第一个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建成后,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在此期间数以百计的物流园区拔地而起,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国外发达国家物流园区的增长速度[1,2]。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级物流园区规划的决策者没能够将物流园区的运作,上升到对内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对外协同其他物流节点的系统层面去考虑,而是仅仅从单一物流园区的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或者以行政区域或城市圈为单元进行物流园区的规划和运作,较少关注与其他物流园区的互动关系,从而使得本该扮演着物流网络系统中重要枢纽角色的物流园区孤立运作、信息共享机制缺乏、无法实现协同互动,最终导致物流园区成为一个个物流信息孤岛,物流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整合与高效利用。
从相关研究来看,有关物流园区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动关系,尤其是物流对于区域的发展和贡献度、物流园区形成机理等有相应探讨[3-5];②对物流节点体系(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的协同优化技术和方法研究[6,7];③对于特定物流园区的需求预测、布局选址、规模确定等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研究[8,9];④对物流园区的经营模式包括投资开发模式、管理模式、赢利模式、治理模式等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10];⑤从微观层面研究物流协同作业的共同配送模型、车辆路径优化、装车优化、园区内部布局等[11,12]。综上,目前学术界尚缺乏从网络运作的视角对物流园区之间的互动机制和协同运作模式的研究。在具体实践上,依托物流网络思想,实现物流园区间的网络协同运作模式,将是未来我国物流园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物流园区网络协同的内涵分析 (一)物流园区的网络节点属性界定 本文认为物流园区作为一类特殊的物流节点,既体现为物流业的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也表现为社会物流网络中最高层级的节点形态;既是一个独立的运营主体,又处于一个大的网络体系之中。与传统意义上的物流节点不同的是,物流园区脱离了具体的、直接的需求指向,主要定位于各类物流业者集中处理业务和资源交换的跨区域共享平台。每个物流园区都是一个开放的主体,都可以从外部获取信息和资源,也与其他节点共享自己的资源,物流园区之间通过互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的过程便是物流园区网络的形成过程。物流园区作为社会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通过相互间的协同运作,彼此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网络关系。
根据物流网络理论,现代物流的本质是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而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网络服务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13]。物流网络表现出来的网络效应是在一定专业化条件下的组织网络效应,是一个资源充分共享、可动态重组、开放的多边网络[14]。各级物流网络节点依据自身可调用资源条件,确立自身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不是某些企业甚至某地方产业部门能够单方面选择的结果,而是由物流节点之间相互联系和互动而演变和共同决策的过程。因此,物流园区的发展如果单纯强调规模经济效应,就会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识偏差。"规模化发展"和"网络化发展",一词之差反映了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前者将导致在具体的实践中更关注于一兵一卒的得失或贪大求全,而后者则注重于效率的提升和弹性化的策略,以合作和联盟求生存;前者关注竞争与垄断,后者注重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