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粮食局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为加快推进我省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实现以粮食散装、散卸、散储、散运为标志的粮食储运方式的变革,着力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制定本规划。
一、物流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设施,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理念整合粮食储运体系的各个环节,实现粮食流通的现代化。
2、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机制原则。政府通过编制规划和适度投资引导社会投资,用市场优化配置资源。
(2)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继续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促进仓储运输设施社会化服务,实现粮食物流有效衔接。
(3) 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国家、省负责跨市(区)和出省粮食物流通道规划建设,市、县负责辖区内的粮食物流通道规划建设。根据国家对粮食物流规划布局,省重点支持跨省(区)物流项目建设。
(4) 坚持利用现有设施的原则。按照粮食物流“四散化”的需要,充分发挥现有粮食仓储和中转设施作用,通过改造和完善装卸设施和运载工具,实现粮食物流链各个不同环节的有效整合和无缝连接。
(5) 坚持企业推进的原则。在政府支持和必要的资金扶持下,引导企业积极推进粮食物流现代化。努力探索建设投资多元化,发挥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性,促进粮食物流体系建设。
3、规划范围:现代粮食物流主要包括从粮食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对包括收购、集并、储存、运输、接卸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规划以现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特别是1991年来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机械化粮库项目和国债投资建设的三批国家储备粮库项目设施为基础,按照粮食物流“四散化”的需要,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制,提高粮食流通组织化程度。规划期为2005—2010年,2005年为规戈U实施的前期工作、项目准备和启动阶段。
二、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1、发展目标
经过“十一五”时期建设,到2010年,在淮北地区小麦、江淮地区稻谷小麦、沿长江稻谷三大粮食流通通道上建设13个大型物流中心、44个中小型物流项目,形成35个铁路散发散卸节点、30个水路散发散卸节点、1350个公路散发散卸节点,初步建成现代粮食物流的粮食“四散化”储运体系、物流信息体系、粮食批发市场和粮食质量检测等配套体系,实现原粮“四散”流通比重达到50%以上,粮食流通成本在现有基础上下降10%。具体目标是:在散粮运输方式上,先期发展公路、水路运输,待全国条件具备时适时发展铁路运输;在运输区间上,一是中短距离基本实现粮食汽车散运;二是主产区出省的粮食50%实现散运;三是省内主产区到主销区的粮食50%散运。
2、主要任务
(1)完善、提高“八五”时期特别是1991年以来世行项目、机械化粮库和三批国债投资建设形成的国家粮库“四散化”的功能和作用。
(2)突出重点,在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上取得跨越式发展。按照粮食生产的布局和基本流向,结合流通通道走向、区位、交通条件及粮库、加工厂布局,全省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粮食物流集散中心。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粮食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散粮运输,完善市场、信息、标准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基本实现粮食机械化自动化流通,缩短粮食流转时间,降低流通费用,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三、物流通道布局及项目规划
1、淮北地区小麦流通通道
(1)通道概况和项目基础淮北地区小麦流通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淮北、淮南、毫州、阜阳、宿州、蚌埠6个市。
该通道有陇海线、京九线、京沪线三大铁路干线,淮南线、阜淮线等铁路支线,阜阳为京九铁路线上最大的编组站;公路网密度大、条件好,多条高速公路穿境;有淮河水上运输通道,交通发达。
