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会员,社会各界人士: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就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首钢工学院
中国物流学会研究室
课题申报背景:
一、研究背景、目的: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4年招生以来,一直为我校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就业。就业中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一方面,社会急需大量的岗位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岗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召开了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分析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二是在学生层面开展调查,为什么不愿到物流行业就业?我们把两方面的问题做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如下:
1).教学培养结果与实际需求相差较远
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实际岗位需求有较大差距。一是很多学生认为毕业后应当在管理岗位就业,甚至在领导岗位就业,而实际需要学生首先从一线技能工人做起;二是对实际工作环境缺乏认识,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些问题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三点要求:
I.学生观念需转变:
思想认识——岗位为一线技能工人,而不是管理人员;
态度转变——主动接受企业的管理模式;
学习方式转变——从“学后做”到“做中学”;
适应环境转变——从封闭到开放。
II.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实践为核心,提高学生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III.实训环境建设
走出虚拟的培养环境,建立校企合建的模式,可以减小美好与现实的差距;为教师双师锻炼提供平台。
2)综合素质需要提高
I.多数学生缺乏责任心,缺乏做事业的正确的态度和认识,缺乏很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要加强对个人、对家、对企业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教育。
II.对企业了解太少 学生到企业之前不了解企业,到企业之后适应不了。
III.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物流人的素质。
3)综合能力问题
目前,由物流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设了六个校外实训基地,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证。
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市场给物流高职毕业生设计的就业岗位是什么?毕业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和潜力?如何在三年的时间内把学生培养成市场需要的用人要求?如何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方案、教学流程?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拟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讨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在上述背景下,本次申报的课题主要解决市场调查与分析:既北京及周边地区物流行业初、中、高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调查与分析;整理出适合职业教育的典型工作过程及任务。为后续专业建设做好基础性的关键工作。
二、主要研究内容:
1、拟完成《高职教育物流行业专家调查表》(见附件1),涉及北京及周边地区仓储业、货贷业、运输业、港口业、航运业、快递业、企业物流等物流行业范围。整理反馈调查问卷,提炼物流行业初、中、高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典型任务描述。
2、拟在两届从事物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开展毕业生岗位工作调查,(见附件2《首钢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岗位工作调查表》),了解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查找学校培养的不足部分;为后续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3、综合专家调查问卷和毕业生调查表,结合往届毕业生培养计划,整理、提炼出专业培养内容、典型工作任务,重新设计专业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