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企业是指具备或租用必要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至少具有从事运输(或运输代理)和仓储两种以上经营范围,能够提供运输、代理、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并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现代物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现代物流业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推进我区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依据《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十五”以来,我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大力推进“三化”进程,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经济快速发展,为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五”以来,我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了3895.6亿元,年均增长17.1%(见图1、图2)。2006年达到4790亿元,增长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13美元,我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22.8:37.9:39.3演进为2006年的13.4:48.6:38,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见图3)。日益增强的国民经济实力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为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城镇化进程加快,扩大了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十五”以来,我区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人口聚集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见图5、6)。2006年,全区城镇人口达到1164万人,城镇化率为48.6%。城市(不包括市辖县)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6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58元,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2元,增长10%。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200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5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667元,增长10.7%;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72元,增长13.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1.3%,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比上年降低4个百分点。居民文化教育等支出比重不断上升,汽车、住房和文化教育消费成了新的消费热点。这些都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3.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拓宽了物流业发展的领域
“十五”以来,我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238.8亿美元,年均增长19%。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2655.6亿元,年均增长46.4%。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3.32亿美元,年均增长54.8%。我区在国家向北开放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与俄罗斯和蒙古的经济技术合作步入新阶段。口岸经济迅速发展,2006年口岸过货量达到3025万吨。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口岸经济的快速发展,拓宽了我区物流业发展领域。
4.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加大,迫切要求物流业加快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突出,能源消耗水平偏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亟待提高。2005年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吨标准煤,万元GD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煤炭平均回采率仅为45%左右,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工业废水、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呈增加趋势(见表1、表2),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较为突出,地下水超采,部分河流、水库水源受到污染,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大,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将加快向城镇转移,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所有这些问题,对我区物流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