该地区是优质小麦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其中阜阳、宿州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最近几年粮食年产量在1300多万吨。年调出粮食约390万吨,每年调入粮食在100万吨左右(主要是工业用粮)。预计到2010年,粮食调出量约为44()万吨,调入量为150万吨。调出粮食主要通过铁路、淮河运往内蒙、北京、天津、河北、广东、广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山东等省区,调入主要是东北和华北的玉米、大米。这个地区有阜阳、毫州、涡阳、颍上、宿州、蛹桥、泗县、淮北、淮南、蚌埠14个5万吨规模以上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有2.5万吨规模以上的国家粮食储备库32个,有9条粮库铁路专用线,有蚌埠、凤台、五河、蒙城、怀远、泗县、太和、涡阳8个粮食码头。有皖王、鲁王、东方、丰原、雁湖、锦丰、良夫、占元、天宏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目前年加工能力500多万吨。
(2)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内容
该通道拟建设阜阳、涡阳、蚌埠、宿州、淮南5个大型物流中心和毫州、利辛、蒙城、太和、界首、颍上、阜南、泗县、蛹桥、灵壁、萧县、固镇、五河、怀远、凤台•15个中小型物流项目,在基层收纳库、储备库和大型加工厂配置汽车散发散卸系统。该通道在物流项目内增建浅圆仓、立筒库l()万吨,改造平房仓20万吨。增建毫州粮库专用线l条,改扩建太和、蒙城、固镇、泗县、涡阳粮食专用码头5座,配置散粮汽车130辆,散运轮船15艘。建成铁路、水路、公路散发散卸节点分别为10个、13个和450个。
2、江淮地区稻谷、小麦流通通道
(1)通道概况和项目基础
区域范围:合肥、巢湖、六安、滁州四个市。为稻谷、小麦主产区。该区域北部为淮河流域(5县沿淮),南部为长江流域(2县沿江)。
该通道铁路三纵一横:京沪线、淮南线、合九线、宁西线。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北有淮河,南有长江,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居中,水系发达,水运也较为方便。该地区90%的县为商品粮基地县,最近几年粮食产量在950万吨左右,每年调出粮食一般在380万吨,每年调入粮食在50万吨左右。预计预计到2010年,粮食调出量约为420万吨,调入量70万吨。调出的粮食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外运,水路直接由长江、淮河或由巢湖入长江南运。主要运往陕西、广东、福建等省区。调入主要是东北的玉米和少量大米。这个地区有合肥机械化、合肥双凤、合肥城东、合肥西七、长丰、肥东、肥西、巢湖、和县、庐江、六安、霍邱、滁州、天长、来安、定远、凤阳、全椒18个5万吨规模以上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有2.5万吨规模以上的国家粮库35个,有粮库铁路专用线15条、粮食码头15个,自有油罐火车28节。有丰大、天裕、绿一、凤宝、金润、家乐、永安、正大等粮油加工企业,目前年加工能力300多万吨。
(2)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内容
该通道拟建设省机械化库、滁州、巢湖、六安和合肥粮食工业园5个大型物流中心,建设无为、和县、庐江、定远、全椒、来安、天长、凤阳、明光、南谯、肥东、肥西、长丰、霍邱、寿县15个中小型物流项目,在基层收纳库、储备库和大型加工厂配置汽车散发散卸系统。
该通道在物流项目内增建浅圆仓、立筒库12。5万吨,改造平房仓30万吨。增建合肥工业园、全椒铁路专用线2条,改扩建巢湖、和县、无为、天长、来安、霍邱、寿县码头7座。配置散粮汽车100辆,散运轮船10艘。建成铁路、水路、公路散发散卸节点分别为14个,7个和500个。
3、沿长江稻谷流通通道
(1)通道概况和项目基础
区域范围: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洲沿江5市和江南地区的宣城、黄山市。
该通道有宁铜线、芜杭线、宣杭线、合九线、皖赣线铁路和建设中的沿江铁路铜九段(铜陵-九江)。有长江黄金水道。高速公路有两纵两条和多条出省通道。水路、公路、铁路发达。该地区有15个商品粮基地县,年产量500多万吨,调出100万吨,调入120万吨左右。预计到2010年,粮食调出量稳定在100万口屯左右,调入量130万吨。调出粮食主要经长江运往南方主销区的省市。粮食调入主要是北方的小麦、大米和玉米,由铁路、水路和公路调入。
该区域有芜湖秃矶山、湾址、宣城、黄山、歙县、铜陵、当涂、安庆、怀宁、桐城、望江11个5万吨规模以上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有2.5万吨规模以上的国家粮食储备库30个,有铁路专用线9条和粮食码头8个。有家乐、稼仙、青草香、皖星、云海、青清、佳山、东源等粮油加工企业,目前年加工能力200多万吨。
(2)发展规划和建设内容
该通道拟建设芜湖、铜陵、安庆3个大型物流中心,建设贵池、东至、望江、枞阳、怀宁、桐城、潜山、马鞍山、当涂、繁昌、芜湖县、宣城、歙县、屯溪14个中小型物流项目,在基层收纳库、储备库和大型加工厂配置汽车散发散卸系统。
该通道在物流项目内改造平房仓18万吨。改扩建和新建铜陵、安庆、繁昌、东至码头4个,配置散粮汽车40辆,散运轮船10艘。建成铁路、水路、公路散发散卸节点分别为11个、10个和400个。
四、粮食物流配套体系建设
1、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全省统一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是推进散粮运输、提高粮食流通的重要条件。建立省级主网站,第一步与全省5万吨以上的粮库和大中型粮食企业及主要粮食批发市场互联;第二步与全省1.5万吨以上的粮库和所有粮食企业互联;第三步与全省所有粮库、粮食批发市场互联。对外与国家粮食物流信息网相连。从而形成一个连接粮库、粮食市场、粮食加工企业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粮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全省粮食流通的信息共享,提高全省粮食社会化服务水平。
