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 加速推动军事物流一体化进程
世界新军事变革对我军军事物流思想、保障体制、保障方式、保障手段、物流人员带来了重大影响。研究认为,与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相适应的一体化军事物流具有物流目标系统化、要素集成化、组织网络化、运作并行化的基本特征。加速推动军事物流一体化进程,必须树立综合集成的军事物流思想理念,建立三军一体的军事物流组织体系,建立平战兼备的军事物流运作机制,建立统筹共用的军事物流保障资源,建立衔接统一的军事物流标准制度。
-
随机需求环境下物流服务供应链最优收益共享系数的确定方法研究
在收益共享契约设计中,确定合理的收益共享系数是设计关键,它将影响供应链的协调与稳定性。为了解决现有收益共享契约中的收益系数仅有区间范围而不能确定具体数值的缺陷,本文首先以一个物流服务集成商和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组成的两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研究在随机需求环境下,物流服务集成商与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实行收益共享契约时最优收益共享系数的问题。考虑物流服务供应链中服务不可储存特性,建立了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
-
我国省域物流水平空间梯度研究——基于主成分和聚类两阶段方法
本文基于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视角,以全国31个省域为地域研究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两阶段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物流水平的地理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物流发展水平呈现五个层次,表现出较强的沿海指向梯度特征,这种梯度特征与经济发展的梯度型基本吻合。
-
我国货运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以我国1978—2007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对我国货运量及货运生成量进行协整分析,协整检验结果说明货运量(取对数)与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比例和第三产业比例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运生成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取对数)和第一产业比例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揭示了第一产业产值对货运量、第一产业比例对货运生成量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正交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说明第一产业产值对货运量和第一产业比例对货运生成量具有持续的正影响,而国内生产总值GDP(取对数)对货运生成量具有持续的负影响。
-
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绩效实证分析
企业的目标是获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然而,风险和利益是不可分的,要谋取超出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的超常收益,企业不可能也不应当回避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场新的流通革命在世界范围兴起,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热点。本文利用Z计分法,选取60家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其2006年至2008年的财务风险及其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物流上市公司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2006年至2007年物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呈增长态势,而2008年该行业的经营绩效出现严重下滑。相关性分析表明,财务风险和经营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
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机理研究
应用共生理论,分析了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关系,建立了实力对称型和非对称型的共生模型,通过求解分析,指出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合作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制造业实行物流资源外包,会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最后提出两者协同共生发展的四条路径。
-
两类顾客环境下的动态生产及外包策略研究
在有限计划期内,考虑两类顾客(高端和低端)需求具有不同的缺货等待成本,企业可以采用生产或者外包的方式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可以得到零售商有五种不同的服务策略,且最优外包策略不一定满足“零库存外包”规则,最优生产期结构不一定满足“零库存生产”规则,但满足高端顾客需求的生产期集合须包含满足低端顾客需求的生产期集合。基于此性质,提出了一个多项式算法得到最优的生产及外包策略。
-
物流配送中心直通配送运作时间优化研究
针对直通配送需要尽可能缩短配送中心内运作时间的问题,利用总运作时间与完成所有操作所需时间最长的货源的操作时间等价的关系,构建了以最小化总运作时间为目标的配送中心内货源及目的地的出入站口指派问题模型。设计了对个体分两段进行编码、交叉、变异等操作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及其算法能够对配送中心内的运作时间进行有效优化。
-
物流子网络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中,本文定义了网络化程度的概念,并基于245份问卷的调查结果,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了三个物流子网络间的作用路径,对子网络间作用机理的假设做出了验证,其后又将模型具体化,结合现实对子网络间作用机理做了分析与解释。最终得出结论:物流信息网络与物流组织网络相互影响作用,促进着这二者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且物流组织网络促进了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三个物流子网络间通过相互作用,不断优化,进而会实现物流网络理论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最终目的。
-
供应链中创新协调的绩效控制问题研究
基于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供应关系的一般合作模式和创新协调模式的分析,本文研究了最终产品市场需求是价格的乘法函数的市场环境中,生产商对其供应商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的一类创新协调问题。并分别建立了创新协调下生产商和供应商的离散优化问题模型,分别讨论了生产商提出创新支持策略、供应商接受创新支持策略、以及使双方受益的创新协调策略有效可行的充分条件。
-
我国物流业成长中的市场失灵与产业政策分析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滞后,及其成长导致的产业关系重构,共同诱发多重市场失灵现象。本文从产业组织的视角,探讨物流成长中的规模陷阱、两业联动抑制以及空间循环累积等三种相互关联的市场失灵,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针对物流业的调整振兴提出政策建议。
-
基于SCOR模型的物流企业营运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提出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并引入SCOR模型对比分析二者的相似性,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建立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营运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远成物流案例,按照现有部门设置,遴选重要评价指标;引入供应链成熟度模型,评价所构建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如何基于SCOR模型来建立适用于3PL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物流企业建立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
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对浙江省117家企业的调查分析
以浙江省117家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对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程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小企业众多的浙江省,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理念和区域物流企业发展水平两大因素对物流外包程度有显著的正影响;物流战略重要性、物流资产专用性、物流处理能力和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对物流外包程度的影响不显著;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和区域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均与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理念有较大相关性。
-
电子商务系统能力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改善供应链绩效的机制,综合使用企业资源基础观和IT过程观,构建电子商务系统能力影响供应链绩效的研究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分析电子商务服务能力对电子商务系统能力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中介机制,研究环境不确定性对电子商务服务能力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调节影响。以152家制造企业的有效样本作为数据分析来源,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检验了研究模型及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服务能力对电子商务系统能力和供应链绩效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