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的精神,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特制定本纲要。
一、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代物流已成当务之急。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供应链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推进我省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而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有助于推动我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助于改善发展环境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实现集约式发展,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我省发展现代物流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我省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型经济,商品大进大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物流市场发育具有较大潜力。物流设施条件逐步改善,省内已形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7个,铁路、内河等运输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模、技术等水平居国内前列。现代物流发展已经起步,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始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加快转型提升,工商企业开始注重通过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来提高竞争能力,无水港、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加快建设。
(三)发展现代物流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全社会的现代物流理念有待提高,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小、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物流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还不高,物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距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不小差距,条块分割、技术标准不统一、高级人才匮乏等问题还阻碍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二、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四)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加快完善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努力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有效减轻环境负荷的绿色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高效便捷物流服务系统;促进物流运作的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规模化,不断提高产业和环境的国际竞争力。
——突出比较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必须从我省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专业市场发达、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经济外向度高、深水港口资源丰富、体制机制较为灵活等优势,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物流发展之路。
——突出现代物流理念。坚持系统和整合的理念、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各物流环节一体化运作的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理念,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整体效率。
——突出创新推动和开放带动。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加快资产重组和机制创新,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资金、技术、人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和合作,建立有利于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开放式要素配置机制和运行机制。
——突出企业主体培育和规划引导。加快现代物流微观主体培育,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不断改善物流供给,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合理布局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促进现代物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发展目标。争取到2005年,一批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成长壮大,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一批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物流服务方式逐步在物流活动各领域得到应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现代物流枢纽初具规模,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口岸通关“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有所降低。
力争到201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形成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方便居民生活的现代物流服务系统,企业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明显降低,现代物流业成为服务业中的新兴支柱性产业,现代物流发展总体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三、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建设
(六)把培育物流市场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必须把扩大物流需求与改善物流供给结合起来,把推进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与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结合起来,把物流市场培育和物流市场规范结合起来,建立高效、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
(七)优化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和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转变管理观念,按照现代物流理念,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剥离低效的运输仓储功能和业务,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拓展配送市场空间。
(八)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努力推动运输、仓储、邮政、货运代理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积极发展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大力引进国外优势物流服务企业,重视引导社会资源进入现代物流服务领域。
(九)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场秩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健全物流服务规范和价格机制,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统一的物流市场;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的物流市场环境。
四、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建设
(十)现代物流设施网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建设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需求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充分考虑全省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特点,突出与口岸、专业市场、产业园区相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充分考虑与全省综合交通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实现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加强现有设施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和枢纽节点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区域性物流枢纽、综合性物流园区、专业化配送中心等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的高效物流设施网络体系。
(十一)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重点培育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个现代物流枢纽。杭州应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航空、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等设施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和制造业基地等产业优势,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加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和航空物流为特色的全省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宁波应围绕深水港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海陆空和口岸等综合优势,加快完善集疏运网络;通过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整合资源,加快形成以港口为依托,以国际物流为重点的长江三角洲国际物流枢纽。温州应依托区域发达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和区位优势,合理开发海陆空交通资源,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加快形成浙南闽东北区域物流枢纽。金华-义乌应依托交通枢纽和专业市场,发挥国际、国内商品流通发达的优势,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合作,加快形成浙中区域物流枢纽。
(十二)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建设应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推进,防止一哄而起和各种变相圈地行为。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紧密结合港口集疏运网络和“大通关”建设,合理布局建设枢纽转运型物流园区;依托中心城市,紧密结合城市化和传统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转型提升,合理布局建设都市配送型物流园区;依托大型专业市场,紧密结合联托运市场的改组改造,合理布局建设市场流通型物流园区;依托发达的区域块状经济,紧密结合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建设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的空间形态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有形与无形结合,园内与园外互动,着重在物流服务功能的完善、物流服务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降低上下工夫,提升港口、城市、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十三)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规划,加强物流园区与交通主干线规划建设的衔接,积极推动适应多式联运发展的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道路等设施建设力度,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有力的设施保障。
五、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
