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物流服务水平,有序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根据《浙江省“大通关”建设实施方案》(浙政办发〔2003〕94号)和《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120号)的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国际物流中心是指为进出口货物提供物流服务,且具有一定集散功能的物流活动场所。本次规划的重点是需要配置海关、检验检疫等政府资源,具有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06—2010年,展望到2020年。
(一)规划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是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我省开放型经济的需要
国际物流中心作为国际贸易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作为向社会提供国际物流服务的空间场所,直接关系到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效率,对促进国际贸易与经济的发展,改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投资日趋频繁,生产组织的国际化更加普遍,对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日趋旺盛,迫切需要建设一批国际物流中心,以更好地支撑浙江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把浙江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把体制机制优势和区域特色经济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
(二)我省具有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优越条件
——国际物流服务市场需求日趋强劲。我省是自然资源小省和加工制造业大省,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经济循环开放型特征突出。200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073.9亿美元,居全国第四位;从“九五”期末至2005年,我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达到32.2%,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31.5%,进口额年均增长达到33.6%。由此所产生的国际物流为我省建设和发展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强劲的市场需求。
——深水港口和交通网络优势明显。拥有丰富的深水岸线是浙江得天独厚的优势。全省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共长达6500多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岸线250多公里,其中可建10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100多公里。目前已形成以宁波港—舟山港、温州港、嘉兴港和台州港为主的沿海港口群。其中宁波—舟山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7座,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2005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3.6亿吨,居我国大陆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与此同时,空港快速发展,陆路交通便利。全省拥有7个民用机场,其中杭州、宁波、温州机场旅客进出港口人数分别达到900万、235万、240万人次,货运业务也有较快发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800多公里,主要城市之间已形成“四小时交通圈”。铁路即将形成时速达到200公里的“两纵两横”格局。不断完善的立体化、现代化运输网络体系为建设和发展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口岸开放和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全省目前已拥有8个一类口岸,包括宁波、舟山、温州、海门和嘉兴5个海港口岸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机场、温州机场3个空港口岸。还有泗礁、高亭、石浦、礁山、大麦屿和鳌江港6个二类海港口岸。发达的港航口岸条件为建设和发展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开放环境。
(三)当前我省国际物流中心发展状况
近年来,适应国际物流服务市场的需要,我省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已迈出较大步子。不仅在海港口岸陆续建设了一批集装箱和散货泊位等国际物流设施,大大提高了口岸整体工作水平和通关效率,而且为适应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海关等口岸服务功能开始向内陆地区国际物流生成地和集聚地延伸,在口岸以外修建了9个海关直通关监管点,使之成为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见附表),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仓储、运输组织、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涉及保税物流的国际物流中心,还具有进口货物保税、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等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