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前言
物流园区(基地)是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业态,对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全国物流园区发展情况进行了首次调研,在业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两年来,我国物流园区又有新的发展,也遇到了普遍性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情况,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业界诉求,提出政策建议,为物流园区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组织物流园区调研组于2008年上半年对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进行了第二次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网上调查、问卷调查、材料提供、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在2006年调研基础上,本次调查从问题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做了较大调整。整个调查工作历时半年,分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资料汇集阶段。主要采取资料检索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和有关报刊获取全国范围475家物流园区的资料。通过信息检索和查询,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全国各地物流园区的基本信息和相关政策。在资料汇集的基础上,列表和汇总分析各地的基本情况。
第二阶段为问卷调查阶段。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向全国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协作联盟成员单位、部分地方政府现代物流工作牵头部门、物流行业协会、有关物流企业(园区)下发文件和物流园区调查问卷,并组织问卷的回收。共回收问卷111份,其中有效问卷103份。
第三阶段为实地调查阶段。调查组在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大力协助下,选取临港物流园区、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等几个典型物流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与当地物流工作主管部门、重点物流园区领导和上海市物流研究院专家就物流园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座谈,以此获得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第四阶段为报告形成阶段。在以上三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问卷、资料、实地调研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以及在互联网和报刊上检索到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对比分析,形成了讨论稿提交7月份在哈尔滨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在吸收参会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最终稿,向社会正式发布。并把本次调查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内部版”,发给提供资料的单位参考。
2.2物流园区调研基本情况
2.2.1调研数据的说明
虽然物流园区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认可,但是在物流园区资料检索和实地调查过程中仍然发现,社会各界对物流园区概念的理解和界定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例如,有些企业虽然名称上称为物流园区(基地),但实际功能是从事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个别以从事批发为主的现货市场冠名为物流园区;个别国际物流中心或内陆港实际上具有典型的物流园区功能。另外,有些物流园区存在“园中园”的情况;部分地方政府物流规划中的物流园区尚未有明确对应的运营实体。上述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全面获取物流园区的资料带来一定困难。
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物流园区的状况,调研组对所获取的园区资料从企业名称(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占地面积、入驻企业、服务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剔除了一些不符合物流园区特征的样本资料。由于存在以上情况以及资料来源和统计口径等原因,有可能出现本报告收集的数据与读者掌握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虽然本调研报告难以做到对物流园区的全面普查,但是已获取的样本数据和相关资料还是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基本上能够反映我国物流园区的总体情况和发展形势。
2.2.2物流园区地理分布
本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调查、举行研讨会以及互联网和报刊资料检索等,收集到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中的475个物流园区的资料。
为了能够反映全国物流园区的地理位置分布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在2006年调研报告中按照全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新的经济区域划分构想,将全国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东北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西南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西北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黄河中游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长江中游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在本报告中全国物流园区的地理分布也沿用这个标准来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园区总量规模比较大。其中,东部沿海经济区物流园区数量居八大经济区首位,有97个;然后依次是南部沿海经济区96个;北部沿海经济区67个;西南经济区56个;东北经济区48个;黄河中游经济区47个;长江中游经济区43个以及西北经济区21个。如图2-1所示。
值得说明的是,从2006年调研收集到的207个物流园区到2008年的475个物流园区,这个变化应该有资料获取、统计口径、信息不完全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增量都是2006—2008两年间发生的。然而,我国物流园区数量扩大,并受到政府和业界越来越多重视是不争的事实。
2.2.3物流园区建设状态
为进一步了解全国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情况,下面将物流园区分为三种建设状态进行分析,即运营、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
这里的统计口径沿用2006年调研报告:运营的物流园区统计口径是指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物流园区和部分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物流园区;在建的物流园区的统计口径是指已经完成规划和审批、正在建设的物流园区;规划中的物流园区的统计口径是指还没有得到审批的物流园区,以及在当地物流规划中提出建设构想的物流园区。
1 全国范围的物流园区建设状态
调查收集到的物流园区总量为475个,其中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122个,占25.7%;在建的物流园区219个,占46.1%;规划中的物流园区134个,占28.2%。
与第一次调查(2006年)相比较,收集到的物流园区的总量由2006年的207个增加到475个。其中,已运营的物流园区数量由2006年的50个增加到122个,增加了144%;在建的物流园区数量由2006年的65个增加到219个,增加了237%;规划中的物流园区数量由2006年的92个增加到134个,增加了45.7%。
与2006年相比,目前运营、在建状态的物流园区比例有较大提高,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比例有较大减少。表明最近两年,已完成规划的物流园区建设进程正在迅速加快;而物流园区规划热开始降温,逐步趋向理性。
2 经济区域的物流园区建设状态
(1)运营的物流园区分析
调查表明,东部沿海经济区运营的物流园区最多,有32个;然后依次是南部沿海经济区25个;北部沿海经济区22个;东北经济区18个;长江中游经济区12个;黄河中游经济区7个;西北经济区和西南经济区各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