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是一种具有现代技术和管理组织特征、涵盖交通运输、仓储、信息、流通加工、包装、搬运装卸、区域分拨和配送等行业在内的新的服务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我省产业结构,促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振兴,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为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我省产业类型齐全、大中城市密集、运输网络完善、商贸流通繁荣的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为引导,以标准化为保障,全面建设以物流信息平台、交通枢纽设施、综合运输方式、连锁配送网络为基础的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运转高效、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建成以沈阳、大连、锦州为核心,以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为支撑的立足东北、辐射全国、面向东北亚、服务全世界的东北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环渤海地区现代物流重要枢纽、东北亚区域物流主要基地,将我省建成全国现代物流产业强省,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二、全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是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物流业的发展要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服务。
二是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物流业发展要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做到适度超前、留有余地、远近结合、分步实施。
三是市场主导、政府规划、企业运作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市场机制对物流产业的基础配置作用为基础,发挥政府规划引导、调控服务的功能,通过企业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和完善物流产业的整体素质。
四是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功能互补的原则。按照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开展企业重组、兼并、联合,实现全社会物流资源的合理流转和高效利用,使物流产业真正成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绿色物流。
五是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原则。以信息产业为先导,以高新技术为重点,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对传统物流业进行改组、改造和更新提升。
六是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与国际接轨的原则。物流业发展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制定相应规则,利川国内外物流资源,扩大利用外资,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鼓励省内物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三、全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1.“十五”期间的主要目标
2005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360亿元,年均增长10%,占全省GDP总量的19%。物流总量实现18.6亿吨,年均增长1.7%。其中,供、需双方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量占物流总量的25%。物流业从业人员445万人,年均增长3%,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21.4%。
初步构筑以沈阳为核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物流圈和以大连、锦州为核心的沿海物流带,基本形成以物流中心城市为核心,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园区为结点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框架。建立畅通、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以2小时城域、4小时沈阳、大连都市经济圈、8小时省域、12小时东北区域、48小时全国为主的国内物流和96小时东北亚区域为主的国际物流服务功能构建物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统一集成的辽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口岸物流、区域物流信息处理电子化,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物流信息龙头企业;以新型商贸流通业态为主的连锁配送网络初具规模;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点支持50家大型物流企业。
2.“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
2010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10%,占全省GDP总量的20%。物流总量实现20.2亿吨,年均增长1.7%。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量占物流总量的35%。物流从业人员518万人,年均增长3%,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24%。
创建东北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建设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以沈阳、大连、锦州为核心,丹东、营口为支撑,其余城市为基础的三层次、多结点的全省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准,各种运贮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将全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成东北地区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使我省成为东北地区现代物流的信息中心:“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直达配送结点”服务模式覆盖全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3.2010-2020年期间的主要目标
全省物流业年均增长8.5%,占全省GDP总量的22%。物流总量年均增长1%。第三方物流量占物流总量的50%。物流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2.8%,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29%。
全面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运转高效、功能完备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将我省建成环渤海地区现代物流重要枢纽、东北亚区域物流主要基地。80%的物流企业完成企业改造升级,重点培育10家全过程、多功能的在东北亚乃至亚洲享有盛誉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四、全省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重点
(一)建设以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综合运输体系
1.强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要进行沈—山线电气化改造以及哈大高速铁路、烟大轮渡等工程建设。公路要完成沈大、沈四高速公路扩建,新建丹庄、沈阜等高速公路,县级以上公路全部达到二级路,乡级全部达到等级路标准。港口要完成大连港20万吨矿石码头、30万吨原油码头,大窑湾集装箱码头,营口港成品油和液体化工码头等建设。民航要完成周水子机场过渡性扩建和大连新机场建设。管道建设要做好煤层气等项目的管道工程前期工作。
2.加快交通枢纽场站建设
一是加强枢纽站、编组站建设。铁路要提高沈阳苏家屯编组站、沈阳榆树屯站等重要站点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公路要加快适应未来物流发展需要的场站建设。水运要突出大连港的集装箱干线港建设。民航要突出沈阳、大连两个国际机场建设。二是加速公路、水路、铁路等多式联运货场建设。沈阳、大连、锦州、丹东、营口各规划一个铁路与公路共用的集装箱运输公共货场。
