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向需求模糊的多车辆集散货物路线问题研究
研究了一类新的车辆路线问题(VRP)——整合逆向物流的多车辆路线问题(MVRPRL)。该问题的特点是客户可以同时取货和发货,而且客户发货量是在路线安排前是不确定的。首先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客户发货量,建立了基于模糊置信度理论的多目标模型;然后设计了基于模拟的改进禁忌算法来求解该模型:用模拟的方法计算路线失败值,在路线搜索中采用路线内部改善和路线间改善两类邻域操作,而且采用了重起策 略。
-
基于TCODP的供应链响应时间模型研究
速度与顾客化服务将成为21世纪竞争的主要“武器”,大幅压缩响应时间是供应链基于时间竞争追求的目标。本文以一个三阶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界定了供应链响应时间的概念与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环节分析法,建立了基于TCODP(Time-dimension Customer Order Decoupling Point)的供应链响应时间计算模型。并基于TCODP在供应链中的不同位置,分别描述了四种订单定制类型下供应链响应时间的构成特征。最后,给出了一个案例应用。
-
供应链分销商绩效模糊聚类分析
分销商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供应链管理理论,建立了一套分销商绩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结合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产业供应链形成路径及特性分析
为揭示产业供应链的内涵和特性,分析了产业供应链的概念、形成动因和形成路径,并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产业供应链的串并联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基于串并联特点的协作、集成化的产业供应链运作模式更能体现出运作稳定性、资源共享性与规模效益性;
-
基于补偿-递阶-反馈控制的逆向供应链物流规划体系研究
逆向供应链(RSC)物流规划的合理性对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RSC物流规划的特征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补偿-递阶-反馈控制的RSC物流规划体系,设计了RSC物流规划的总体框架和子系统实施方案,建立了RSC物流规划的补偿控制、递阶控制和反馈控制机制。基于补偿-递阶-反馈控制思想,有助于解决RSC规划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有效性问题。
-
灾害救助中的应急供应链管理研究
随着灾害的频发,应急供应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救灾应急供应链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应急供应链可选择基元体纵向与横向配置战略,具体运用弹性与鲁棒性策略与其相匹配,并对此实施了量化分析。
-
基于随机需求的供应链产供销计划协同模型研究
考虑随机客户需求,研究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多层供应链网络产供销计划协同问题。根据给定的假设条件和问题的分析,首先从系统整体优化的角度,建立带有补偿问题的多周期二级随机规划模型,然后提出了优化-仿真相结合的模型求解策略。最后,给出仿真数据进行算例分析,对比采取协同和异步方式制定产供销计划在总成本方面的差异,分析基于随机需求和确定性平均需求的产供销计划在总成本方面的分布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随机需求条件下的产供销计划协同模型一方面可以显著缩减供应链总成本。
-
供应链中双重混合渠道分销的价格竞争及均衡分析
针对家电制造商与零售商同时具有实体与网络两种分销渠道的双重混合分销渠道结构模式,应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价格竞争策略,并通过数值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均衡价格、产量及利润的变化趋势。最后,根据模型及数值实验的结果,给出了家电企业销售渠道协调及整合的几点建议。
-
国际采购大豆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物流费用优化模拟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采购国,然而世界大豆贸易形成了“南美人种大豆、中国人买大豆、美国人卖大豆并决定价格”的怪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油脂企业没有形成自主的国际采购大豆供应链。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运用物流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分析大豆国际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以国内港口粮食物流中心为核心节点企业,涵盖大豆主产国收纳库、中转库、集并库以及我国油脂加工企业为主要节点的国际采购大豆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
补货能力影响部分短缺量拖后率的边补货边需求EOQ模型
基于短缺量拖后率与等待时间相关的假设,在边补货边需求EOQ模型中,增加考虑了补货开始后缺货量得到满足的等待时间对短缺量拖后率的影响,提出了与补货能力和短缺量相关的部分短缺量拖后率影响方式,建立了补货能力影响部分短缺量拖后率的变质商品边补货边需求EOQ模型。对三个算例的仿真求解表明:增大补货能力会导致生产次数下降到某一固定水平,虽然增加了缺货量等待下次补货的时间,但是减少了补货开始后缺货量获得满足的时间,所以在中等水平的补货能力下。
-
供应驱动原理与基于Supply-hub的供应物流整合运作模式
着眼于对供应链供应资源的整合管理与协调优化,提出了供应驱动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其原理及其与需求驱动概念之间的关系;提出供应驱动链协同运作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资源组织整合和业务运作过程的协调优化提升供应链纵向和横向二维业务活动的协调性。基于实际调研和相关案例分析,探讨了基于分布式VMI、Supply-hub和混合式供货的三种典型的供应驱动链协同运作模式。重点分析了Supply-hub整合运作模式下Supply-hub的运营主体、角色定位与功能范围等。