(十四)建设现代物流信息体系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本质要求。必须把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与物流设施建设、企业物流优化管理、物流服务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加快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和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以信息化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
(十五)推动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物流管理为目标,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和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
(十六)促进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进大中城市智能运输管理系统(ITS)建设,加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加快构建口岸公共信息平台,积极开发、应用和整合面向社会的基础性、公益性物流信息资源,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面向用户的专业化物流信息系统,全面提高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
(十七)加快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强对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互联网络、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条形码(BAR-CODING)、智能标签(RFID)、射频(RF)、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等技术,提高现代物流信息体系的技术水平。
六、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和措施
(十八)加强规划管理和协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本地区和本部门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并与全省及周边地区规划进行衔接。城市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等规划的制订和修编,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以及相关道路等设施。强化规划实施的严肃性,重大物流设施项目布局,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充分论证,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十九)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交通运输、邮政等行业企业的改革重组,促使其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研究解决行业分割、地方封锁等体制性问题,加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部门的协调,清理、修订有关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利用我省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试点地区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我省现代物流。大力支持省内物流企业“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
(二十)积极提供财政扶持。各级政府应根据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建立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重点物流发展企业、重大物流设施和重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省财政在“十五”后3年,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建立省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
(二十一)加强建设用地支持。对省重大现代物流项目,在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所需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由省国土资源厅在省留机动指标中给予安排,其用地价格按照实际用途给予适当优惠。
(二十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增加现代物流发展投入;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现代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骨干物流企业特别是重点第三方物流企业股票上市,或到境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民间资本投向现代物流,并在财税、投融资、土地等政策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二十三)进一步改善服务。在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物流项目审批程序、优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受电容量达到315千伏安的现代物流企业,可享受大工业电价。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内部重组涉及企业资产、股权变动的,免缴相关收费,并免收因内部收益转移而发生的重复收费。
(二十四)大力培育重点企业。选择一批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起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优势企业作为“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重点联系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省现代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间,省里重点抓好100家左右现代物流发展重点联系企业。
(二十五)积极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人才。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提高全社会现代物流意识和知识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在职培训;研究制订人才柔性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我省现代物流人才队伍的总体水平。
(二十六)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开展物流术语、计量、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的普及工作,积极推动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将企业物流标准化水平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选择条件,提高我省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和接轨国际能力。
(二十七)实施物流生态工程。物流项目布局和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建设绿色浙江的要求优化交通运输方式,保障运输环境安全,支持低公害、绿色环保物流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普及,加强管理以降低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十八)加强物流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积极推动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制订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大物流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重点是规范市场行为、推动联托运等运输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建立现代物流培训和咨询等中介组织的认证制度。
(二十九)加强现代物流发展的统计和监测。研究制定科学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物流信息的收集和评价工作,适时建立省现代物流重点联系企业统计直报制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十)加强领导和组织实施。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组织领导,研究制订积极的政策推动现代物流加快发展。要建立健全政府综合协调机构,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配合,规划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充分发挥省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对全省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
-
物流相关规划 | 十一五期间物流相关规划 | 十二五期间物流相关规划全国性物流相关政策 | 国务院 | 国务院办公厅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家税务总局 | 国家发改委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公安部 | 海关总署 | 交通部 | 财政部 | 商务部 | 国家邮政局 | 国家工信部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最高人民法院 | 人大常务委员会 | 国家工商总局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保监会 | 农业部 | 民航总局 | 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 | 科技部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中国人民银行 | 国土资源部 | 住房城乡建设部 | 铁路局 | 国家标准委地方性物流相关政策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物流政策解读与评论 | 2008年之前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物流经济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物流管理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物流技术与工程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采购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供应链管理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英文文献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2004年 | 综合报告 | 专题研究 | 资料汇编 | 企业形象展示 | 2004年—2005年 | 综合报告 | 专题研究 | 资料汇编 | 企业形象展示 | 2005年—2006年 | 综合报告 | 专题研究 | 资料汇编 | 企业形象展示 | 2006年—2007年 | 综合报告 | 专题研究 | 资料汇编 | 企业形象展示 | 2007年—2008年 | 综合报告 | 专题研究 | 资料汇编 | 企业形象展示 | 2008年—2009年 | 综合报道 | 专题研究 | 资料汇编 | 2009年-2010年 | 综合报告 | 专题研究 | 资料汇编 | 2010年-2011年 | 综合报告 | 专题研究 | 资料汇编 | 2011年-2012年 | 综合报告 | 专题研究 | 资料汇编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 2007年 | 物流基础工作篇 | 物流综合篇 | 专业物流篇 | 2008年 | 物流政策篇 | 物流综合篇 | 专业物流篇 | 区域物流篇 | 基础工作篇 | 2009年 | 区域物流篇 | 物流管理篇 | 物流技术篇 | 物流综合篇 | 专业物流篇 | 2010年 | 物流综合篇 | 物流管理篇 | 专业物流篇 | 区域物流篇 | 2011年 | 物流综合篇 | 物流管理篇 | 专业物流篇 | 区域物流篇 | 物流技术篇 | 2012年 | 绿色物流与低碳物流研究 | 年度重点报告 | 区域物流规划和发展研究 | 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和体系建设研究 | 物流企业战略与管理研究 | 2013年 | 重点课题篇 | 物流管理篇 | 物流经济篇 | 物流技术与工程篇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物流园区发展报告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 2007-2008 | 2008-2009 | 2009-2010中国采购发展报告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 | 物流设计篇 | 2010年度 | 2011年度 | 物流战略篇 | 2010年度 | 2011年度 | 物流运作篇 | 2010年度 | 2011年度 | 物流技术篇 | 2010年度 | 2011年度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 | 2013 | 产业物流信息化 |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 物流企业信息化 | 2012 | 2011 | 2010
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
来源: 时间:2012/11/26 22:29:48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