(二)加强以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重点的物流信息化建设
1.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
积极引导、鼓励物流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产业,提升其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开发和应用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等先进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网络集成化和智能化,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
2.加速物流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实现与大通关相关的海关、边防、外汇等系统信息化及与物流相关的政府部门业务处理信息化,建立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积极开发、应用和整合面向社会的基础性、公益性物流信息资源,全面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指挥和监控能力。
3.搞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物流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物流活动的信息化水平。要以大连口岸物流网络为基础,全面整合省内物流信息网络资源,建设服务于物流用户、物流企业、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东北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三)形成以连锁配送网络为重点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态
1.打造“三四二商业物流网络体系”
在沈阳、大连、锦州3个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力强的商业物流中心。依托沈大、沈山、沈丹3条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等环渤海、黄海两条沿海经济带,构建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带动省内其它沿线城市、结点城市商品流通产业的发展。
2.构筑3条重点物流配送带
以沈阳、大连沿线衣食行类消费品物流配送带,辽东、辽南沿线海产品、特产品物流配送带,辽西、辽北沿线菜果粮畜物流配送带为核心,打造独具辽宁特色的生活消费品物流配送市场体系。
3.建设重点生产资料物流中心
发挥辽宁工业大省的优势,通过对现有机械、石化、冶金、汽车及零配件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的资源整合,规范管理,提高档次,形成大类重点生产资料商品物流中心体系。要利用我省区位及与周边国家产业互补优势,确定面向日、韩、朝、俄等周边国家的生产资料物流配送辐射方位。
(四)建设以中心城市物流园区为重点的物流结点体系
1、创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结点网络
全省14个市为物流结点,依其经济基础、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物流辐射能力等综合指标分为3个层次:沈阳、大连、锦州为第一层次,丹东、营口为第二层次,其余9市为第三层次。前两层次的城市在全省物流体系建设中处于核心和龙头地位。沈阳将建成东北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大连将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锦州将建成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区域物流中心、丹东将建成辽宁东部物流和国际陆路物流中心、营口将建成东北地区综合航运物流中心。以5大物流中心城市定位为基础,按照全省物流总量、结构分布和现有基础等综合考虑,我省物流结点网络结构将采取“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直达配送物流结点”模式。
2、构建5个重点物流产业园区
沈阳苏家屯物流园区。充分发挥该地区的区位和交通运输优势,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使该园区成为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以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为主体,具有较强吸纳和辐射功能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
大连大孤山半岛国际物流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主要功能:以集装箱、原油及成品油、液体化工、粮食、矿石、机电产品物流的存储、展示、交易、中转运输功能为主。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功能,形成规模,使其成为多功能服务区和东北国际物流园区。
锦州渤海物流园区。该园区将以锦州港为依托,以铁路和公路为支撑,利用区位、交通和商贸优势,集仓储、集货、配送、加工和转运为一体,成为面向东北中西部、内蒙东部的规模较大、功能齐全、运作高效的综合物流园区。
丹东鸭绿江国际物流园区。该园区将成为立足于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保税加工区及相邻的高科技工业园区,背倚辽宁中部、东北及华北腹地,东接朝鲜新义洲特别行政区,辐射东北亚经济圈,面向辽宁东部物流和国际陆路物流的国际综合物流园区。
营口口岸物流园区。该园区包括鲅鱼圈港区100万平方米堆场区、邻港100万平方米物流中心和营口老港区。该园区以保税、仓储、加工、包装运输、配送等相关物流增值业务为主,将成为面向东北的国内外航运物流的综合物流园区。
3、建立一批物流中心及物流直达配送体系
各地要根据产业布局、商品品种、服务半径、客户要求等情况,突出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服务的特点,建设一批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城市与县区相统一、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多品种、高效率的物流中心和直达配送中心。
(五)建立以重点建设项目为核心的物流项目体系
1、依据产业布局统筹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物流产业的发展要以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以项目促发展。重点项目建设要体现整个产业发展进步的方向。
在区域战略布局上,紧紧围绕沈阳、大连、锦州、丹东、营口5个重点物流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重点规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牵动作用强,对产业升级有重大作用的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及网络结点建设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推进。要统筹规划建设5个省级物流园区、14个区域物流园区、101个专业物流分拨配送结点网络体系。
在行业战略布局上,要以交通运输、仓储、信息、商贸等主要行业为主线,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物流综合服务功能。要紧紧围绕国际物流、区域物流、本地物流3大重点领域,加强主通道和主枢纽建设,建立与东北亚及环渤海、黄海经济带交通枢纽地位发展相适应的国际物流体系、体现运输枢纽地位的区域物流体系及畅通、高效的本地物流体系。
2、着力抓好支撑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的重点建设项目
首先要围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物流服务功能为宗旨,规划一批铁路、公路路网、港口和空港建设项目。重点推进一批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区域性枢纽建设。如沈阳集装箱一级节点站、沈阳市苏家屯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大连大窑湾国际物流园区等重大建设项目。其次要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铁路、公路、民航、水运、仓储、货代等物流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加强物流电子政务和商务信息网络建设,全面整合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分期建设先进高效的全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一期面向全省口岸物流,二期面向全省区域物流,三期面向东北区域物流,四期面向环渤海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物流。三是要加强各层面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网点重点项目建设,以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为基地,培育一批专业化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全面提高我省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
