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锐意进取
努力开创物流学会工作新局面
—— 中国物流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中国物流学会会长 陆 江
(2006年11月1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物流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关于过去五年的学会工作
中国物流学会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在老一辈开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家知道,中国物流学会的前身中国物资经济学会、中国物流研究会以及中国物资流通学会是国内最早开展物流研究的学术团体。国家计委、经委、铁道部、交通部、外贸部、商业部、物资部等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一些著名经济学家都曾经在学会担任领导职务,学会成立之初就体现了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体系。
1979年,由当时国家物资总局总局长李开信和副总局长余啸谷同志带团出席了在日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物流会议,首次把“物流”概念引入国内,紧接着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如,1984年的中国物流研究会第一次学术会议,1987年的中国物流研究会首届年会,1989年承办的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开始出现“物流热”,学会的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如,1997年在北京承办的“亚太国际物流会议”,1998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物流研讨会”,2000年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在北京共同举办的“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国际研讨会”等。这期间,一批启蒙性的物流论著相继问世,也翻译、引进了一些国际物流读本。老一代物流工作者为知识的普及、理念的传播和实际的推动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为我国物流理论和实践在新世纪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式挂牌,学会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如:国家标准《物流术语》颁布实施;首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成功举办;首部《中国物流年鉴》编辑出版;第一个“中国物流示范基地”正式命名;首届“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提出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一些专业层次较高的物流课题相继完成;推荐和协助出版了物流方面的专著和教材;联合会和学会的网站开通;牵头组织了有80多家新闻单位参加的“物流与采购行业新闻媒体联席会”;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成立;组织专家学者参加国际物流会议。2001年11月,中国物流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更名为“中国物流学会”的决议,明确了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
上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现代物流业由起步期跨入理性、务实、快速发展新阶段的五年,也是中国物流学会继往开来、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五年。五年来,在各位理事、常务理事和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和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我们顺应物流业发展的形势,抓住发展的机遇,团结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在物流学术研究、学科体系建设和对物流实践发展的推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广泛深入开展物流学术理论研究,为我国物流实践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过去的五年,我国物流学术研究无论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应用效果,还是物流研究机构的发展和研究人才的成长,都有比较大的进步。老一辈物流研究人员从我国国情出发,做了许多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年轻一代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把我国物流学术理论研究继续推向深入。各类研究机构结合各自情况,确立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形成了不同的研究特色。许多研究机构和人员承担了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研究项目,参与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物流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承接了大量的企业物流设计和咨询项目,出版了一批很有深度的物流专著。为表彰他们所做的突出贡献,我们在这次大会前,开展了“有突出贡献的物流专家”评选活动。共有30人入围候选名单,其中10位将要受到表彰,他们是我国物流学术理论研究领域的突出代表。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内容单列一节,标志着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中得以确立。这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必然,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和支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包含着中国物流界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所作的研究和推动工作。五年来,学会先后完成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国资委、科技部、教育部、劳动部和国家标准委等部门下达的30多个研究课题。如:《现代物流与科学发展观研究》《物流标准化与现代物流业研究》《促进我国物流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我国现代物流业整合问题研究》《信息化与现代物流的发展研究》《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关于整合汽车物流运力资源的研究》《关于促进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等,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参考。我们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建议和基础材料,参与国家“十一五”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工作,为在国家五年规划中确立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为推动中国物流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