2、整合粮食批发市场功能
根据粮食流通的需要,完善各级粮食批发市场功能。建立以安徽省粮食批发市场为龙头,全省60多家批发市场参与,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统一协调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整合其资源。目前重点是完善建设安徽省、合肥、芜湖、巢湖、蚌埠、安庆市等综合粮食批发市场,进一步提升其功能,建立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先进、信息透明、兼顾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与粮食物流相结合的粮食批发市场,以商流带动物流,以物流促进商流。另外升级改造阜阳、淮南、淮北、阜阳、马鞍山、六安、宣城等省辖市区域性批发市场,怀宁、广德、定远、南谯、全椒、含山、固镇、毛集、蛹桥、颖东、濉溪、谯城等现货交易市场。安徽省粮食批发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集粮油交易、电子商务、粮油信息、期货代理、期货交割等配套服务于一体,设施齐全的粮食交易场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交割仓库、交易拍卖会议大厅以及样品展示厅等有关的配套设施。
3、粮食质检体系建设
为适应物流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完善的粮食市场质检体系,才能更好地为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和国家粮食安全服务。检测体系原则上以各市粮食质检站、重点县站、骨干粮库、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的质检机构为依托,根据现有管理和设施情况,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完善设备配置、经营场所改造和适应市场需要的功能,使之成为粮食流通中的质量等级检验、粮油储存品质研究、品质测报、行业服务等多功能质量检测体系。
4、粮食应急设施体系建设
为了适应粮食流通的需要,提高抗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保障粮食安全,需进一步完善我省粮食应急设施。重点建设内容为:在省会和重点省辖市选择、确定一些大型国有或民营粮油加工企业,作为粮食应急加工骨干企业,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保持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先进性和设备完好率。在17个省辖市建设成品粮库。主要选择储备库中现有隔热性能好的房式仓,配备通风降温、排湿干燥、密闭、防虫、制冷设备等。按照供应人口一个月应急口粮标准,分别建设2万吨、l万吨、5000吨的成品仓库。在城市选择一批粮店、批发市场、超市作为紧急供应网点。
(1)改造部分现有骨干粮库
项目内容:①平房仓改造。包括:仓房屋面隔热改造。屋面防水及地坪、墙面防潮,仓库库门改造及门窗密闭保温;②增建工艺设施。包括:智能、机械通风、粮情测控及环流薰蒸系统等;③道路、晒场、货场、机械罩棚等辅助设施的修建。共需改造粮库仓容538万吨。
(2)增建部分国家储备粮库
利用三批国债建设的42个粮库预留规划用地1692亩。在淮河以北小麦优势主产区、江淮之间、长江两岸稻谷优势主产区和城市、山区主销区建设建设6个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中转储备库,每个项目建设规模5—10万吨,总规模50万吨。根据适应当地粮食经济发展、保证粮食安全的原则,在没有大库的濉溪、谯城、颖上、界首、舒城、居巢、宣州、怀宁、屯溪等县(市、区),利用现有空地扩建1.5—2.5万吨容量的粮库21个,总容量18万吨。使我省国有粮食部门完好仓容规模保持在1000万吨。
五、投资政策与保障措施
1、加强粮食现代物流理论的宣传与普及。运用规划、论文、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粮食现代物流理论、我省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意义,使各级管理者、经营者重视现代物流,积极建设物流设施,自觉运用物流理论改善企业管理。
2、进一步创新体制,整合资源。通过企业改革,做大做强国有粮食企业。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物流资源。进一步推动仓储设施的社会化和运输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催生大型第三方粮食物流企业。
3、加大对物流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项目总投资22.123亿元,其中现代物流项目规划投资11.47亿元,物流配套体系建设投资10.644亿元。资金来源:中央投资8.85亿元,省和市县政府投资3.32亿元,企业投资9,95亿元。4、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散粮运输方式。一是政策扶持,给予企业配套建设资金的贷款贴息,减免项目建设的相关税费,允许企业开展散运形成的利润税前还贷等。二是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建立绿色通道,支持粮食散装运输。对“十一五”期间实行粮食散运的,铁路、公路和水政部门减半征收营业税。三是农业发展银行要设立粮食物流建设专项资金,促进粮食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