(六)加强以重型成套物流设备研发生产为重点的物流装备制造业建设
以我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与物流相关的运输机械、仓储设备、自动化设备等装备,特别是物流成套设备的研制、开发、生产等一条龙服务。要通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传统物流设备上的广泛应用,为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提升我省物流业装备技术水平。争取用5年时间使全省物流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重点行业或项目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全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物流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力度
对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兼并、破产、改制、重组等方式,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拥有著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尽快改变物流相关行业经营方式陈旧、缺乏服务品牌和无序竞争等状况。
(二)加快物流业对外开放
进一步开放物流服务市场,创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要有步骤地引导外资投向物流领域,逐步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范围。物流开放要逐步由基础设施向商业贸易、对外贸易、交通运输、仓储服务等领域拓展。要将物流业作为我省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重点,纳入全省招商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包装推出一批大型物流项目,吸引跨国物流企业集团投资。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并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方便条件。
(三)制定完善政策法规
对现行政策中影响物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特别是对妨碍公平竞争、限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清理。研究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政策,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投融资、物流园区土地使用、物流服务价格以及工商登记管理和企业资质管理等方面,要认真调查研究,尽快出台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
(四)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推广贯彻落实力度。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突破口,强化全行业标准化基础工作,推动物流产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信用体系建设
要加大对违约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约成本;制定服务质量规则、服务标准和市场行为准则,规范物流企业的市场行为;通过引入担保、保险等,建立增信体系,提升物流企业的信用。一是整合政府信息,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披露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不良行为。二是建立商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由商业性机构收集整理企业信用信息并提供收费服务。三是建立企业资信评价体系,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通过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做出评价。
(六)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一是加大对物流技术特别是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二是鼓励和扶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物流经营和管理三是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
(七)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
要积极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组织结构,剥离低效物流部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专业化物流企业对从原工商企业中分离出来的物流机构和物流设施进行重组,鼓励物流服务企业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物流供给能力。一是鼓励从事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批发配送等业务的企业,延伸服务范围和领域,使其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供应者。二是规范市场准入,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领域和注册资本限制条件,为其发展营造宽松、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以独资、参股、控股、联营等方式,参与物流领域的投资与经营,培育一批实力雄厚、拥有著名品牌的大型物流企业。三是对工商登记、税收征管制度等进行必要调整,鼓励企业跨区域经营。四是选择一批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企业作为全省物流业发展重点联系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促进其加快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八)积极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人才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设物流相关专业;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的物流培训和教育工作制定引进物流人才的各种激励政策,吸引海外人员到辽宁创建物流企业和进行学术交流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制度,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九)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政府资金的支持力度。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投资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对利用银行贷款进行物流园区建设及更新改造的投资,财政给予适当贴息。二是积极开辟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募集资金,或通过项目融资及进入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等渠道筹措资金。三是抓好物流业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加强物流业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工作,积极引导各类建设资金投入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
(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
物流业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各市政府及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本纲要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物流发展规划。
省计委
二00三年十月十五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