-
我国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研究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港口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主要港口城市普遍重视港口发展,实行“以港兴市”战略,从而推动了港口信息化的新一轮建设。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深圳要建设“世界级大港”,天津、青岛要竞争中国北方航运中心,大连要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天津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港,重庆要建设西部物流中心,等等。
-
基于组合模型的广西物流需求预测研究
本文从广西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针对广西物流系统的特征和目前物流需求的统计现实,通过对物流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灰色系统及回归分析的物流需求单项预测模型,鉴于单项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在单项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符合广西区域经济特点的组合物流需求预测模型。
-
顾客感知的物流服务水平分析
物流企业竞争的重点是提供符合客户要求的物流服务,即提高顾客所感受到的物流服务水平。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从物流企业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出发,建立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比对分析模型。通过该模型的分析,可以找出影响客户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关键因素,以此作为改善物流服务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依据,为客户提供更贴近其需求的物流服务。最后以网络快递业为例进行了示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应用性。
-
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分析
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分析是安全运输决策的依据,是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的关键。文章从事故率估计和事故后果模拟分析两个维度来分析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应用信息扩散理论估计了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率,并基于GIS技术模拟分析了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后果,前者弥补了样本信息不足的缺陷,而后者利用详尽的地理信息克服了以往后果分析中准确度低的不足,完善了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分析,从而为更好的决策以减少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
铁路枢纽货运站业务优化重组研究
文章设计出铁路枢纽货运站业务优化思路,提出了货运业务分散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以业务分散度、系统运营成本为上层优化目标,货主运输费用为下层优化目标的多目标双层规划模型。以广州铁路枢纽货运站业务分工为例,利用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完成枢纽货运站业务优化方案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对优化枢纽内铁路货运站业务分工、减少枢纽内系统交通流量负荷有显著作用,并与广州铁路枢纽货运站的发展规划格局相符。
-
物流产业发展与物流人才需求模型研究
在深入分析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首先用马氏链模型对阻滞指数增长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改进,得到了比阻滞指数增长模型更合理的物流产业发展增加值,然后选择了五个国家物流产业发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回归模型论证了其物流产业发展与物流人才需求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和因果关系,最后利用该回归模型预测了2011年到2025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量。
-
钢铁企业物流与价值流系统的模型化分析
本文就是针对钢铁企业物流系统和价值流系统的特点,建立起相应的物流模型和价值流模型,模型化的分析了钢铁企业的物流和价值流系统。在建立钢铁企业价值流模型中,引入市场价格因子,提出了“基准利润”,并且分析了各股物流以及价格对“基准利润”的动态影响。
-
区域物流中心城市选址的综合评价方法
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区域物流中心城市选址的科学合理化直接关系到区域物流的服务绩效。本文系统分析区域物流中心城市选址影响因素,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以湖北省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选择为实例,探讨了科学合理定位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二炮兵核导弹部队应急物流的现状及对策
通过对典型突发军事突发事件的系统分析,讨论了第二炮兵应急物流的内涵、特征;提出了第二炮兵应急物流体系的结构模型与第二炮兵应急物流中心的运作流程;根据核危害的特点、第二炮兵应急响应的特点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核事件分级表,提出了第二炮兵应急物流中心的选址要求、应急储备物资的必要种类以及第二炮兵应急物流核响应的分级模型。最后针对国内外应急物流发展的利弊得失,分析了第二炮兵应急物流发展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