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各个企业在生产及销售环节尽力降低成本及费用支出。尤其是在定购原材料到向客户分发最终产品的供应链环节,节约成本的强烈要求带来了发展物流业的巨大机遇。伴随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各个企业都逐渐意识到配送转运中心分散建设、各自为战带来的资源浪费,各级政府也发现这种方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总体规划功能。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日本、德国等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物流园区在日本被称为物流团地(Distribution Park),在德国被称为货运村(Freight Village),虽然名称不同,各国的定义表述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它们的建设目的、服务功能是基本相同的。
经济发达国家在物流园区的发展历程、建设模式上均有自己的特点,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4.1 国外物流园区发展历程
4.1.1 日本物流园区的发展
日本在二战以后处于经济复兴阶段与以生产为主导阶段的经济发展时期,开始修建物流园区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修建物流园区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完善物流设施,加速物流效率,推动物流过程合理化,以低廉的成本、高效的运送、优质的服务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早在1964 年,日本就着手规划物流体系,在八大区域按经济总量规划、建设和整顿物流设施,形成以物流园区为据点的区域物流网络,配合虚拟的信息网络建设,形成日本的立体物流体系。在1966年《流通业务市街地整备法(流市法)》中,确定东京、大阪、名古屋、广岛、福冈、仙台等共计30 个城市为都市物流。按人口(150 万~300 万)、经济总量、运输总量、区域交通条件,确定在全国布局物流园区的数量。例如,东京为5 个,大阪3 个,名古屋、广岛、福冈、仙台等中等城市各1 个,全国共计86 个。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物流园区发挥了贸易增长极的作用,高效有序的贸易物流使以贸易立国的日本经济得以腾飞,也使日本的物流业的整体水平得以迅速的赶超欧美等物流发达国家。
如今,日本全国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系统的物流体系。高速公路遍布日本四大岛屿的各个地区,新干线纵横本州,南下九州,北延伸到北海道,各大岛屿之间全部由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相联,无数近海定期航班穿梭往来;信息化网络覆盖日本全国各个角落;以86~88 个(随着经济发展又增加2个)物流园区为核心,各种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为节点,循环配送线路所组成的综合物流体系成为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4.1.2 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
1985年,在不莱梅市政府和州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德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园区——不莱梅物流园区。它最初由52家货运企业自发聚集而成,不莱梅政府看到了这种整合需求,采取了优惠土地价格、扩建不莱梅园区周边的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不莱梅物流园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统一后的德国百废待兴,为平衡全国的经济发展,政府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为了迎合物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采用物流园区的形式推动物流业的发展。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德国的物流园区总数已经发展到了33个,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的全国物流园区网络。德国的物流园区有效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平衡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德国,物流园区的整合带动作用是最明显的,它不仅使德国的物流产业水平大大加强,对整个欧洲的物流现代化与合理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日本与德国都是二战的战败国,战后经济的复苏成了它们的主要任务,同时二者的人口密度都比较大,背负的经济和人口压力沉重。此时,它们不谋而合地都选择了大力发展物流园区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4.1.3 其它国家或地区物流园区的发展
欧洲各国如英国、荷兰、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积极推动物流园区的发展。近年来,在亚洲的新加坡、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涌现出许多物流园区,例如新加坡港港口物流园区、韩国富谷和梁山物流园区以及目前东南亚地区吞吐规模和投资规模最大的台糖高雄物流园区等,为国际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2 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
4.2.1 物流园区的定位
物流园区的定位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日本政府对物流园区的认识是,物流是支撑国民生活及产业活动的一项重要功能,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是一项社会属性较强的公共设施。从1964 年开始,日本对物流产业发展进行调控,到1969 年形成全国范围物流体系的宏观规划。在这个宏观规划中,结合1966 年制定的《流通业务市街地整备法(流市法)》,将日本1 道1 都2 府43 县,按经济特性分为八大物流区域,进行区域间物流和区域内物流的分类。在各区域建设和整顿物流设施,形成物流园区和全区域的物流网络,然后将区域间通过干线运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近海运输)形成跨地区的物流系统,最后形成全国范围的物流体系。整个体系的建设至今仍在完善中。
在物流体系的建设中,对物流园区的定位是:物流园区是有效的综合物流资源,实行物流现代化作业,减少重复运输,实现设施共享,建立一体化、标准化的中心节点。通过物流园区的高效作业,达到四方面的整顿效果:一是通过综合物流园区的整顿,货物的运输量大增,使设施的大型化(车辆等运输、装卸工具)成为可能,有效地提高运送、装载效率;二是推进装卸机械化,降低装卸费用就成为可能;三是共同运输,减少重复、交错运输(车站和仓库,或者仓库和仓库间进行都市内二次、三次输送,或者交错运输),有效使用运输工具,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社会道路占用面积等;四是建立一体化的输送体系,设置标准化集装箱和托盘的流转基地,把各地运输公司导入整体运输体系,包括低温冷库、特种仓储设备基地的设立,实现设施共享,达到生鲜食品、特种商品的运输现代化,进而促进物价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